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國際建築大獎「文森斯庫里獎」得主暢銷書《讀建築》作家 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 對城市娓娓道來的深情關注與再思考 城市,是你我生活的重心?或者逃離的主題?關於城市,我們想要的、真正需要的,以及可以打造的,會是什麼樣貌?黎辛斯基再次以文學的底蘊、堅實的案例與洞察的分析,引領我們看見城市流動的生機。 超高建築雖然展現建築家的能力,也提供地標,但這些建築物的出現,究竟是現今環境的「需求」,或只是心態扭曲的「建築競賽」? 整體的規畫與個別的建築競賽,何者才是影響城市定位的指標?一座城市的好壞會否因為一兩座建築而被徹底改變?從古根漢美術館的畢爾包效應我們得到何種啟示?反思101和台中歌劇院是否為成功的城市行銷,還是僅在追求一種扭曲的建築觀念? 不斷變化的城市,是都市設計者創意能力的體現,或是居民切身需求的投射? 城市是人類為了滿足生活需求、安全、社會互動,所形成的聚落型態。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沒有城市,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都不可能發生。20世紀初開始有「城市設計」這個職業,從城市美化運動、柯比意的光輝城市構想,到雅各布斯重新審視市中心生活的樂趣,對當時及後世留下重大影響。 我們「想要的都市」是否等於我們「真正需要的都市」? 城市設計的認知可溯源自舊石器時代,隨著科技文明發展出更豐富多元的思維,也反映出時代的需求。例如古希臘人營造的是半天就可以走完的生活型都市,中國長安的整齊街道除了防衛,更是具體表現國力與天人合一的思想。時至今日,城市與我們的關係愈來愈複雜,究竟城居好或郊區優?油價上漲、經濟衰退又如何影響購屋選擇?聚居於城市將比鄉村更有經濟效益,也有助於改善地球環境? 這本書,不只提供關心城市發展的決策者參考,也更提醒與城市起落息息相關的我們諸多省思,更可以讓喜歡造訪世界著名建築的旅人學習重要的知識與樂趣。 【國內外專業好評】(依姓氏筆畫序) 黎辛斯基引領我們反思本地經驗,並提醒值此大都會時代降臨之際,必須認真思索,我們究竟想要及需要哪一種城市,方能實現美好社會的追尋。 ——王志弘(台灣大學城鄉所教授) 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城市,正處在重建這普世價值的重要時刻,這本書值得我們細讀省思,使我們想要的城市是我們需要的城市。 ——林洲民(建築師、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 本書作者縱越了美國數個世紀的都市規畫與城市發展,為我們開啟了一窺美國城市發展的堂奧,同時也提醒了處身當代的我們,對於每一個城市發展決策之「所以何從」應所反省,對於每一城市行動之「可能何往」應所慎酌。 ——林崇傑(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局長) 這是一本淺顯易讀的都市計畫(都市設計)領域重要思想理念的評論專書,也是一本生動活潑的近代美國都市發展運動的簡史,更是一面從歷史脈絡中提取經驗來反思未來城市發展方向的明鏡。 ——陳明竺(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兼任教授) 黎辛斯基帶我們一窺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各地城市之發展藍圖的都市未來面貌……富啟發性且始終引人入勝……他不只談人所希望從自己城市得到的東西,還激發讀者想像可能的發展。 ——《出版人周刊》 這是本精彩好書,讓我們了解都市計畫家和一般消費者的需求兩者非計畫中的互動如何形塑了城市。黎辛斯基是絕佳的都市設計闡述者,他身處這領域之中,對它知之甚詳。 ——愛德華.格拉瑟(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黎辛斯基從嶄新的角度釐清一直以來討論不歇的一些觀念,內容發人深省。 ——摩西.薩夫迪(建築師) 本書出自城市和都市規畫方面的一位傑出思想家,具體而微呈現了他某些最精闢的想法,內容看似薄弱,實則豐贍。本書深刻思索城市的過去、現在、未來—一個重大的主題,因為人類生活愈來愈都市化。 ——大衛.歐文(《綠色大都會》作者) 目錄:第一章 改造城市第二章 三大觀念 第三章 小偏方 第四章 萊特先生與逐漸消失的城市 第五章 都市主義的需求面 第六章 拱廊街與商場、大賣場、購物休閒中心 第七章 濱水區 第八章 畢爾包異數 第九章 分區逐步開發 第十章 我們想要哪種城市 第十一章 我們需要哪種城市 誌謝 注釋 中英名詞對照及索引 插圖一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