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狂喜:為什麼表達感謝擁有轉變生命的力量? | 拾書所

感恩的狂喜:為什麼表達感謝擁有轉變生命的力量?

$ 269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獲選為《出版人周刊》2018年最期待書籍
★美國身心靈圖書最高榮譽「鸚鵡螺獎」得主最新力作
★歐美學者&心靈大師聯袂盛讚:這本智慧之書,勾勒出塑造靈魂的新形式!


什麼是感激之情?
懷著更多感激,生活就會不同嗎?
很多人自認是個感恩的人,但真實情況和個人期許往往極為不同。
本書藉由探討「感恩落差」的現象,邀請讀者理解、重獲感恩的力量。


說到「感恩」,你可能不知道……
◆ 感謝不是天生的能力,需要培養和練習
◆ 研究發現,男人比女人更難感受到感激的情緒
◆ 感恩可以促進心律規律、增強對常見疾病的抵抗力
◆ 擁抱會觸發感恩的心,感激則會引發身體接觸的需求
◆ 不是在任何情況下,感恩都是好的
◆ 感激可以被當成傷害和壓迫他人的手段

高達八成的美國人在研究調查中表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充滿感恩,但這種說法顯然與現代社會的不滿情緒並不相符。這中間的差距來自何處?如果我們都知道感恩是好的,為什麼向施恩的人道謝、過充滿感恩的生活卻這麼難做到?

身為當代最重要的社會文化評論家與宗教研究家之一,巴絲認為我們感恩的意願和感恩的能力之間有很大的落差,這個落差影響我們對道德、人際關係、甚至生命的理解。她融合歷史研究、靈性洞察和當代文化觀察,向我們展示如何克服這個感恩落差,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巴絲探討了為什麼現代缺少感恩這種精神實踐,同時提供實用的建議幫助我們找回感恩的精神。她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來自科學、社會學、心理學和靈性層面的發現,以一個個真誠的故事與令人動容的例子,說明感恩如何成為我們和他人、和世界、和上帝產生更多聯繫的道路,甚至更能接近自己的靈魂。

現在,我們該更積極地理解與練習感恩了。巴絲期許讀者透過書中種種意想不到的感恩體驗,看見人們和社群透過實踐感恩而茁壯成長的美好可能。

【鄭重推薦】

林之鼎│輔仁大學校牧、神父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吳若權│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賴佩霞│身心靈成長導師"

這本書使我重溫了一位老修女的話:「收惠而不受賄!」讓我在受恩與人情壓力之間找到了出路。巴絲承襲了那位修女,又多做了一些闡述,為此我非常感恩!
——林之鼎,天主教輔仁大學校牧、神父

感恩並非只是正向心理素質,也是一種道德情感,更是社群倫理,本書誠懇地傳遞出這樣來自文化生命的邀禮,就看我們是否缺席領受,或是親自面聖它了。
——林耀盛,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口中經常出現的「謝謝」、「感恩」,逐漸變成一種口頭禪,就像書中所說的「廉價的感恩」,是一種應付心態,激發不起生命的力量,這值得我們深思。
——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巴絲是我們當中最有思想、最富有洞察力的聲音之一。
——瑪莉安.威廉森(M. Williamson),美國知名心靈導師、《愛的奇蹟課程》作者

看到巴絲拆解與表達感謝相關的各種恩典和挑戰時,我發現自己對這本深刻的靈性作品充滿感激。
——詹姆斯.馬丁(James Martin)神父,《襪子堆裡的聖人》作者

巴絲利用令人驚訝的「感恩」槓桿,翻轉了個人主義。
——麥克.馬卡爾(Mike McHargue),美國超人氣播客「問科學麥克就對了」主持人

巴絲引導我們探索該如何才能從個人和社群的角度在感激之中成長。
——布萊恩.麥拉倫(Brian D. McLaren),《新品種的基督徒》作者

作者領導我們重新探索感恩帶來的禮物,感受伴隨文字而湧現的非凡樂趣。
——安娜.考克斯(Ana M. Cox),政治評論家、《衛報》政治專欄主要執筆

本書會讓巴絲的忠實粉絲很開心,也會讓想要讓生活充滿更多感恩的讀者開心。
——《出版人周刊》重點評論

富有洞察力、啟發性和發人深省的書,既是沉思冥想,又是高聲歡慶。
——Booklist書評"

目錄:


前言 自白:不感謝

PART. 1 我:情緒──恩賜和感謝
第1章 感覺感恩
第2章 心很重要

PART.2 我:道德──意識和練習
第3章 感恩的習慣
第4章 刻意練習

PART.3 我們:情緒──歡喜與慶祝
第5章 一起感恩
第6章 感恩和節慶

PART.4 我們:道德──社群與政治
第7章 感恩的社會
第8章 感恩的圓圈

結語 呼喚感恩之道
感恩節祈禱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