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一個相同的原因,衝擊不同家庭的生命歷程十個真人真事的改編故事,將撼動你我! HIV是一把狡獪的放大鏡,窺視人類最柔弱與怯懦的情感,挑起最深層、黑暗、不安的經歷,卻照見最溫暖、溫柔、光輝的人性。 如果人們願意破除迷障,直視死神的雙眼,我們終能穿越恐懼,重拾力量! 因為在死亡最逼近的時候,會有愛的啟發,而愛將是最後的堡壘。 「太太,你怎麼可以這麼冷靜,他得的是愛滋病耶。」 「因為你不知道我老公有多愛我。」——摘自《白事兩件》 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被溫柔的對待;面對愛滋病,人們往往把自以為是的思想帶進了「陪審席」,然而它的傳染途徑原與B型肝炎無異,是傳染病的一種;其平均壽命更與健康人相同並無顯著的差距…… 願我們不再曲解它,沒有人是真的孤單,我們也都在彼此的生命裡面,而愛滋,最終也會變成只是疾病的一種。 【精采內容】 《這,之後——H的故事》可分兩個層面:一是記錄台灣面對愛滋病之社會現象——一旦感染愛滋,幾乎等同被家庭所拋棄,親友紛紛走避,社會的歧視讓許多愛滋感染者一夕間變成「賤民」,然而,此時,真正的愛才會開始「昇華」……我們訪問十位或因性行為、吸毒、血液製劑…等原因感染愛滋的朋友,描繪他們與丈夫、妻子、情人、家人共同抵抗愛滋的奮鬥過程。 一旦罹患愛滋,有人被伴侶拋棄,有人得到更真心扶持的伴侶,有人因而更懂得體貼他人,有人因自己被歧視反而更能寬容這個社會……當社會上對「愛滋」只有「片面之詞」,只有真正透過了解他們生活的實況,你將會發現「愛滋」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卻能成為愛的證明。 二是自何大一發明雞尾酒治療法後,愛滋病死亡率大降,隨著醫藥的進步,屬於傳染病之一的「愛滋病」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它和B型肝炎、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只要按時服藥、定期回診,一樣能享有好的生活品質,其平均壽命更與健康人相同並無顯著的差距。 面對愛滋病,請聽我們娓娓道來,擺脫歧見,理性面對。 愛滋病,被解釋為「放縱」的疾病! 本書,將反轉你對愛滋,錯誤且不必要的誤解。 【名家推薦】 ◎王文靜(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王盛弘(作家) ◎吳念真(導演.作家) ◎施文儀(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 ◎莊 苹(第22屆醫療奉獻獎) ◎陳克華(作家) ◎楊 照(評論家.作家) ◎聶永真(設計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可惜科學再昌盛,人類對於『心』這件事,依然所知不多,甚至大部分時候無能為力,無可奈何。我們是要探究感染致病源的『真相』,還是『對疾病的隱喻和想像』,能夠拯救人類?相信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陳克華(作家) 「任何觀點的智愛我們都沒有理由畏懼,令人害怕的是——大部分的人卻選擇了閉上眼睛與保持距離。」 ——聶永真(設計師) 「故事細膩的筆觸深入每個讀者人生所需面對的三個重要層次──『生存』、『生活』、『生命』三大課題。」 ——施文儀(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 「讓我們能再次檢視自己對愛滋的眼光,或者應該說,是在愛滋的陰影下,我們看待病人的眼光,是不是能回歸到一個看待平常人的基礎上,一個看待病人、看待需要協助的人的基礎上。」 ——莊苹(第22屆醫療奉獻獎) 目錄:◎推薦序(一)愛滋是什麼? 文∕陳克華(台北榮民總醫院眼科科部一般眼科主治醫師暨作家) ◎推薦序(二)生存.生活.生命 文∕施文儀(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副局長) ◎推薦序(三)因為愛,愛滋不在——愛滋.愛治 文∕莊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行政中心主任暨第22屆醫療奉獻獎) ◎代序 許台灣沒有愛滋的未來 文∕施伯南(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董事長) ◎總策劃序 愛的力量,可以克服愛滋 文∕涂醒哲(前衛生署長暨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發起人) ◎Scene1:更遠的地方 延伸1:安全性行為 ◎Scene2:認份的情感 延伸2:母子垂直感染 ◎Scene3:看見 延伸3:毒品與愛滋 ◎Scene4:成年禮 延伸4:血液安全與愛滋 ◎Scene5:最好的安排 延伸5:愛滋治療 ◎Scene6:海嘯 延伸6:淋巴瘤、肛門癌 ◎Scene7:不怕 延伸7:與家人共同生活及自我照護 ◎Scene8:白事二件 延伸8:家屬接納與告知 ◎Scene9:第一百隻猴子 延伸9:工作權益 ◎Scene10:新傳說 延伸10:人工生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