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哈佛心理學導師給疲憊者的心靈處方 謬誤典範斷‧捨‧離,人生從此更美好 透過先哲經驗談,解說人們常陷入的價值觀誤區 找回真正的自我
★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 專業推薦
「痛苦是通往解脫與救贖之路。」──阿德勒Alfred Adler
你真的是想像中的你嗎? 曾經深信不疑「自己應該這樣」的你,為什麼還會感到痛苦? 或許是因為你內心遵從的價值觀(典範)不適合你, 透過痛苦覺察困境,並轉換思考方式,才是通往幸福的道路。
【給對人生感到痛苦的你】 作者加藤諦三,用許多先哲的話與情境案例, 或苦口婆心、或當頭棒喝,解析引導讀者進行「人生的典範轉移」, 讓我們看穿人生的困境,重拾力量。
【什麼是「人生的典範轉移」?】 「典範」是「你所遵循的價值觀,即面對問題和世界的方法」,換句話說,「典範」是你所信任的方法,並依此觀看世界與生活。
假設從小到大,內心遵從的價值觀是導致痛苦的來源,這時就要進行「人生的典範轉移」,察覺令自己痛苦的是什麼,並轉換觀點。
【典範轉移的舉例】 「為什麼我總是在面對父母的時候感到痛苦?」 →因為自己無法在心理上離開父母獨立,害怕反抗父母所產生的自我形象
「已經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為什麼還是覺得不夠?」 →名聲地位只是代替品,必須正視自己內心真正所需,否則永遠不會滿足
「追不到喜歡的人,只好說對方不是我的菜。」 →害怕自我價值崩壞,只好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方法自我安慰,勇於承認,「我就是被甩了」,才能夠進步
「想被喜愛、害怕被討厭,無法擺脫他人的評價做自己。」 →試著從「被評價」的一方,成為「評價人」的一方,你會發現原來「那個人老是貶低我,是因為他對自己沒自信」、「我為什麼要害怕這種酸民的批評?」
從微小的察覺,促使人生進行大變化 。你是否戰戰兢兢地想著「要怎樣才可以不受傷」? 。你可以想著「別人的評價無關緊要」嗎? 。你是否有注意到「自己很沒自信」?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愈是逃避痛苦,愈是遠離幸福 為什麼「面對痛苦而活」很重要? 善惡之力 為了能忍受現實,所以有「痛苦」 為何在社會上獲得成功,人生卻不快樂? 不經歷痛苦,就不懂得人心 逃避痛苦的道路通往孤獨與地獄 沒有不痛苦的「人生程式」
第二章 捨棄「錯誤的人生觀」,人生就會改變 「想要幸福,但討厭痛苦」的奇怪想法 正視心靈糾葛 執著於「現今自我」的扭曲價值觀 承認「真正的感情」最難受 外表是菁英,內心卻很脆弱 必要的是面對「人生課題」的態度 「人是不平等的」「人生是不公平的」這樣想比較好 先哲教導我們的「人生的典範轉移」
第三章「安全第一」的想法打造無聊人生 無法坦誠的原因是「需求不滿的累積」 努力讓心成長就是通往幸福之道 因為覺得努力也沒意義,所以開始了「苦難的人生」 沒有成長的人會想著「要怎樣才不會受傷」 哥倫布的典範轉移 對抗「保護與安全」的期望正是人生的競賽 心靈沒有成長的人會自憐自哀 認為「人生無法隨心所欲」而放棄終會走向末路 「安全第一」是讓人生無聊的關鍵字 必須弄清楚「煩惱與痛苦的原因」 「把自己置身事外」其痛苦一生都不會消失 難以察覺自己當下「被什麼所支配」 「隱藏的憎恨」是幸福的大敵 妨礙獲得幸福的力量非常強大 「有比我更不幸的人生」這種想法只是在欺騙自己 明明羨慕卻假裝不屑的心態 為了安全的人生,背叛真正的自己 成長始於不服從 雖千萬人吾往矣 彷彿覺悟的強詞奪理只是逃避人生戰場的藉口 能夠坦率表達情感的環境是幸福的泉源 遵循成長需求而活,才能磨礪自我 認識自己與他人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好好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 親子角色逆轉的父母一生折磨孩子 為什麼無法停止「活給別人看」 想著「其他人的評價無所謂」就能放輕鬆 察覺「對自己沒自信」人生就會開始好轉 P
第四章 為獲得他人好評而活簡直愚蠢至極 「缺失性動機」的陷阱 是「什麼」支配妻子使她無法與廢柴丈夫離婚 持續背叛自我本性的恐怖 將「留戀會封閉未來」這句話銘記在心 為什麼遵循成長需求而活很困難 孤獨與不安無須羞恥,只要接受就好 沈溺在社群網站「想死」的人 不想成為「到死都不幸的人」該怎麼做? 不焦慮,靜待人生好轉的時機 工作狂與酒精中毒的原因相同 遠離「必須要獲得他人認可」焦慮的方法 轉換立場,「評價」他人而非「被評價」 你是否將被他人貼上的標籤想成是「自己的性格」 愈是過著被動人生,愈容易深受傷害 缺乏性動機與成長動機,兩種人決定性的不同 獲得幸福的人格
第五章 從好好面對眼前的現實開始 「心靈生病的人」會聚集在一起 「人生沒什麼大不了?」別說謊了 察覺身邊的人是正向還是消極 追求刻板印象的「幸福形象」,然後呢? 獲得「典型的幸褔」卻不快樂 心理輕鬆了,卻不快樂 明明一點成績都沒有卻覺得「自己很厲害」的心理 接受「被喜歡的人甩了」便能成長 「麻煩能讓人成長」的意義 自我意志主動挑戰,即使失敗也能成長 心理上安定才是人生的勝者 相信「痛苦是通往成長與救贖之路」的好處 承認不想承認的現實,人才會成長 承認現實的有用性 阿德勒歷經艱難所學到的智慧 「非要獲得讚賞才滿足」,不要成為這種人 「放棄」的力量拯救人生 從狹窄的價值觀到寬廣的價值觀,轉換視野 「與其要我認清現實,還不如讓我去死」而自殺的人 透過追求名聲解決內心糾葛,注定失敗 實現身而為人的最高價值 自殺者真正的心聲 做自己能做的事,人會變強 逃避現實等同於死亡 若逃避自己應該正視的問題,事態會更形惡化 理解「不幸是心靈的痛苦」幸福才展開 為創造幸福人生而設計安排了「痛苦」
後記 人類生活方式的基本態度 比起完成大事,更要完成小事 連馬克思也說「享受現實的這個世界吧」 人類最高的智慧是「不逃避」 向先哲學習分辨通往天國與地獄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