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讀建築》暢銷作家、「文化評論桂冠詩人」啟發普通人生無窮況味又一傑作◆增訂版收錄海報書衣搭配專章詮釋秀拉名作〈大嘉特島的星期日下午〉 你知道一周工作幾小時,但你可知道一周休閒幾小時? 休閒讓我們得享自由,或者更忙更累? 什麼都不做的休閒方式,讓你有罪惡感嗎? 周休制度並非突然就通行全球,一周七天又是誰訂定的呢? 我們一向認定屬於自己的閒暇時光,真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嗎? 你為了工作而休閒,或者為了休閒而工作? 周休二日帶動了早午餐,以及周一運動傷害門診? 周末是不是只是物質主義文化狡猾的行銷伎倆,是促進消費的詭計? 又或是用來治療職場生活空虛乏味的虛假安慰劑? 「感謝老天今天終於是禮拜五!」 「Thank God It’s Friday.」 TGIF這句六O年代的流行用語,至今依然跟得上時代,可見我們是多麼渴望周末的到來。如果一個禮拜只有三天,我們豈不更開心(真的嗎)? 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工作,是為了得享休閒。」 但亞里斯多德所談的休閒,是一種什麼事都不做的自由, 跟我們現在企盼周末從事的休閒,是一樣的嗎? 今日所熟悉的「周末」制度,是怎麼出現的呢? 兩天制的周末得以落實居然是因為經濟大蕭條? 休閒活動是一種展示社會地位的方法? 黎辛斯基娓娓道來從古羅馬時代、啟蒙時代到今天的「周末」與「休閒」發展史,挖掘「周末」的起源:如何從工業革命時代的工人周一休息,慢慢演變成今日熟悉的周末制度。在周末,我們睡大頭覺、打扮有別平日、外出郊遊、補足運動時數……我們成了不一樣的人。周末已經不是什麼都不做的休閒時光,反而成為非做點什麼才不顯得懶惰的日子,我們認為有責任填滿空閒時間。拜科技進步之賜,工作需要的技術愈來愈低,原本可以提供的成就感,漸漸必須轉嫁到休閒活動上,所以,我們對休閒的「內容」愈來愈賣力,甚至凌駕工作。究竟,我們是為了休閒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而休閒? 作者剖析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架構,重新審視休閒對我們產生的深邃影響,幽默又睿智讓我們對於一向認定屬於自己的時間,有了不同的觀照。即將到來的周末,你打算「如何」休閒呢? 目錄:第一章自由時光 一般相信,快樂建立在休閒上。休閒是「一段一個人可以隨心所欲的時光。」長周末的起源大概是偶然的。但若休閒時光並不擁有自由…… 第二章 周而復始 沒有任何自然現象是七天循環一次的,「周」是一種純人為的時間段落;「周」就像是對曆法的一個嘲笑,它我行我素,無視四季的差別,一往無前。 第三章 具深意的一天 禁忌日的核心特徵是日常活動的停止,特別是那些需要體力的活動。規律性的禁忌日乍看肖似周末,氣氛卻與現代人用來休息和娛樂的周末大異其趣。 第四章 星期日在公園(參照書衣大海報秀拉名作<大嘉特島的星期日下午>閱讀) 沒有任何今日的休閒方式不見於1880年。十九世紀是休閒愈來愈私人化的時代,星期日下午的公園是個兩性與各種階層都可以去的地方,男男女女,仕紳與勞工,淑女與妓女,都到公園去,在陌生人的陪伴下享受自己的閒暇。 第五章 聖星期一 聖星期一並非古老傳統,大概始於十八世紀晚期。與工業化有直接關係,因為那是工人面對工時愈來愈長的一種自我救濟方法。最真切的休閒就是有自由什麼都不做! 第六章 周休二日制的世界演變 「憂鬱星期一」是周日酩酊爛醉的結果。「短周六」的最先鼓吹者是印刷排版工會。義大利是唯一可以確定何時出現周末的國家。法國雖然遲遲推動,卻大力擁抱周休二日。以色列很抗拒這個制度。日本這個勤奮至上的國家還是迎接了周休二日制。 第七章 遠離塵囂 周末的制度和周末下鄉度假都是都市人的習慣。這兩者因都市生活而一前一後發展出來——周末是一段透透氣的時間,度假地是一個透透氣的空間。 第八章 消磨時間 孤獨的閱讀成了個人休閒的理想載體。看電視更恰當的稱呼是瞪電視……十九世紀的典型嗜好是收藏……園藝是一種沈迷,但卻是歷史悠久的一種……. 第九章 休閒的難題 「休閒產業」成長帶給更多的自由時光,或是更多花錢的機會?我們是為了休閒而工作,還是為了工作才休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