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之眼: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觀察,從題材到技法,淬鍊風格與心法的13堂課(三版) | 拾書所

畫家之眼:像藝術家一樣思考觀察,從題材到技法,淬鍊風格與心法的13堂課(三版)

$ 332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路米斯繪畫觀念集大成之作★

達文西的透視法、林布蘭的光線、塞尚的形體、梵谷的色彩……
畫家用一雙不尋常的眼睛,觀看眼前的世界。
即使世界是荒蕪一片的沙漠,畫家仍能從中找到美的路徑。

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17張圖解分析
水彩名家簡忠威——專文解說

培養畫家之眼,12項美的要素大揭密

本書是路米斯繪畫觀念的集大成之作,蒐羅12項繪畫原則、61幅經典畫作,與作者自製17張圖解分析,綜合以上,就是剖析「美」的解方。路米斯不只是一位繪畫大師,更是傑出的藝術教育家。正因為他善於引導讀者思辯,因此他的畫作、教材與教誨,都深受讀者喜愛,並影響著近三分之二個世紀的習畫者與畫家,即便是不懂得作畫的藝術愛好者,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達文西說:「繪畫不是複製眼前一切,卻對它一無所知。」本書向讀者揭示「眼前所見,要比你所知更多」,書中核心的12項繪畫原則,即是古今內外每位繪畫大師追尋美的歷程,更是鍛鍊「畫家之眼」的內功心法。讀者可以在本書中學習:從觀看生活,到藝術創作;從欣賞藝術,到美學追求。

◎什麼樣的畫,才算得上是好畫作
能夠取悅你的畫,就是好畫作,而美就是令人愉悅的最重要因素。畫家在生活周遭追尋美的可能,並以繪畫技巧把美表現出來。這個過程令畫家愉悅,而這個過程結束後的畫作,能使大眾愉快不以。因此,學會以「畫家之眼」看待事物,是追尋美的第一步。

◎熟稔「繪畫的原則」,美才能俯拾皆是
題材之所以難找,是因為觀看的角度太少。作者羅列12項繪畫的原則,從「統合感」開始說起,循序漸進地告訴讀者,如何從眼前所見的畫面觀察取材,如何「簡潔」主題,並且「設計」出令人怦然心動的比例構圖。如何調和「色彩」與「韻律」。「繪畫的原則」即是「美的要素」。

◎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畫家的寫生獨門技法
如果要追求作品的極致美感、統合感與巧思,畫出令人讚嘆不已的畫作。畫家必須從各種面向研究主題。但最重要的,是先從「塊面明度」與「色彩」兩者出發,將所見畫面編排設計,將「眼睛」、「手」、「畫紙」合為一體。作者告訴你,寫生最重要的是如何簡化主題,並將眼前所見統合為一,才能畫出傑作。

◎內涵和美,從「好看的畫作」提升至「美的畫作」
美是一股情感力量,畫家可以從各種地方找到美。但為什麼一般大眾卻力不從心呢?那是因為我們混淆「好看」與「美」兩者。美的畫作有深度內涵,即便從景象單一的環境中,也能找到美的存在;而好看的畫作通常沒有真正深入或終於自然。畫家為了畫出美的畫作,終其一生研究眼前所見的真實。

◎技法即是風格,無法複製
習畫者如果要更進一步淬煉出個人風格,必須先熟練繪畫基本功。畫家的技法即是風格,只能由畫家本人創造,無法從他人那複製。必須先學會如何觀察,培養你的「畫家之眼」。作畫的困難之處,就是忘記觀察的力量,每位畫家所知道的一切,都從自己的積極努力而來,從實作中找答案。

「如果你畫手時遇到困難,你總是能找到最好的老師,那就是你自己的手。」

本書不同於一般藝術史著述,以繪畫大師的角度出發,不只提供讀者觀看的方法、藝術的知識,更催化讀者的創造力。即便不舉起相機、不拿起畫筆,眼前所及之處,創作與美俯拾皆是。

本書特色

★富知識性但極易閱讀,提供技術指引,也啟發對美學意義的探索。
★以12項繪畫原則為章節,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領略繪畫奧義。
★蒐集61幅經典畫作,帶領讀者運用原則,解讀維梅爾、林布蘭、莫內、梵谷、馬諦斯等大師作品。
★路米斯自製17張圖解分析,深入解析寫生、設計、比例等觀念。

