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力作,1983年初版至今長銷不墜,「口語溝通學」當代經典!
教學授課、會議演講、推銷話術、團體座談、學術研討、社交對話、議題溝通……
掌握「聽說讀寫」四大溝通法則,一本全方位建立「說話品格」的指導工具書!
本書初版於1983年,為作者艾德勒繼1940年暢銷經典《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後的又一力作。延續「聽說讀寫」為四大溝通策略的脈絡,針對口語溝通提供實用的建議,對傳媒大行其道的現代讀者,尤具重大意義。
書中深度剖析「說和聽」這兩門技藝,在多元社會文化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介紹包括教師授課、發表演說、說服式談話與研討式座談,乃至於伴侶、朋友、家庭間等各種談話的特點與技巧,並同步強調在對話中「主動聆聽」的重要,以及製作筆記的訣竅。
身為教育者、哲學家與重量級編輯人,艾德勒從數十年演說經驗中汲取菁華,透過本書為讀者上了一堂有效溝通的課,論述條理井然、充滿智慧,說服性十足。書末附上三篇作者親撰的講稿,對本書的理論應用極具示可說範作用。
※本書功能:
教師授課:啟發學生思考及主動提問,增進教學效益。
政見辯論:強調自身優勢、化解歧見,獲得選民支持。
商務行銷:樹立品牌形象,成功推銷產品和理念。
研討座談:正確及順暢地傳達理念,並藉由討論與回饋修正內容。
上台演講:抓住並維持聽眾的注意力,幫助內容吸收與理解。
社交閒聊:聯繫朋友家人之間的情感,促進心靈交流。
媒體評論
「從語言的角度出發影響心理,這是我們在溝通表達時創造影響力「對話」的關鍵思考。你是如何傳遞訊息,並且創造影響力的呢?這本超級經典著作,讓你洞悉一切。」——王介安(廣播主持人、GAS口語魅力培訓R創辦人)
「在這個分秒必爭的時代,溝通與傾聽除了是社交的方式,更是生存的技能。艾德勒的《如何說,如何聽》這本書,能夠提供在繁忙複雜社會中生活的現代人一些身心沉澱的學習參考!」——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溝通是生活中的表演藝術,「聽見」和「聽懂」是兩件事情,「說話」和「說服」也是兩件事,而這本書就是一門給社會人士絕佳的紙上表演課。」——黃致凱(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電影《異形》有句名言:“In space, No one can hear your scream.”,身居地球的我們,不時面臨?太空般極度的孤獨無助!這本《如何說,如何聽》提醒我們,透過「傾聽」與「談話」可以彼此靠近,即使是內心的慘叫,也要學習透過話語表達,方能在聆聽的過程中獲得及時救援。」——顧蕙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
「針對口語溝通提供了精闢的見解,同時提出實用的作法和建議。這作者從長年豐富經驗中提煉而出的「說話術」菁華。凡有志於提升「站在群眾前說話的能力」者,都能從此書中受益。」——《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希望所有闡述溝通技巧的工具書,都能寫得像本書一樣易讀可解。敘述清晰,結構完整,循序漸進,言簡意賅。我學到非常多具有價值的方法,同時也學到絕佳的寫作方式。」——Amazon讀者五顆星書評,2015年
「本書內容豐富,除了包含社交性談話,更強調如何傾聽,以及如何在討論有深度的議題時,能與對方進行有意義的談話。本書可以嘉惠那些嚴肅且長時間的討論。」——Amazon讀者五顆星書評,2017年
「本書對於課堂教學非常有用。聆聽是門藝術。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生活中需要建立人際關係的人。」——Amazon讀者五顆星書評,2014年
名人推薦
苑舉正(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游梓翔(世新大學副校長 /口語傳播系教授)——專文推薦
王介安(廣播主持人、GAS口語魅力培訓R創辦人)
方念華(TVBS資深製作人主播)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黃致凱 (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詹宏志(作家)
顧蕙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師)
一致讚譽(依姓氏筆畫排列)
序跋:
