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東亞舟師祕本:耶魯航海圖研究 | 拾書所

明清東亞舟師祕本:耶魯航海圖研究

$ 474 元 原價 474

最完整的明清帆船「山形水勢圖」原貌  首度正式出版面市

本書解讀典藏於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的明清時期山形水勢圖:《耶魯航海圖》。山形水勢圖為中國帆船舟師據以辨識方位、確認航道的實用工具,多為祕本,不輕易示人,因此留存下來的無幾,此亦彰顯了《耶魯航海圖》的彌足珍貴。

《耶魯航海圖》共123幅,約完成於明清時期,本來屬於商船「二王船」的航海祕本。1841年鴉片戰爭期間,英人軍艦在新加坡扣押一艘中國通商帆船,搜出此批航海圖,之後輾轉館藏於耶魯大學。史料沉寂多年後,1974年才被學者李弘祺發現並開啟探索研究之路。本書為《耶魯航海圖》首度正式出版面市,並經作者鄭永常全面性重新梳理、判讀,甚具意義。

披露古航海圖史料X解讀舟師傳說祕本

探索明清海商航業路線X勾勒東亞海域貿易網絡

航海圖中標示海域上的島嶼和山地名,作為望山之用,並記載針路和水文深淺。繪圖線條簡潔粗獷,突顯易辨識處;敘述文字口語俚俗而多舟師專業行話,一一指明沙、礁、島、水流與方位等。看似簡單,卻隱藏豐富的航海資訊。

作者一一校讀圖中文字,考釋地理名詞,闡述海圖蘊含的訊息,借助GPS定位諸山與島嶼現今相應位置。同時梳理出《耶魯航海圖》中的「二王船」,是以越南南部的赤坎(今潘郎Phan Rang)為基地,共分三條航線:第一條航線行駛於赤坎至金門;第二條航線行駛於赤坎至柬埔寨和暹羅;第三條航線行駛於福建至遼東,另有二條支線往渤海灣。

書中並概述古代帆船的形制與航海術語,探究明清時期東亞海域實況,以對海圖有深刻的背景理解。更進一步,藉此海圖與航線,勾勒出明代中葉以降,中國海商移民東亞各港口後各自發展航海事業,所形成的中國帆船東亞海域貿易網絡圖。



本書特色

【專業性】詳實敘說早期航海圖知識與內涵。

【珍貴性】完整呈現中國古代帆船海圖原貌。

【啟發性】重申海洋文化的奧祕與歷史意義。

作者 鄭永常

1952年生於香港。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學博士(史組),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退休教授。

著有:《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征戰與棄守:明代中越關係研究》、《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海禁的轉折:明初東亞沿海國際形勢與鄭和下西洋》、《血紅的桂冠:十六至十九世紀越南基督教政策研究》等。編有《海港、海難、海盜:海洋文化論集》、《東亞海域網絡與港市社會》等。

目錄

【臺灣史與海洋史】系列叢書緣起

推薦序 對東亞海洋與世界史的新認識 李弘祺

作者序 開拓山形水勢圖的研究航道 鄭永常



第一章 《耶魯航海圖》的解讀

第一節 「山形水勢圖」特色與《耶魯航海圖》的發現

第二節 《耶魯航海圖》所屬船主及其母港

第三節 《耶魯航海圖》三條航線的繪製年份考釋



第二章 中國帆船航海資訊與風險

第一節 中國帆船的形制

第二節 中國帆船的航海術語

第二節 東亞海域有風險的航道



第三章 《耶魯航海圖》序次訂正及釋說方法

第一節 《耶魯航海圖》山形水勢圖序次

第二節 《耶魯航海圖》的釋說方法



第四章 第一條航線:金門線釋說

第一節 從赤坎至金門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從金門至赤坎山形水勢圖回程路徑

附圖一:從赤坎至金門來回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五章 第二條航線:暹羅線釋說

第一節 從赤坎至柬埔寨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從柬埔寨至暹羅山形水勢圖路徑

附圖二:從赤坎至柬埔寨、暹羅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六章 第三條航線:盛京線釋說

第一節 從福建至天橋廠山形水勢圖路徑

第二節 另外兩條支線至渤海灣山形水勢圖路徑

附圖三:從福建至天橋廠航道路線示意圖





第七章 總論《耶魯航海圖》的價值與意義

附圖四:《耶魯航海圖》主要航線示意圖

附圖五:明朝晚期中國帆船在東亞海域的交通運輸網絡



附錄一 An Early 19th-Century Chinese Navigational Map in The Map Collection of Yale University, Thomas H. C. Lee(李弘祺)

附錄二 《耶魯藏山形水勢航海圖》的誤讀與商榷/鄭永常

附錄三 新州港地理位置考/鄭永常



參考書目

《耶魯航海圖》地名索引

作者序 開拓山形水勢圖的研究航道

鄭永常

2010 年6 月16 至18 日,新竹交通大學人社中心主任李弘祺教授主辦一場「耶魯大學所藏東亞山形水勢圖研究工作坊」,邀請幾位學者參加,本人有幸躬逢其會,收穫不少。會前一段日子,李弘祺教授將他收藏的Yale University’s Old Chinese Maritime Map(下稱《耶魯航海圖》)拷貝一份給我,讓我參考。我驚訝竟然有如此精彩的「山形水勢」圖像,在電腦看山形水勢圖,泛黃與墨線交錯一起,如水墨字畫般的美。這份海圖原藏於耶魯大學史德鄰紀念圖書館(Sterling Memorial Library),現藏於該校Beinecke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本書所用的航海圖都為該圖書館所藏。