序跋:


前言

藝術的起源與美的追尋(節錄)


  ▎畫家的詮釋能力

  在尋找繪畫主題時,我們可能跳脫自然,只專注於形體、質感或色彩之美。我們在單純的幾何形狀與空間裡,就能發現美;在創造表面、平面和抽象形式時,也能找到美。因此,我們必須拓寬眼界,要是我們選擇以抽象風格創作,我們仍舊會發現,美才是我們追求的極致目標。與其花時間譴責我們不認同的事,倒不如全心創作並盡情享受創作的自由。我們認為事情該怎麼做,就要知行合一,並給予他人在表現上有同樣的自由。受人景仰的藝術一定是個人的獨特表現,也一定饒富創意。寫實主義(realism,亦譯為現實主義)也能在挑選主題和表現主題上發揮創意(⊕1),因為那是畫家個人所見與感受。你畫的題材是否存在於現實世界裡,根本無關緊要。不管是用印象派的觀點來概括創作,或是用忠於寫實的方式來刻畫細節,都能完成一件藝術創作(⊕2、⊕3)。主題不能跟畫作畫上等號,畫家的詮釋方式才是藝術創作成敗的關鍵。抽象藝術和寫實藝術只是繪畫手法的兩種不同形式,誰也不能說哪一種形式更勝一籌。

  藝術總會有自己的趨勢,而這些趨勢就由當時最傑出的畫家引領風潮。但是,創造力這個鐘擺從未停止擺動,因為每個人是用自己與眾不同的雙眼去觀看,用自己獨一無二的頭腦去思考。每個人的感受力不同,也不會因為環境產生同樣的激勵和影響。事實上,不可能有兩個人能從零開始畫出一模一樣的畫。

  現在,畫壇似乎興起一股風潮,畫家不注重傳統訓練,而講究即興式的創意表現。以往大師們願意研究和獲取知識,現在大家卻強烈渴望這種即興創作。因此,我們看到許多作品出自缺乏學院知識的素人,還有一些作品則是人們努力畫出自身感受,而非雙眼所見。人們有權利以這種方式表現自己,這一點我們無法否認。畢竟,從情感的觀點來創作,也很有可能創作出美的作品。其實,以美的要素來說,就算缺少其中一項,還是可能由另一項彌補。大家都知道,許多美術科班生和專業畫家的作品,並未表現出絲毫情感,根本無法稱為藝術創作。這類作品可能平庸刻板,整體來說既沒有靈魂也缺乏原創性。

  ▎具象?或抽象?

  不過,跟經驗老到的寫實派畫家相比,不具備學院訓練的抽象派畫家,確實在繪畫上更需排除萬難。這類畫家的情況就好像對木工一竅不通,卻野心勃勃想蓋出一棟房子。由於所有知識都是憑藉畫家本身的技巧和從實驗中取得,所以畫家還要面臨可能被徹底誤解的危險。因此,畫家必須以非凡的創意,彌補本身技法的缺失,但是欠缺技法知識,其實很快會露出馬腳。

  據我所知,目前並沒有跟素描、明暗、色彩或形式表現有關的基本知識與訓練,教導人們如何成為抽象派畫家。我建議想要以抽象畫為創作主軸的年輕畫家,應該跟具象畫家一樣,必須以深厚的技法為基礎。畢卡索(Pablo Picasso)和許多現代畫家的例子就是有力的證明。學畫的學子們可以先打好基本功,再選擇走抽象畫這個領域,先掌握好抽象畫面的統合感和秩序感,最後再表現出真正藝術創作所應具備的美感。

  畫家幾乎不可能在開創事業生涯初期就決定好,自己想要從事哪種類型的繪畫創作,況且這樣做並不明智。畫家應該取得足夠的知識和訓練,夠資格選擇要走具象繪畫或抽象繪畫時再做決定。有些人認為,畫家在經驗豐富和技巧熟練後,不管是選擇具象繪畫或抽象繪畫,其中一種風格就只是另一種風格淬鍊的成果。因此,畫家必須耐住性子,讓自己的創作依據本身的能力與品味自然發展。

