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韓國MBC記者提供的鏡子 | 拾書所

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韓國MBC記者提供的鏡子

$ 299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沒有理想的現實,就像沒有未來的現在;
選擇未來,唯有改變。
讀懂韓國!了解台灣!


由韓國獨立媒體「打破新聞」製作的紀錄片《共犯們》,報導韓國兩大公共電視台的罷工實況,在影片的最後,本書作者、長期參與罷工的李容馬,被問到行動的意義時,回答說:「在黑暗的時代,我們沒有選擇沈默,這就是意義了。」書中也提到有人問他為何不退出工會,他回答:「我沒有那樣活過……」

韓國兩任總統李明博與朴槿惠以政治力干預新聞編播,促使KBS和MBC兩家公共電視台記者為爭取新聞自由大舉抗爭。雖然有強勢的工會力量做為後盾,但記者們付出的代價卻是將近十年的青春年華,還有往後的新聞生涯。一直到2017年12月初工會的發聲與抗爭終於獲得逆轉勝,全員復職。

本書為2012年,身為MBC工會宣傳局長的李容馬記者,為了訴求公平報導,與其他工會成員一同策畫為期170天的罷工活動,最後卻因此遭到解雇。爾後,他又被醫師診斷為腹膜癌末期。即使是重病纏身,仍未澆熄李容馬記者的希望,他一邊奮力地與病魔抗戰,一邊著手為兩個雙胞胎兒子寫的書。

透過本書,李容馬訴說自己一路以來所生活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未來該有的走向;記述著他曾經歷過的韓國現代史(如民主化運動等),並以將近二十年的記者角度,融合曾經採訪過經濟、文化、外交、司法、政治等領域的經驗,分析韓國社會與媒體的弊病所在,除此之外,也向讀者傳遞「為了讓下一代可以在更加自由平等、充滿人情味的社會生活,韓國國民必須團結起來」的信念,自始至終他堅持相信「世界可以改變」,變得更好!

近代史上與韓國有著許多相同軌跡的台灣,作者所看到的韓國歷史與社會糾結,以及他為什麼要奮鬥打破的熱情和動力,不啻是提供給台灣的鏡子,可以讓我們對照現況,思索如何改變自己的世界。

推薦人(依姓名筆畫為序)

何榮幸(「報導者」總編輯)
阿 潑(文字工作者)
崔承浩(《共犯們》導演、韓國MBC電視台社長)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陳雅琳(電視主播、電視台總編輯、資深電視製作人暨主播)
楊虔豪(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庫長)
蔡依橙(醫師、 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序跋:


台灣版 序

路徑依賴

李容馬


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指的是一旦對固定管道開始依賴,即便知道途徑實際上不符合效率,也不會輕易擺脫,我們說是「慣例」、「習慣」或「傳統」等。恪守既有慣例傳統的人,向來排除普世價值的判斷,只照舊、依循這些原則。然而,苦守既有的途徑,世界絕對無法被改變,只能像現在這樣,原地踏步。

韓國和台灣的現代史有許多共同點,都是冷戰下誕生的分裂國家,長期歷經分裂勢力間(南北韓與兩岸)的戰爭對立,還有因戰爭使得獨裁體制得以維繫。這段期間,諸如反共與追求經濟成長等絕對理念,支配了韓國和台灣;表面上標榜民主,卻把所有否定民主的行為,以「反共」名義合理化;表面上喊著尊重人權,卻以經濟成長之美名合理化所有侵害人權的行為。從此,否定民主、侵害人權等有違法律的陋習傳統,在韓國和台灣根深柢固,發展成新的路徑依賴;舉凡指出路徑不對、又有意從既存體制中掙脫出來的人,都受到國家透過中央組織無情打壓。合理的討論消失了,脫離理性智識的暗黑時代就此展開。

幸好眼前有了變化,以新世代為中心,這些人開始對既有的非法陋習提出質疑。只是,既有的慣例、習慣和傳統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因為歷經兩個以上的世代,這些慣例早在我們生活中扎根。尤其對長期以來「成功」帶領國家的社會菁英而言,與其承受選擇脫離既存軌道的風險,他們寧願保住原樣,也就是所謂的維繫「安定」,所以面對社會底層出現變化浪潮,他們一概發揮本能地抵抗。而抵抗成功,世界就絕對不會改變,只能維持現狀。