《耶魯航海圖》裡的海圖就是所謂「山形水勢圖」,圖中只有海域上的島嶼和山地名作為望山之用,以及記載針路(即「航道」)和水文深淺的紀錄。中國古代舟師是根據圖中的山形水勢來認定船隻抵達何方何處及航行路徑,圖中有山形、島嶼形象和針路,可作為在茫茫大海中辨識航道的指引,也是古代舟師的祕本,不輕易示人,因此,能夠留存下來的無幾。過去我們只能看到一些海洋史書籍偶然留下針路卻沒有海圖留下來。《鄭和航海圖》不算是「山形水勢圖」航海圖,因為《鄭和航海圖》雖留有望山和針路,但完整的背景資料應是提供領導人參考用,這與舟師用的山形水勢圖不同,山形水勢圖更為簡單、口語、粗俗,若不是航海者根本看不懂。

1980 年章巽出版《古航海圖考釋》,讓我們對山形水勢航海圖有初步的認識,但是《古航海圖考釋》的山形水勢主要是從遼東至廣州海面,由於作者依序從北至南排列,看不出航道的概念。章巽先生於1956 年在上海來青閣書庄舊書堆中撿出的海圖共有69 幅,作者「以今地言之,北起遼東灣,中經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諸省市,南達珠江口以外,把我國大陸邊緣很大一部分近海航線都包括在內了。」我想章先生購買這批「山形水勢圖」時,便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因此章先生便順勢從北至南加以理順,然而這可能破壞了原先亂中有序的航道意義。《耶魯航海圖》比起《古航海圖考釋》更有意義的是,除了從中國遼東至海南島沿海的山形水勢圖外,還包括從越南至柬埔寨、暹羅沿海的山形水勢圖。

初看《耶魯航海圖》時也有雜亂無章的感覺,若將每幅山形水勢圖順著雜亂無章的排列細心閱讀,會發現亂中有序的意義。看似混雜的排列是因為我們只從中國為中心的觀念出發,以為所有帆船都是從中國出洋貿易,故航道當然是從中國往外國延伸的結果。

事實上,明代中葉以來中國海商移民海外約有十萬多人,特別是東南亞的港口成為華商活躍基地。他們往往樂不思蜀,以該港口為基地發展周邊的貿易,甚至回中國做買賣。我們從明代《順風相送》一書的記載,得知中國帆船在東亞各地建構海域之間的航路,很多時候並不以中國海港為中心。《耶魯航海圖》就顯示出以所在地赤坎為中心的概念,建構出該地與柬埔寨和暹羅的航道,以及與中國金門的貿易航道,其後因時代變遷又擴大至新加坡與遼東的航道。如果仔細研究,發現《耶魯航海圖》中之123 幅山形水勢圖所呈現的航道至少有三條:越南赤坎至金門;赤坎至柬埔寨和暹羅;金門至遼東等。

自2010 年以來,我陸續對《耶魯航海圖》進行整理和逐幅研讀,對山形水勢航海圖越來越有概念。我在李弘祺教授主辦的工作坊提交一份初步解讀但仍不成熟的作品〈清代唐船航海圖(Yale Navigational Map 1841)初步解讀——以南航路新州至暹羅為例〉一文,就是以越南赤坎為中心來解讀這份航海圖,可是當時並沒有引起關注。之後,筆者斷斷續續對《耶魯航海圖》進行逐幅研讀。近年這份海圖也引起大陸學者關注,且多以中國為中心來解讀這份海圖,筆者覺得有責任加以澄清,便盡快將研究成果交學界檢驗。也因此驅使筆者在《耶魯航海圖》研究之餘,增加了對東亞海洋史的認知,企盼讀者能透過本書,強化對明清時期東亞海洋上中國帆船的航運活動之認識。

本書得以完成,最要感謝李弘祺教授贈我《耶魯航海圖》光碟一份,使我得以進行對山水形勢圖的解讀,又感謝他百忙中允諾為本書寫序,及寫了一篇英文稿對這份海圖有精彩的分析說明和解讀,作為本書的附錄一。此外為了協助讀者對本書的了解,我加入二篇相關論文作為附錄二和附錄三,由於附錄論文發表在先,盡量維持原貌而略有修正。我還要感謝中研院史語所陳國棟教授於2016年9 月20 日邀我至中研院海洋史讀書會報告「耶魯海圖的研究」,席間提供很多寶貴的意見。此外中研院臺史所林玉茹教授的鼓勵和催促,十分感謝。研究期間又得李貴民博士、博士生范祺崴先生協助繪圖等工作,以及研究室工讀同學輸入資料,於此一併致謝、感恩。

本書能夠出版得助於曹永和文教基金會和董事曹昌平先生的支持與關心,感謝兩位審查人十分用心審定書稿,提供寶貴而有意義的修改意見,讓我可以修正錯誤之處,於此一併致謝。最後還要感謝太太的諒解,近年在我身體欠佳之情況下,她默默地看護著我,卻未阻止我的研究,讓我完成這項研究。此書完成,我將獻給我逝去多年的母親,小時候媽媽會教我一些馬來話,她常說:我是跟你父親回唐山、你們唐人等等。我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