【導讀推薦文一】學好聽與說,建構一個理性的社會
苑舉正(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如何說,如何聽》的作者莫提默‧艾德勒,是有名的古典哲學家、教育改革者,《大英百科全書》主編。在本書中,他有一個遠大的企圖,想彌補現代教育最大的缺失:不教演說與聆聽。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學習系統知識,並且透過方法,讓學生有效地練習這些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現代教育的核心是閱讀與寫作,而有關學生應該如何演說,如何聆聽,則根本不是現代教育中所關心的。作者以一九四?年出版《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經驗,發現演說與聆聽不但可以教與學,而且是人與人社交的基礎。於是,在四十三年後,也就是一九八三年,他出版本書。
作者認為,現代教育不關心演說與聆聽的態度,不但是缺憾,也違反了西方學術傳統。現代教育不訓練學生演說與聆聽的能力,主要是認為這是個人的能力,而不是訓練的物件。然而,這是錯誤的,因為許多反應極快、能說善道的人,更需要學習演說,而不僅只是流於談天說笑的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本書中的「說」,是Speak,不是Talk;它們的區別,是用心說理與隨意聊聊的差別。
在西洋學術傳統中,演說與聆聽的能力,原來是學習的核心。在古希臘傳統中,說與聽所形成的對話,一直是公認學習的主要方式。那時,說與聽的學習構成了一門很根本的學問,稱為「修辭學」,而所有重要的哲學家,包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奧里略、?古斯丁等等,他們的哲學,都以對話為主,而學習對話的學問,就是修辭學。
在西方的傳統中,修辭學是一種能夠改變認知的說話技巧。但是,在現代教育中,這門學問卻遭到忽略,原因是現代教育以追求真理為主,而雄辯滔滔的人,往往只為了說服他人,或是教育聽眾而運用修辭,卻與真理沒有必然關係。作者的想法與此剛好相反,因為他認為,演說與聆聽的能力太重要了;它們是人際關係最直接、最明顯與最親密的互動。因此,作者認為,現代教育應該進行適當的改革,把這兩項技能列入教學的內容中。
我非常認同本書的內容。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經常在思考如何把課教好的問題。我如何在與學生對話的時候,確保學生知道我說的內容?在學術會議中,我如何讓在座的人能在數十分鐘內,理解我的理念?總而言之,我在教書的過程中,慢慢認識,口才的訓練是我最應該注意的事情。其實,不只是教書上課,所有人都應該嚴格地訓練口才。
本書作者的心思與我日常生活中的反省,是如此的契合。他認為,演說不單是華麗的修辭,更是一種運用口語的表述方式。演說有說服性的,也有教育性的,但無論演說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別人信服,或是要教育聽者,其最核心的觀念莫過於讓聽者能夠從想聽,進一步到愛聽,到最後完全聽懂了演說者的內容。
本書很具體的告訴我們,演說者除了在準備的內容中要有清楚的目標、核心理念、預期達到的效果以及進行討論之外,還要能夠符合品德的要求(ethos)、情感的發揮(pathos),以及論理的清晰(logos)這三點。這三點使得聽眾能相信演說者的道德情操,進而體會他的情感訴求,最終掌握他的論理結構。這三點正是所有想要學習演說的人,應該在準備演說之前,想清楚後,反復練習的功課。
接著,作者指出,想要學習演說的前提,必須先學會聆聽。聆聽在作者的理解中,是心靈的活動。作為聆聽者,我們用心靈聆聽演說者的內容,直接感受演說者如何在運用品德、情感與論理的原則下,企圖吸引聽眾仔細聆聽演說的內容。當一個聆聽者,感受出演說者有備而來時,他要以邊寫邊聽的方式,將演說的內容記錄下來,目的是充分掌握演說內容,以及作為演說後進一步討論的基礎。
演說與聆聽的結合,其目的是為了展開對話。作者提出四種對話型態:社交對話、私人談心、具有啟發性的教育對話,以及實用性對話。前兩種是我們滋潤生活的實踐,而後兩種則是我們學習的物件。教育性的對話啟發我們學習的動因,讓我們因此而獲得新的知識。實用性的對話則在行動層面上,讓我們充分感受言行合一的實用效果。整體而言,對話結合了演說與聆聽,也是使人樂在其中的過程。