  ▎美取決於感官

  現在,我們到畫廊看畫展時必須理解這一點:許多畫作不是為了銷售而展出,只是為了教育大眾了解藝術新概念而展出。目前,我們還無法判斷這種教育方式的成效如何,我們甚至不知道這樣做值不值得。但是,如果觀眾能記住,由現代畫家創作的這些作品,有許多帶有實驗性質而非理想畫作,那麼觀眾就可能以更開放的態度看待現代藝術。我自己的看法是,唯有本身富含美感、有真才實學的作品,無須前衛畫評家的誇張解說,就能受到世人的肯定,也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當然,人們可以、也應該經由教導而接受新概念,但是歸根究柢來說,美取決於感官,而非理智。

  我能提供年輕畫家的最穩當忠告就是:先把繪畫技法學好,持續不斷地探索美,並研究表現美的新方法,強化本身的內在信念,讓個人風格逐漸形成,而且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影響(例如:別人認為你該怎麼畫),也不被畫評家可能做出的評價所阻礙。

  我希望,如果我讓你相信美仍然是、也始終是藝術的泉源,那麼我們現在就能把注意力轉移到美的「成因」。或許誰也無法對美提出一個完整的定義,但我們確實開始了解到,無論在何時或何地發現美,美都是由某些要素所組成。認識這些要素並學習如何將其派上用場,就能讓我們晉身為成功畫家的可能性大增。

  美的要素彼此其實密不可分,通常很難逐一區別分析。在討論其中一項要素時,可能必須同時提到另一項或另外幾項要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抱持審慎態度,設法逐一探討美的要素。

  ▎美的十二項基本要素

  統合感(unity) :這種「一體性」將畫面所有特質結合成單一表現或整體表現,意即將設計、色彩、線條、明暗、質感和主題巧妙安排,結合為一種全面性的表現。

  簡潔(simplicity)或清晰(clarity):把跟主要構想無關的所有素材和細節變成次要,將主題簡化為最基本的設計、形式與圖案。

  設計(design):意指塊面、形式與色彩的整體關係。畫面就是由設計創造出來的。

  比例(proportion):意指畫面中各個主題與各個部分的協調關係。比例失真(distortion)就不協調,不過某些失真或許是合理的,因為畫家可能想要強調某個構想或情感。

  色彩(color):這是美的要素中,最有影響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使用這項要素時,畫家不能只以品味和好惡為準則,還必須了解色彩與明度的關係,以及創造寫實與協調效果的基本調色原理。

  韻律(rhythm):也可稱為節奏,雖然這項要素常被輕忽或誤解,卻對畫作美感有極大的貢獻。所有生物和非生物都有韻律,從最微小的形體到宇宙的循環無一例外。沒有韻律,形體就靜止不動,也毫無生氣。如同自然界的運作,相近色或線條的重複,或是形狀漸進擴大或縮小,都能為畫作創造韻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從樹木本身枝椏和樹葉的重複線條找到韻律,也能從斑馬背上的線條,或花瓣和花朵紋路的線條發現韻律。

  形體(form):形體結構與整體的關係是一項基本藝術原理。萬物存在的樣態,不外乎形體或空間的實(solid)與虛(void),而且兩者不可或缺,無法獨自存在。當畫作中的物體形狀經過巧妙地描繪和組合,並與開放區域形成適當的對比,譬如樹與天空形成的對比,就會讓畫作具有「形體」。

  質感(texture):意指對於表面的描繪。所有形體都有其表面特徵,這一點就跟本身形體結構一樣重要。以同樣的表面特徵描繪所有形體,就好像所有事物是由同樣的材質組成,這樣當然不可能畫出真正的美。而這正是許多平庸之作常犯的毛病。

  明度(value):明度和色彩,兩者密不可分。要畫出美,兩者缺一不可。適當的明度關係能為畫面創造光感並增添統合感。不正確的明度關係就會對畫面美感,造成最大的破壞。

  光感(quality of light):這項要素最重要不過,畫作中的光感跟實際照射於畫面上的光線融合,成為整張畫作的一部分。光有許多種,室內光、室外光、陽光、漫射光和反射光。光源必須跟形體的塑造、色彩的性質與明度、以及質感有關。如果畫家沒有真正理解光的原理,畫作就可能只是顏料在畫布(畫紙)上的平面描繪,無法創造出畫面的空間感。

  主題的選擇(choose of subject):這項要素提供畫家大好機會,充分發揮個人品味。畫家可以從生活和大自然中,找到數不清的主題,從中挑選、設計和創造出自己專注的主題,展現本身對美的鑑賞力。

