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洞察力:克服認知偏見,喚醒自我覺察,看清內在的自己,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 | 拾書所

深度洞察力:克服認知偏見,喚醒自我覺察,看清內在的自己,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

$ 300 元 原價 400

深度洞察力:克服認知偏見,喚醒自我覺察,看清內在的自己,也了解別人如何看待你

【內容簡介】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主流能力!
懂得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你的世界將變得更立體。

《商業內幕》、《strategy+business》雜誌評選為2017年最佳選書
TED相關演講影片總點閱超過100萬次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你知道別人是怎麼看你的?你一定認識那種完全缺乏自我覺察的人;不過,你可曾想過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本書作者塔莎‧歐里希經過為期三年調查全世界數以千計的人,以及綜合她在世界財富500大企業的研究結果,發現有高達95%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自我覺察力,但實際只有不到15% 具有這樣的能力。

強烈的自我中心會使人扭曲看清自己真面目的能力,也看不清楚身邊的人,我們也極少能從同事、下屬甚至是朋友、家人口中聽見坦白、客觀的回饋意見。此外,如果只有內在或只有外在的洞察力,更會遺漏自我認知這個拼圖裡的一大塊。一如作者所指出:自省並不能使你有洞察力;經驗是自我認識的敵人;他人總是避免誠實地說出對你的看法。

本書帶你進行一場探索自我的深度之旅,破解對於內在自我認知與外在自我覺察的迷思,幫助你從「自我盲目」大步跨向「自我認知」,並教你如何透過深度洞察力,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事情,進而了解自己是誰、認識別人眼中的我們,以及如何融入我們所處的世界。

善用深度洞察力,你將學會

破解自省的四大迷思
一、我們能透過挖掘潛意識發現真實的自己
二、要提高自我覺察力,應該多問「為什麼」
三、寫日記能增加對自己的了解
四、「自省」=「反覆思考」

培養內在洞察力的三種方法
一、練習正念,了解當下的自我
二、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往人生,更認識曾經的自己
三、以「奇蹟式提問法」,勇於探索人生的可能性

提升外在洞察力的三種方法
一、進行三百六十度回饋
二、選「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使用「對的程序」=對的回饋
三、與你信任的人,共進「真相的晚餐」

從洞察力進階到領導力的特質
一、具有自知力
二、能讓員工放心說實話
三、能持續追求並保持洞察力

【書籍目錄】
推薦序 懂得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己,你的世界將變得更立體 楊嘉玲
推薦序 清晰認識自己的能力 黃聖峰

第一章 洞察力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能力
「認識自己」的能力
我們對自己的EQ都過度樂觀
你認識的自己V.S.別人眼中的你
自我覺察力的升級版
有自知力的獨角獸是稀有動物
不再沈默的鬥士
邁向自我認知的新境界

第一部 培養洞察力的障礙與基石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七種方法
洞察力=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對你的看法
自我認知的七大支柱
用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換位思考
外在洞察力幫你更認清自己
喚醒自覺的鬧鈴事件

第三章 你認識的自己,可能只是種假象
優於平均效應的「史提夫流行病」
自我認知的心路歷程
讓你踩在認知地雷上的三大盲點
從自我盲目到有自知之明
克服認知盲點的三大方法

第四章 自我優越的錯覺
從「努力的時代」轉變為「自尊的時代」
只要人人有獎,這世上就沒有輸家?
何時該樂觀,何時又該務實?
關於「自拍症候群」--當世界只剩第一人稱
社交媒體讓人更自戀且缺乏同理心
世界不是繞著你轉--從「自我中心」到「自我覺察」

第二部 內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
第五章 四種錯誤的自省法
自我檢視的迷思一:我們能透過挖掘潛意識發現真實的自己
自我檢視的迷思二:要提高自我覺察力,應該多問「為什麼」
自我檢視的迷思三:寫日記能增加對自己的了解
自我檢視的迷思四:「自省」=「反覆思考」

第六章 真正有效的內在自我覺察法
正念,是最紅的關鍵字
告別壞情緒,讓心學會鬧中取靜
毋需靜坐的正念法
有自知力的人,會這樣寫自傳
以「奇蹟式提問」尋找解決方案

第三部 外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
第七章 從鏡子和稜鏡裡看見不同的自己
從來沒人跟我這樣說過!
當事人毫不知情的緘默效應
樂當鴕鳥的三個藉口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一:三百六十度回饋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二:選「對的人」+問「對的問題」+使用「對的程序」=對的回饋
這樣問,讓別人願意對你說
克服自我覺察障礙法三:真相的晚餐

第八章 處理外在回饋的三步驟:接收、反省、回應
接受、反省、回應的3R模式
利用自我肯定,強化心理免疫系統
正向回憶法能為自己打氣
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專注於可以改變的事情
令你發現自身優點的驚喜正回饋
面對自我的勇氣

第四部 從洞察力到領導力
第九章 建立有覺察力的團隊
福特公司轉虧為盈的自我覺察之旅
集體察覺力的五基石
建構有覺察力團體的第一塊積木:具有洞察力式的領導人
建構覺察力團體的第二塊積木:能放心說實話
建構覺察力團體的第三塊積木:持續追求及保持洞察力的過程
從有覺察力的團隊,到有覺察力的組織

第十章 人生的改變來自自我覺醒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只有一點點自知之明並不足夠時
幫助錯覺者解讀閃光的意思
自我認知的七日挑戰

附錄
附錄A 你有什麼樣的價值觀為何?
附錄B 你的熱情與興趣何在?
附錄C 你的志向是什麼?
附錄D 什麼樣的環境適合你?
附錄E 你的優點和弱點是什麼?
附錄F 你對別人有哪些影響力?
附錄G 你有「不知己之所不知」嗎?
附錄H 你是自我崇拜的人嗎?
附錄I 你有多謙虛?
附錄J 你會想了解「絕對真相」嗎?
附錄K 你經常反覆思考嗎?
附錄L 你具有「學習好」,還是「表現好」的心態?
附錄M 你獲得足夠的回饋意見嗎?
附錄N 如何尋求三百六十度回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