在本書的結論中,作者講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說明學會說與聽的重要性。他認為,懂得如何說與如何聽的人比較文明,遇到爭端的時候,會用言語較量,而不會暴力相向。這是一個非常崇高的目標,足以彰顯社會中的理性力量。畢竟,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走向以理服人的方向,無須採用以力示威的老路。在這兩者之間,我們需要用理服人,還是以力示威,文明程度高下立判,而這個差距,正是作者寫此書的終極目標。
我向國人誠摯地推薦本書,並且希望大家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演說與聆聽的能力,不但可以訓練,也是所有人都應當下功夫擁有的能力。
【導讀推薦文二】說與聽,思想影響力與社會交往力的關鍵
游梓翔(世新大學副校長、口語傳播系教授)
阿德勒教授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與教育家,著作等身。他生於一九?二年,在二??一年過世,生涯橫跨幾乎整個二十世紀,對學術界和教育界影響深遠。
除了由他擔任主編的《大英百科全書》,阿德勒教授一生眾多著作中最有名的一本,無疑是寫於一九四?年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他教導讀者透過閱讀的原則和技巧,來掌握作者的思想精髓,他也相信,閱讀能力是實現培養人文底蘊與思想深度的「博雅教育」中的關鍵能力。
《如何閱讀一本書》寫於阿德勒教授的壯年時期,根據他的說法,寫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後,他更想寫的另一本書,是要處理比讀和寫更根本,更是「博雅教育」核心的兩項能力——說話能力與聆聽能力。阿德勒教授認為說與聽的能力在教育界得到的關注不夠。但作為一個人,一個有思想影響力的人、一個有社會交往力的人,培養說與聽的能力至關重要。
也就是因為說和聽這兩種看似「日常」的活動,其實比我們認為的難上很多。阿德勒教授心中的這本著作,又花上了四十三年才完成。一九八三年,各位手上的這本《如何說,如何聽》首度出版,立刻成為經典。當時已經年過八旬的阿德勒教授,把他一生的思想智慧結晶融在書中,書中教導我們關於說話及聆聽的原則與方法,極具啟發性與實用性。
說與聽與我們更常在學校被教導的讀和寫非常不同,一項關鍵是阿德勒教授說的「讀與寫通常獨自進行,相反地,聽與說一律發生在社交情境,絕無其他可能」。這些差異使得我們自小學習的閱讀與寫作技巧,對於改善說話與聆聽效果非常有限。
三十五年以後再讀這本書,環境已經與當年非常不同。溝通、演說、交談、口才這類題目早已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佔據了書店的重要位置。但市面上琳琅滿目的書籍中,多數教的是一些小技巧或是小訣竅,和《如何說,如何聽》相比,往往少掉了對語言和聆聽在知識思想分享與社會共識行程中關鍵角色的體認,相較之下難免顯得機械與膚淺。
說話和聽話能力和人作為一個人的自我認識與社會關係是分不開的,說與聽是對話的基礎,而對話以及透過對話達成的「交心」,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這是阿德勒教授反覆強調的重點。不過阿德勒教授也告訴我們,很多人因為不懂說也不懂聽,讓這個「交心」無法達成。少了這樣的「心靈相會」,我們就失去了獲得良好關係和緊密社群的機會,這是非常可惜的。
套用阿德勒教授的話——「重點不在於人類是唯一一種會和同類溝通的動物。所有社會性動物都會以某種形式溝通。重點在於溝通的種類。人類以雙向談話溝通,可以達到心靈相會、共享對事物的理解與思想,還有感受與期盼。」人能溝通,動物也能溝通,但人類的「心靈相會」能力到達了動物無法企及的境界,學會此種說與聽的能力是人類的根本,也是人類的責任。
如果你想和一位充滿哲思魅力的智者學習如何發表演講,包括影響他人行動的說服性演說,改變他人思想的教育性演說;如果你想學習如何聆聽,包括掌握對方思想的關鍵要素以及善用作筆記的能力;如果你想學習如何和人非正式對話,減少雙方的誤解,或是透過正式的對話討論來提升學習的效果,這本《如何說,如何聽》都是你不能不讀的經典。
目錄:
第一部 前言
1. 沒人教過的技巧
2. 孤獨與社交
第二部 不被打斷的談話
3. 不過就是花言巧語
4. 銷售等其他形式的「說服性演說」
5. 演講等「教育性演說」
6. 準備與發表演說的步驟
第三部 靜默聆聽
7.運用心靈之耳
8.編寫邊聽
第四部 雙向談話
9.問答環節:座談形式
10.對話的種類
11.如何提昇對話品質
12.心靈交流
13.透過討論的教與學
第五部 結論
14.生活中的對話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