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strong>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本書特色 我們想做一本不只圖文並茂,而且能讓當下這塊土地的人們,瞭解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美學是從哪裡開啟的書;別以為這是網路專欄改寫而已,這裡面加入了更多歷史的脈絡、文化的反思。而且更重要的,我們用每天都會吃下肚的食物,讓你更貼近這些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慢火細燉三十天,品嚐日治時代:煮一道家常料理,在歷史裡拌入苦辣酸甜,用舌尖味蕾,接軌藝術家波瀾起伏的人生。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用「台菜」向大師致敬! 發自心底的熱愛+真情推薦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審訂 ♦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潘襎/專文推薦 ♥姚銘偉,《薰風》季刊主編 ♥張佳家,臺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暨視覺總監 ♥楊双子,《花開少女華麗島》作者 ♥蔡蕙頻,《台灣史不胡說》作者 ♥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故事Story Studio共同創辦人暨營運總監 ♥謝金魚,歷史作家 ♥若說「料理」和「藝術」有什麼共通點,除了視覺上的享受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背後的在地風土人情吧。作者潘家欣小姐洞悉此點,並將其巧妙結合,堪稱臺灣出版史上的創舉,值得所有藝術愛好者細細品嚐。──姚銘偉・《薰風》季刊主編 ♥身為一名致力追求鎔鑄歷史與娛樂於一爐的創作者,面對此書唯有一句心聲:「嘿,我總算等到你了!」──楊双子,《花開少女華麗島》作者 ♥讀完這一本,你就可以去電你的美術老師了!──蔡蕙頻,《台灣史不胡說》作者 ♥作者用詼諧的語調、有趣的故事,讓我們陶醉在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如果你願意還可以用一道料理的時間沉澱、回味。──蕭宇辰,臺灣吧-Taiwan Bar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故事Story Studio共同創辦人暨營運總監 目錄:推薦序:舌尖上的美術史──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潘襎審訂序:老闆!我要點菜──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自序:嘿,如果你也念念不忘 楔子──臺展和臺陽美術展的誕生伊始 春風化雨:石川欽一郎(梅汁番茄) 做個好人:倪蔣懷(家常味增湯) 矛盾之歌:鹽月桃甫(米粉炒) 土水豐潤:黃土水(螺肉蒜) 鄉愁之味:立石鐵臣(生炒花枝) 一代宗師:廖繼春(酸菜炒豬肺) 生活設計魂:顏水龍(三色蛋) 教學相長:李澤藩(貢丸湯) 生如花火:陳植棋(快炒蒜香蝦) 女人的房間:陳進(清蒸荸薺丸) 我不在圖書館:郭雪湖(味增醃菜頭) 你自然系:林玉山(蓮藕排骨湯) 中場──正統「國畫」之爭 不懈的長跑者:李石樵(無敵佛跳牆) 相信美:陳澄波(鳳梨苦瓜雞) 被醜氣死:李梅樹(鹽烤香魚) 漂浪男兒:郭柏川(鹹蛋四寶湯) 大和色彩洋畫魂:梅原龍三郎(冰糖豬腳) 孽子拿起畫筆:張義雄(沒有番茄的臺灣紅酒燉牛肉) 獨行天地:陳德旺(秋日蒜烤魚) 做條自由自在的魚:張萬傳(香煎赤鯮) 做工的人:洪瑞麟(豪華版礦工便當) 不如歸去:廖德政(清燙涼筍) 大音希聲:陳庭詩(木耳炒蛋) 運筆如刀:黃榮燦(紅燒牛肉湯麵) 後記──日本近代西洋美術大亂鬥 同場加映──此時,遙遠的中國 我就是我自己的肋骨:潘玉良(芒果蜂蜜豬肋排) 差點來臺灣:常玉(鹹蛋炒苦瓜) 寫在最後──編後兩三事 附錄 版權注記 各館典藏網址搜尋 參考文獻 謝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