二十年來的記者生涯,讓我有機會親眼目睹韓國的這些現實,以及苦守著以財閥來帶動成長的經濟官僚、比美國人更親美的外交官僚、擔任政權走狗,汲汲營營保住自己飯碗的檢方、受冷戰理念束縛,支撐著既得體系的政治勢力,他們親如手足,當中站在頂端的,就是那些大部分靠世襲積累財富與權力的財閥。

面對在國家體制中獲得成功,又得到社會肯定的菁英,要如何克服他們的抵抗,進而讓世界改變呢?本書就是尋找這個答案的過程記錄,結論則不得不取決於大眾集體所凝結的智慧。能做到的方法,就是強化直接民主的要素,讓大眾得以在當今由少數菁英掌握的政治空間裡,直接發聲。在號稱「代議民主」,實際上卻是菁英為首的社會中,要突破他們的抵抗、反映大眾心聲,並不容易,甚至也有人在反對菁英體制的同時,對大眾直接參與這檔事,還是心生抗拒,何況每個人心中,也存在各種阻礙改革前進的途徑依賴,我們得加以克服,世界才能真正改變。因此,我認為至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偉大資產,就是確立走上徹底體現與實踐民主的路。這條路雖然遙遠,卻絕不能放棄。

推薦序1.

媒體工作者的堅持

崔承浩(紀錄片《共犯們》導演、韓國MBC電視台社長)


韓國媒體自由所扎的根還不深。遭受日本殖民支配達三十六年後,南北韓又發生三年戰爭。戰後,韓國社會又為獨裁政府所掌控,媒體自由極度萎縮。一九八七年,獨裁政府在民眾示威浪潮中被趕下台,此後,媒體自由才開始逐漸向下扎根,到二??七年為止,約二十年間,韓國媒體自由在許多層面上伸展開來。

但在二??八年,具威權主義色彩的李明博政府上任後,媒體自由又開始遭到損害。特別是對政府予以批判報導的MBC電視台,遭遇當權者更多箝制。在這過程中,包括我和李容馬記者在內,共六名電視工作者被解雇,還有數百人遭懲處。

儘管如此,在這樣的箝制中,媒體人並未退縮,堅持抗爭到最後。本書的作者李容馬記者,在被解雇後,奮力抗爭,結果弄得自己得了惡性間皮細胞瘤(腹膜癌)。這本書,就是李容馬抱著病,把自己對兒子們想講的話,寫成文字而生。

李容馬記者想講的話,已呈現在此書標題上,他的信念是,不管碰到任何逆境,「都要抱著『世界能被改變』的信念挺身奮鬥,才能改變世界」,也由於這個信念,我們最後才能抗爭勝利。

我想分享一個書中未出現的場景:二?一七年十二月七日,新的MBC社長上任,並宣布六名媒體人予以復職,那位新任社長,就是和李容馬記者一起被解雇、一起抗爭,然後現在正在寫著此書推薦序的我本人。我們的勝利,是二?一六年冬天開始、由市民發動燭光革命所催生的結果。為新聞自由而戰的媒體工作者一同喚起燭光革命,才能取得勝利。

我知道台灣和韓國一樣,擁有很相似的歷史經驗,希望此書能成為台灣的國民與媒體工作者參考的範例。本書作者李容馬記者,至今仍在與病魔對抗,所幸現在正一點一點地恢復中。中華圈讀者們的聲援,將會帶給李容馬記者更大的力量。

感謝大家!

推薦2.

至少,打一場理念的游擊戰!

陳雅琳(電視主播、電視台總編輯、資深電視製作人暨主播)

貼近真相的記者工作


記者這一行,對我來說,是個相當迷人的工作,因為可以站在新聞現場,直接與事件的人事物接觸,不但可以擁有第一手的觀察,甚至,會遇到許多關鍵重要人物與形形色色的人馬,還會有行萬里路、繞著地球跑的寶貴經驗,人生因此變得精彩萬分,信手拈來全是獨一無二的美麗回憶;不過,最重要的,是這個工作讓我們可以比較看見真相,起碼,可以跟事實貼近一點!

