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跟著中國氣象先生享受自然科學感知力 | 拾書所

節氣,就在你的基因裡:跟著中國氣象先生享受自然科學感知力

$ 395 元 原價 500



內容簡介:


◆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宋英傑是申遺大使
◆人民網「2008年度綠色中國年度焦點人物」
◆微博粉絲超過106萬人


第一本以大數據和氣象科學驗證中國文化的24節氣書
中國第一氣象先生宋英傑,匯聚30年專業之作


他,妙語橫生說天氣:
.雪萊問:「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哈爾濱答:「真還挺老遠的,七個多月呢!」
.霧是濕的,霾是乾的,一個是「水貨」,一個是「乾貨」。
.初雪如同初戀,預見不如遇見。

被網友評為萌、知性、放飛自我的氣象主播宋英傑,主持的央視《天氣預報》,每天高達一億人收看。他展現無與倫比的幽默口吻、感性直觀和知識底蘊,透過量化、系統性、有因果性的氣象科學,生動解讀中國古書對節氣的觀察和記載,並精闢點出氣候從古到今的演變。

宋英傑:「我們內心記錄生活律動的方式,便是24節氣。節氣,是曆法之外的曆法,是歲時生活的句讀和標點。」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土地的時代,二十四節氣或許會顯得淡遠和生疏。但是,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天人和合的理念,使我們對於自然始終保有一份敬畏和感恩。它也使我們對於面前的這個世界也始終保有一份探究和預知的心願。它以智慧眾籌的積累方式,淺白而鮮活的對話方式,使我們感受到什麼才是科學的平民化。

序跋:


【繁體版序言】
 
  我們常說:「天時比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又說「靠天吃飯」。
  
  為什麼呢?因為「人和」是可控的,「地利」是部分可控的,只有「天時」是不可控的。所以靠天吃飯,是靠順應天時來吃飯。
  
  中國古人仰賴雨熱同季、寒暑鮮明的季風氣候稟賦,依託有限的無霜期,需要「丁是丁、卯是卯」地安排農耕。於是人們把時令,視為時間所下達的指令。人們以禮天敬地的方式,恭謹地跟著節氣過日子。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的時間法則,並已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在新的時代,我們會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二十四節氣還有用嗎?
  
  在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土地的時代,二十四節氣或許會顯得淡遠和生疏。但是,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天人和合的理念,使我們對於自然始終保有一份敬畏和感恩。它也使我們對於面前的這個世界也始終保有一份探究和預知的心願。它以智慧眾籌的積累方式,淺白而鮮活的對話方式,使我們感受到什麼才是科學的平民化。
  
  這本書只是力圖找到一個視角,以科學印證文化。用氣候大數據來重新端詳每一個節氣,節氣背後的氣候本意,以及氣候變化背景下節氣內涵的變遷。然後延展地梳理那些契合氣候的稼穡、那些畏天酬神的習俗。
  
  在研讀和品味節氣的過程中,深深地感到,節氣是未完待續的。人們對節氣的認知、應用以及衍生的習俗,永遠是動態的。包括現代農耕的種植倫理和種植邏輯,也包括人們日常的衣食生養。
  
  所以,傳承古老的二十四節氣,最重要的,是節氣的當地語系化和當代化。因為節氣所提供的,是以季節等長的氣候模式刻畫時間的方法,而不是天然適用於每一個區域的標準答案。比如小滿,在中原地區解讀為麥子的籽粒將滿未滿,在廣東解讀為小滿江河滿。梅雨在台灣是「立夏小滿,雨水相趕」,在江南是「芒種夏至是水節」。
  
  古老的農耕社會,熬過「舊穀既沒,新穀未登」的青黃不接,於是夏至嘗新。但在今天,人們隨時可以嘗新。熬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人們自我犒賞,於是「立秋貼秋膘」。但在今天,人們不再把發福視為福,貼膘已然成為一種糾結和煩惱。從前,在即將禦寒之際,「立冬補嘴空」,人們以豐盛的筵宴提振自我。但在台灣,立冬節氣時的平均最高氣溫26.6℃。顯然,立冬進補,體現的是文化屬性而非氣候屬性,與禦寒無關。
  
  而在氣候發生趨勢性變化的時代,人們對於氣候和物候的感觸也在不斷刷新。
  
  在中國文化大學客座任教的過程中,在台灣的鄉村進行節氣采風,人們也深感關於節氣的很多老話兒都不盡然準了。人們依然篤信「白露雨,寒露風,較聖過三公」的氣候規律,依然懷有「大暑熱未透,收成著無夠」的理性態度。但暖冬盛行,人們很難再靠「冬至置月頭,欲寒置年兜」去掐算冷冬。有了氣象衛星,人們也不需要再顧及「九月颱,無人知」的說法。
  
  在北京,有句老話兒,叫做「喝了白露水,蚊子閉了嘴」。但現在呢,往往是「喝了寒露水,蚊子還是不閉嘴」,連蚊子都不遵守老話兒。立秋,也不再是「立秋涼風至」,而是「立秋不落雨,二十四隻秋老虎」。
  
  北京的入春、入夏,10年代與相對寒冷的上世紀70年代相比,春天由清明一候提前到了春分一候,提早了15天,整整一個節氣。夏天由芒種一候,提前到了立夏二候,提早了25天,至少一個半節氣。春和秋,在冬和夏的夾縫當中,要麼隱身了(好像沒有這個季節了),要麼整容了(彷彿不是這個季節了),正如網友所調侃的那樣:春如四季。
  
  從前雨水節氣被稱為「始雨水」,是開始降雨。但最近半個世紀,二十四節氣中氣溫增溫幅度最高的,便是雨水節氣。在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這個節氣的氣候標識變成了降雨的概率開始大於降雪的概率。
  
  所以,每一個地方都有專屬的二十四節氣,每一個時代都有特定的二十四節氣。古老的節氣文化和節氣物語,對於我們而言,是認知自然的範本,而非通例。
  
  希望,我們一起感受並記錄古老節氣在身邊、在這個時代的「未完待續」。

目錄:


推薦序
繁體版序言
簡體版序言

立春 四時之始
雨水 甘雨時降
驚蟄 陽和啟蟄
春分 青蔥時光
清明 正好時候三月春
穀雨 雨生百穀
立夏 萬物並秀
小滿 正陽時節
芒種 亦稼亦穡
夏至 景風南來
小暑 蒸炊時節
大暑 大暑齷齪熱
立秋 涼風有信
處暑 禾乃登
白露 玉露生涼
秋分 平分秋色
寒露 秋中之秋
霜降 杪秋時分
立冬 過冬如修行
小雪 氣寒將雪
大雪 似玉時節
冬至 迎福踐長
小寒 冬將軍
大寒 寒氣之逆極

附錄一 二十四節氣歌謠
附錄二 以時序為秩的行事規則:《禮記.月令》
附錄三 經典的物候曆:《逸周書.時訓解》
附錄四 節氣歲時在日本的流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