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怪咖生活週記 | 拾書所

自然怪咖生活週記

$ 277 元 原價 277

從不馴於體制規範的怪咖小孩 到悠遊野地 走出自我人生路的自然觀察達人~

作者從小是怪咖,不愛念書,但對自然生物充滿興趣與好奇。國中時因為數理成績不好,被分配到放牛班,所幸植物園裡的花草與生物,讓他在充滿挫折感的青春期得到些許療癒與修復。高中時,愛畫畫的他如願就讀復興商工美工科,從畢業製作中發現大自然的美麗與哀愁。當兵退伍之後,因緣際會下加入環保團體,正式開啟漫長的自我學習之路,終於從一個美術志工,逐步變身成為自然課程講師、自然觀察達人。

從本書一整年52則輕鬆有趣的生活週記,可以窺見作者「如何從一個都市的怪咖孩子,變成熱愛自然的觀察達人,進而走出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而其母親的教養與引導方式,亦可提供跟他一樣背景的孩子以及父母參考。每篇週記還延伸出給「小怪咖」或「怪咖爸媽」的悄悄話,是作者設身處地從自我成長與親子教養兩種角度的貼心分享,並有自然觀察達人的私房祕技傳授,不可錯過。

作者 黃一峯

台灣金鼎獎最佳美術編輯、最佳圖書雙料得主。

成長於繁華的都市,卻擁有一雙善於發現自然野趣的眼睛。集寫作、繪畫、攝影、藝術設計、空間視覺設計等多重創作人身分於一身,專注於將自然素材做為創作元素,以美學觀點將枯燥的科學記錄方法轉化成活潑的自然創作。自2013年起,於上海創立「自然野趣 NATURE FUN 自然教育機構」,用生動有趣的課程引領更多人走向自然、保護自然。

現為自然野趣 NATURE FUN 創辦人兼課程總監,荒野保護協會講師、英國Nature Picture Libary 圖片庫簽約攝影師、野性中國講師、IBE影像生物多樣性調查所顧問、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CMCN)顧問。

目錄

第1週 會吹風的蟾蜍

第2週 我要吸在天花板上

第3週 夜半廁所傳怪聲

第4週 一背包的蟲子

第5週 愛上動物園的小怪咖

第6週 跟屁蟲上菜市場

第7週 我要孵蛋

第8週 龍蝦你們吃,殼留給我

第9週 養菜蟲寶寶

第10週 和白頭翁吵架

第11週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第12週 釣來的成就感

第13週 補習、補習還是補習

第14週 我的第一志願

第15週 壞孩子的詭計

第16週 遇見書店怪老闆

第17週 愛上自然博物館

第18週 叫我第一名

第19週 兒子,小心上新聞

第20週 數饅頭的日子

第21週 摸魚摸到大自然

第22週 大頭兵尋寶趣

第23週 活起來的標本

第24週 你是要拍電影齁

第25週 加入神祕組織

第26週 時速0.1公里

第27週 早點回來

第28週 是畫畫課還是觀察課

第29週 小朋友,吃飽再來

第30週 把腳印帶回家

第31週 這輩子最棒的自然課

第32週 陽台上的偷窺狂

第33週 改變一生的旅行

第34週 潑猴搶匪

第35週 這裡都是我的血親

第36週 不要在雨林裡放屁

第37週 在老師腳上尿尿

第38週 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

第39週 森林怪聲音

第40週 賞鳥人的命運交響曲

第41週 想當生態攝影師嗎?

第42週 一晚只拍一種蛙

第43週 人怕蛇還是蛇怕人?

第44週 打電話給犀鳥

第45週 撿垃圾的怪咖

第46週 老媽發火了!