這也是為什麼我放棄十八%超優福利的穩定終身教職,一股腦兒投入新聞行業的原因。當年因為家貧,在單親媽媽的請託下去念師專,求學過程被學校選拔為國民黨高幹,屢屢代表學校到處演講與選舉,但,也因為多方接觸,讓我驚覺自己正是台灣洗腦年代下的所謂校園菁英產物,這讓我很不能接受,因為那是一種長期被欺騙的感覺; 尤其,當我知道,原來老師教的、電視講的、報紙寫的,很多都不是真的,這更讓我抓狂,內心開始萌芽,如果自己經濟獨立了、教書期滿不用賠公費了,我要轉職當記者,因為,我要站在新聞現場去貼近真相!

接下來,我從報社的一個環保衛生小記者幹起、到躬逢其盛創立台灣第一家電視新聞台、到歷經各任總統的獨家政治權威、到創作各種深度報導的電視節目,記者工作讓我的人生打開好幾扇窗,但最驚心動魄的,恐怕還是跟著台灣民主發展歷程前進所遇到的很多「原來如此」與「不能說的秘密」……

批判為了監督權力者

在閱讀《我相信世界可以改變──韓國MBC記者提供的鏡子》,內心澎湃不已,總是心有戚戚焉地,想與作者李容馬隔空擊掌,因為他大膽點出了很多積弊,尤其是財閥、媒體、官僚三位一體的舊制度!像是,三星這個富可敵國的韓國大企業,就被他形容成「三星共和國」,裡頭細細闡述了三星如何把黑手伸進國家的檢察系統、如何控制影響媒體,導致再怎麼非法都沒事、是無人能撼動的至尊!檢察體系如何技術性的巧妙避開處理三星案,三星如何透過長期的收買籠絡關鍵權力者的心,在他筆下,都無所遁形!

甚至,他不惜把媒體自家的醜陋面揭發出來,像是他寫了批判檢察廳的報導交上去,結果三星公關人員打電話質問他為什麼要批判檢察廳,讓他不禁噗嗤笑了出來,因為,他批判的是檢察廳,當事人都沉默以對了,反而是三星打電話來抗議,重點是,這個報導根本還沒發表出來……喔喔!媒體自己內神通外鬼,李容馬在書中非常巧妙的把財閥、媒體與官僚的勾結赤裸裸地呈現開來,但我想,以他這樣的批判性格,在保守勢力當道的組織環境中,必然會遇到某些時候的阻礙與冷凍,果不其然,他說,自己的報導,永遠在電視台漏播新聞中排第一!

媒體運作裡,很多看不到的現實面,儘管作者也不會把它在電視台鏡頭前呈現出來,但透過這本書,他真的力道強大的針砭開來,像是在「飯店採訪戰爭」這件荒謬的事,他好不容易爭取到前往阿富汗戰地採訪的機會,卻沒想到,只能待在巴基斯坦,在距離戰地數百公里外的鄰國,抄著外電,讓自己像在戰爭現場一樣地播報戰爭消息,而且,經常就是待在飯店,這跟你待在南韓用外電報導有什麼不一樣?作者認為,作秀成分居多,不過就是裝出比較有真實感的戰爭!

記者保持批判的精神總是比較好的,因為會一再記得監督權力者這件事,也讓自己的理路更清晰,但實際工作起來,其實也不用因為上述案例就覺得悲觀而有任何想放棄的念頭,因為記者每天都在產生新的報導,昨日的挫折就讓它隨風而逝,只要自己夠努力優秀,依然會有很多令人驚艷的產製與報導。所以,作者最後還是努力進入阿富汗了啊,有別於外電,用自己的視角採訪出第一手的報導。

令人佩服的嗆辣

這就是我經常在演講時說的,「我總是在艱困的現實環境中,依然設法打一場理念的游擊戰,因為我還站在崗位上」。

曾經,我被要求大幅限縮報導達賴喇嘛的篇幅,當時我正在印度達蘭薩拉藏人流亡地衝鋒陷陣地採訪,後方卻傳來大卸兵甲的指令,這種前線不能打仗的挫折帶給我心靈巨大的衝擊;尤其,那一趟的專訪尊者,他最後起身要離去時又突然回頭,說了一句「我只希望真相能夠被報導出去」,頓時之間,我悲傷上了心頭,因為,報導本來就應該講真相啊,為什麼對這位全球愛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來說,把事實傳遞出去卻是一種奢求呢?他長期被中共政權打壓,即使自己早已宣布不追求西藏獨立,卻依然遭遇各種扭曲與抹黑……我好難過,那一夜,在喜馬拉雅山腰下的藏人流亡地,一輪圓月高高掛在亮澈的星空中,我心卻悲憤不已,喝著啤酒、望著明月,我深深長嘆並思考新聞工作的意義。沮喪之際,一位新聞前輩跟我說,「沒關係,只要我們還在新聞工作這個位子上,無論何時何地,就帶著理念繼續打一場為正義報導的游擊戰,它,總是會發揮力量的!」

這宛如敲響一記醒鐘般地,又讓我新聞魂上身!對,只要我們不放棄,理念者的報導總有聚沙成塔的力量,更何況我們還有接近事件與當事人的權力,媒體不發揮,小老百姓更何堪呢?