  技法(technique):意指表現的方式而非表現本身。技法包括對於物體表面和質感的理解,以及對媒材及媒材應用之諸多方法的認識。技法是結合其他美的要素所做的個人表現。

  以上針對本書內容所做的概述,應該可以幫助大家對美先建立共識。我當然無意拿自己或個人作品,作為解決畫家問題的好榜樣。但我確實想要強調:「不論是專業畫家或業餘畫家,每位畫家都應該認清自己的職責為何。」我再三強調此事的原因是,藝術創作沒有單一形式或單一公式可言。但是,當我們發現美的構成要素,也知道這些要素能在生活中創造美,那麼我們就可以設法將這些要素分析應用,創作出富含美感的畫作。美並非畫家的特殊資產,就算是不懂美、也無法重新創造美的人,也能發現美。愛好動物者和畫家都能發現動物的韻律和優雅。其中的差別在於,畫家設法以線條和比例的觀點,找出形成這種韻律與優雅的條件,讓本身的描繪能貼近真實並具有說服力。

  ▎善用創造力與想像力

  畫家會盡其所能,努力取悅觀眾,而非取悅畫評家,因為觀眾才是花錢買畫的收藏家。我認為大多數畫家都對銷售個人畫作有興趣。雖然大家都知道,畫家飽受畫商剝削,但畫作的價值通常被畫商炒到天價。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畫家本身根本無法長命百歲,享受畫價飆漲帶來的驚人財富。現在,好的藝術作品不怕沒有好行情,在商業領域和「美術」領域都可以找到好買家。以往,展覽型作品很少從插圖、廣告和其他商業實務中獲得財務報酬。但幸運的是,現在我們邁入的這個階段,最優秀的藝術常被用於商業用途。現在,產業界為美術作品提供一個新通路。努力讓作品臻至完美的畫家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市場認為高不可攀。

  雖然商業導向的畫家還必須受制於購買機構或最終使用者制定的條件,但現在這類限制已大幅放寬,展覽型作品也被廣泛應用到許多廣告和宣傳活動中。

  在彩色攝影進入商業領域的輔助下,這股發展已經逐漸成形。當廣告產品必須強調準確的細節時,廣告業主自然會改用攝影技巧,而且也可能在某段時間內都這樣做。但是,在並無有形產品可供描繪時,譬如要幫保險、服務、產業聲譽和機構做廣告時,就是美術作品可以一展長才的市場。雜誌插圖繼續為畫家提供一個市場,有部分原因是使用畫作有助於將小說和紀實報導做區別。至於紀實報導,通常就以照片來佐證內文。

  畫家試圖精確描繪細節,畫到跟照片一樣逼真,這樣做簡直愚蠢至極。畫家該做的是,善用本身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投注心力在設計上。就算畫家使用相機拍攝繪畫題材,還是應全神貫注於相機無法做到的事,比方說:畫家可以將題材某些部分弱化或剔除,進行設計和重新編排,簡化並利用其他手法,更強有力地表達本身的理念。

  專業畫家應該竭盡所能透過藝術學院和藝術課程,或從其他可用資源,讓自己接受完整的訓練,為自己的事業生涯做好準備。畫家若是以為不必接受任何訓練,就能靠繪畫維生,那就大錯特錯。事實上,我們經常在畫展中看到一些畫作,既沒有展現畫家的天分、知識或能力,也讓我們確信自己的畫並不差,甚至比展出的畫作更勝一籌。但是,這些狀況跟我在此強調的重點無關。現在,我們在畫展看到的大多數作品,可能都乏人問津,賺不了多少錢。

  藝術的進步與發展,始終是由個人進步與發展所推動。個別畫家能對其他畫家的幫助有限,卻能讓世人注意到,畫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發現哪些事實是有道理的。畫家可以指出自己發現哪些關係是存在的,也可以讓大家知道如何運用色彩調出一定的效果,善用明度能讓主題統合有序。這就是我撰寫本書的宗旨。如果這本書能讓繪畫初學者明白一些繪畫的「方法」和「原因」,那麼我寫這本書的最主要目的也就達成了。

解說

透過畫家之眼,探索美
國際水彩名家 簡忠威

  
  ▎你的技巧很好,可是……
  
  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