第47週 將野趣融入生活

第48週 連骨頭也在撿

第49週 「聞屎」工作者

第50週 城市「葉」生活

第51週 不自然的自然觀察

第52週 海角樂園


自序

向每個怪咖&怪咖爸媽致敬

「他是個怪咖!」是從小至今媽媽介紹我的開場白,這句話無關褒貶,只是忠實描述我這個人。

我出生前三天,阿祖(外曾祖父)為了幫我取名字,抱著一大本命名古籍連續翻看了三天三夜,最後選定「一峯」這個名字,並交代家人「峯」字上頭的山不能搬下來。隨著社會進步資訊e化之後,電腦卻常常打不出「峯」字來,收到銀行或各個機關寄來的單據,上頭收件人都印著:黃一X;連送掛號信來的郵差都拉開嗓門喊:「黃一掛號!」還曾開玩笑地問我弟弟是不是叫做「黃二」……,因此我逐漸將「峯」改寫成「峰」,以避免那些奇奇怪怪的麻煩。

這次新書完稿時,我想起這個關於自己名字的故事,也很好奇阿祖為什麼交代山要壓在上頭?我又不是孫悟空!他好像以一個略顯怪誕的字和旁人無法知曉的古怪理由預知了我這怪咖小孩的人生軌跡。所以,雖然百思仍不得其解,我還是決定冒著名字再次被打成「黃一X」的風險,把「峰」回復成「峯」。

阿祖沒能看到的是,當別的孩子瘋玩電動玩具時,我已經顯露出小怪咖的特質,開始迷戀貝殼、種子;當其他年輕人在跑夜店、泡酒吧時,我卻在山野裡釣魚、拍蛙,沉浸在自然的奇幻之中……,這種異於一般人的興趣,相信是基因裡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來自於成長氛圍的影響。

我從小在繁華的台北都市長大,和成長於南投山野間的媽媽有著截然不同的生命經驗,但這並不妨礙她為我創造各種接觸自然的機會,淺移默化的引領我成為一個對環境富有感知能力的人。找蟲子、觸摸苔蘚、聽蟋蟀唱歌……,面對有著漫天疑問的怪咖兒子,「試試看」是她最常給予的回應,甚至成年後還讓我試吃檳榔、抽菸。不過,在這些嘗試之前,她都會告訴我自己須承擔的風險,不做評判,也不給任何答案。在小怪咖的養成歲月中,她讓我在安全無虞的範圍裡,嘗試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也讓我看見人生不一樣的可能。

這些年我開始從事親子自然教育工作,尚未為人父母的我,不僅要帶領同樣在都市裡生活的孩子與父母,打開自身感官,去感受身邊的自然野趣;更要化身「孩子王」,搞定許多讓父母頭痛不已的小怪咖。看著這些孩子,我彷彿看見了那個滿腦怪念頭、充滿好奇心的自己。回想起成長過程的點滴,若不是有許許多多的包容和理解,小怪咖恐怕沒有機會化蛹為碟,成為創造美的設計工作者……,因此我決定將自己的故事寫出來與讀者們分享,如果你身邊也有個像我一樣的怪咖,請不要急著否定他──包容、肯定和鼓勵會有神奇的力量,能讓怪咖身上的「古怪」基因綻放出與別人不一樣的生命光彩。

僅以這本書向每個怪咖&怪咖父母們致敬!


他序

又一部值得期待的好書

親職教育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能夠看到我喜愛的作者出書,真是人生一大樂事。我認識黃一峯,是從多年前《自然野趣DIY》這本書開始的。

我在美國中西部鄉村居住時,最喜歡閱讀的一本書,就是從台灣帶來、黃一峯的《自然野趣DIY》;書中提到吳尊賢十多年前開設的「自然野趣」自然書屋,我也曾流連往返過。而以前在誠品企劃部工作時,為了籌畫自然類的書展,曾挑選許多書籍,唯獨對黃一峯的《自然野趣DIY》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除了作品本身讓人驚豔以外,作者的經歷也讓我既好奇、又佩服。

黃一峯以前的正職,是收入讓人超級稱羨的廣告設計師,但因為他熱愛大自然,後來只承接與自然相關的視覺設計工作──他不好好在廣告公司當設計師,卻出來承接非營利組織(NGO)預算極低的自然生態相關設計案,一路走來,他為了追求理想,背負著不務正業的罪名,卻創造出許多啟發人心的好作品。

國中時代,我就讀福和女中,每天放學都會經過復興商工(我最想讀卻沒機會讀的學校)。據黃一峯描述,以前因為功課不好,被編到放牛班,但是他沒有自暴自棄,憑著對大自然的熱愛,愛畫畫的他,如願讀了復興商工這所作育無數美術專才的好學校……,我相信他之所以能成為擅長攝影、插畫、視覺設計的藝術工作者,這所學校給他的灌溉,必定不少。不過我也相信:因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讓他有源源不斷的創新靈感,應該還是最主要的因素。