我也曾經在揭發爐渣屋時,被各種排山倒海而來的人情壓力與恐嚇威脅所糾纏,甚至參加新聞獎時被惡意弄掉(評審看不過跑來跟我透露的),但對我來說,這些打擊都不重要,也都要挺住,因為我們謹記初衷,報導的目的就是希望讓社會正視廢爐渣已經進入建築骨材影響居住安全的問題,不希望小老百姓花了一輩子辛苦錢買房,卻買到有問題的房子。結果,這個報導最後真的促發政府行動了,不但啟動調查,還改變政策,這些,都是我們還在崗位上拚命打遊擊戰的成果。

也曾經,我正要報導炸山挖礦政策過時、讓台灣山林資產不斷殞落的主題,但,還沒出發,就有財團請重量級人士來關切,我還因此被請去溝通……不過,對我來說,只要動機正當,沒有什麼不能溝通的,更何況我從不是衝著財團來,我只是希望問題沉?能解決、過時的法令能修改,絕大多數是基於監督政府而報導的,因此,最後總是能在沒有阻礙、甚至得到多方資源挹注的情況下,完成好的報導!

這也許就是我跟作者李容馬個性不同的地方,同樣卑微貧窮出身,同樣對記者工作充滿崇高的理想,但我從不衝突,認為改變世界是有迂迴的方法的。所以,像我這樣的個性,就會很佩服作者李容馬了,他在書中陳述迂腐荒謬事件時,完全指名道姓,不管是政府官員或媒體同事,幾乎全都露,甚至,他也直接點名把某個媒體形容成「政權的諂媚者」、「墮落為執政者的喇叭手」……(哈!他都已經點名了,我還在用某某的字眼),他,是不是真夠嗆辣的呢?

「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我也欣賞他的勞工意識與照顧弱勢,他認為,「媒體的第一作用,就是監督和批判掌握權力的人,是多數弱者對少數強者的牽制;而媒體應該牽制的少數強者,也不只政府和執政黨,還包括了在野黨和其他媒體,因為他們也是重要的權力機關」。他非常深刻地檢討自己所處媒體環境的角色,認為保守勢力已經長期支配他們的社會,導致形成每個人「自己心中的法西斯」,這是大家都需要警醒的!所以,閱讀此書,會讓人不斷地回想初衷,也刺激自己更思考這個國家與社會的發展,一本書,也讓我們透過筆者的視野,快速理解韓國政權更迭下,哪些與時俱進了?哪些依然停滯不前、甚至借屍還魂?都有助於讓讀者不再只是粗淺地了解韓國而已,作者確實提供了一面鏡子,讓我們也想想台灣!

那麼,最後要講的是,歷經重重磨難後,我們是否還相信世界會改變呢?我們常在年輕時懷抱這種夢想,不管後來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多少夢碎,但拂去淚水後總是又勇往前進,甚至修正路線再往前衝,如此循環不止,當各領域都有這樣的理想者繼續努力,我認為絕對是可以跨越眼前的重重阻礙,最起碼,這個世界還是允許我們打一場正義的游擊戰啊,也如同作者所說「沒有到不了的地方」。所以,我相信,只要秉持信念不放棄,這世界是會改變的!也期待作者能夠早日康復!

推薦3.

記者可以改變世界嗎?

管中祥(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庫長)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李容馬的最後一本著作,因為,腹膜癌末期的他,寫下生命的經歷留給雙胞胎兒子,而此刻,他正在京畿道的家中靜養。

這是一位父親寫給年幼孩子的「傳世家書」, 不過,李容馬寫下的不單是自己的生命歷程,也是韓國的當代媒體史,並且是一部將個人生命鑲嵌在韓國社會的政經發展史。

從小就感受到族群、階級不平等的李容馬,上大學之後,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和無政府主義,自然和許多覺醒青年一樣,投入學生運動。除了在街頭上熱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