《自然怪咖生活週記》這本書讀起來很有意思,作者把小時候如何成為「自然怪咖」的回憶,用老照片、新照片與插畫、文字巧妙的結合,讓內容變得十分有趣又賞心悅目!書中有一段提到國小老師要他養蠶寶寶,他卻養了菜園裡的綠色菜蟲;更妙的是當菜蟲沒葉子吃時,他轉而向媽媽求助,媽媽卻以為是蠶寶寶吃壞了肚子而變成綠色,換媽媽臉色發綠的直呼:

「天啊!你給牠們吃了什麼東西?」

最後,這位小自然怪咖順利的解開謎題:原來這些綠色菜蟲,就是後來我們常見的紋白蝶!這段紀錄我深有共鳴,因為小熊在學校種菜時,也觀察了學校菜園的綠色菜蟲,最後發現紋白蝶就是這樣來的……(也許未來的自然怪咖在我家也有一位?)

本書也提到母親對黃一峯深刻的影響。小時候他在睡覺前問過母親:

「蚊子可以吸在天花板上?我為何不行呢?」

就他的說法,一般正常的母親可能是在孩子頭上呼個巴掌,要孩子快去睡覺,少說廢話!但是他的母親卻說:

「你可以觀察看看為什麼牠可以黏在天花板上不掉下來!」

就是這一句話,開啟了他以後數十年的自然觀察之路。

我曾看過黃一峯感謝母親的文字:

我的母親是支持我創作的原動力。多年來,從小教導我愛護自然的她,不但要忍受著外界對我的種種冷嘲熱諷與誤解,還要忍耐兒子成天在野外亂跑,不時撿一堆亂七八糟的自然物回家。雖然如此,我的母親還是不斷鼓勵我,甚至不厭其煩的協助我整理、收集這些自然物。今天能將這幾年「玩自然」的經驗集結成冊與讀者分享,我的母親是最大的功臣……

這段話,應該要與所有的台灣父母分享,因為我看到不少的台灣父母(不論在美國還是台灣),其實對孩子接觸大自然或撿拾大自然物品這些事,都會有某些程度的警告與限制──他們認為玩沙會弄髒身體、碰自然裡的東西會有細菌與病毒等;與歐美的父母比起來,我們的孩子在野外打滾、自由玩耍的比例,真的是少了許多。...more


推薦

自然怪咖的豐富饗宴

生態作家 范欽慧

幾年前在一個無意的機會下,我被一間餐廳所吸引,我注意到門口總是放著一本菜市場的魚類圖鑑,會貼心翻到今日所準備的食材那頁,讓上門饕客都有機會上一堂生態解說課。後來有機會跟老闆娘、也就是廚師本人聊天,才發現她拿手絕活,也就是「煮魚」。而且對於料理工作,她可是有一套自創哲學,除了講究採買的貨源外,也嚴守保鮮的流程,排放儲藏的方式……;更奇特的是,她還搜集魚的耳石,這是我見過最怪異的行徑,我曾經看過那滿滿一罐的白色骨骼,晃晃蕩蕩的被置放在一個玻璃瓶罐中──這位大廚,始終抱持著一種高度的研究精神。在我眼中簡直是一位民間科學家,而讓人喜愛的不僅是她的手藝,更是背後那種龜毛講究的性格,總是帶給人一份安心與信任──而她,就是黃一峯的媽媽。

我是成為一峯媽媽的主顧之後,才有機會認識黃一峯這號「自然怪咖」,說實在的,當你有機會認識源頭時,似乎就對全局多了一份清晰與掌握,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子」,我對黃媽媽所建構的印象與觀察,都讓我從一峯的身上獲得某種驗證與理解。母親的確是一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老師,也是影響他最深的人,這也是為什麼在幾乎所有一峯的著作裡面,都可以看到黃媽媽的影子。

關於一峯的童年記憶,我都已經在各種茶餘飯後的閒聊嗑牙中,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