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代價:為我的村子蓋一所學校 | 拾書所

石頭的代價:為我的村子蓋一所學校

$ 269 元 原價 34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三杯茶》原文版出版社總裁強力推薦
◆Amazon五顆星評價,《出版人週刊》、《書單》雜誌、《圖書館期刊》好評讚譽

在非洲,下雨的夜裡,天空中一顆星星都沒有時,路總是最黑暗的。在那豐盛的黑暗裡,人生必須繼續下去,即使死亡將我們往下拉。
在烏干達的一個村落,一次一顆石頭地,他們蓋起了一所學校……

布魯諾喜歡留在學校越久越好。同學是他新的兄弟姊妹,老師則是他白天的家長。
他告訴我,晚上是最難熬的。他經常在一片黑暗中做惡夢醒來。我問他會不會醒來很久都睡不著。
「睡不著的時候,我就在腦子裡複習功課,」他安慰我。「這樣就會逼走我心裡的恐懼。」

從烏干達的首都坎帕拉開車到奈卡葉茲村要一整天,在這祥和寧靜的起伏山丘與農地田野間,奈卡的孩子們與破碎的夢想、營養不良及文盲為伴。
在這裡,兩美元就能讓一個孩子吃飽一個禮拜。十五美元就能買到一學期的書。
二○○三年一月二日,一條紫色緞帶剪斷,兩間小小的教室,給了一無所有的孩子們一些希望。
這是關於奮力拯救一整個世代兒童的冒險歷程。
這是奈卡的孩子們在黑暗中努力睜大眼睛,看到越來越多小星星閃爍的故事。

一顆石頭,一個信念

本書講述的是「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創立的動人故事。作者卡古里在書中交織年少時代的回憶,以及他用一顆顆石頭慢慢建造起學校的過程中鼓舞人心的紀錄。

卡古里在烏干達西南部一座小農場裡長大,很幸運的是,父母勉強付得起他的學費。他在學校表現卓越,得以進入國立大學,並到哥倫比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他和妻子回到烏干達時,很震驚地看到許多人在他父母家門外大排長龍,想向他求助。當中很多人生活艱困,難以扶養死於愛滋病的親人的孩子,他誓言為孤兒們開設該國第一所免費學校。

當時定居美國且身為研究生的卡古里,面對著幾乎不可能跨越的種種障礙:經費匱乏;父親和很多村民都反對設立愛滋病孤兒學校;許多人對於捐錢給非洲的慈善計畫心存疑慮;政府督學貪污腐敗;還有孩子們排山倒海而來的龐大需求。從一英畝地開始,他們一次一間地蓋起了一間間教室。

讀者的手中,以及心中,若曾有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的《三杯茶》(Three Cups of Tea)、威廉‧坎寬巴(William Kamkwamba)的《馭風男孩》(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崔西‧季德(Tracy Kidder)的《在剩餘中尋得力量》(Strength in What Remains),那麼卡古里的故事絕對也是必讀之作。

這個故事展現了一個人只要懷抱著一個微小的信念,就可能成就巨大的成果。給需要希望的孩子一份禮物,為他們蓋一所學校。

【名家推薦】
◎王文靜 商周媒體集團執行長
◎王明仁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
◎王建煊 監察院院長
◎杜明翰 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
◎周慧婷 城邦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林義傑 探索家
◎陳彥博 極地馬拉松選手
◎陳美谷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寶貝潛能發展中心主任
◎陳鳳馨 News 98「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楊力州 紀錄片導演
◎葉青華 誠品書店協理
◎戴勝益 王品集團董事長
◎蘭萱 中廣流行網「蘭萱時間」主持人

【好評推薦】
◎「《石頭的代價》是將悲劇轉變成希望,激勵人心的故事。」──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美國前總統

◎「如果你曾經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影響別人的人生,請讀讀這個故事,它會改變你的心和你的想法。」──伊實美‧畢亞(Ishmael Beah),《長路漫漫》(A Long Way Gone)作者

◎「在烏干達,許多被拋棄的孩子因為奈卡愛滋孤兒學校,得到了希望,或者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愛。威西格葉‧傑克森的人生美妙地顯示出,單單一個人就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朗‧霍爾(Ron Hall),《紐約時報》暢銷書《紳士與流浪漢》(Same Kind of Different as Me)共同作者

◎「讀到第23頁,我深深著迷了。讀到第33頁,我噙著淚。……如果《石頭的代價》無法讓你為非洲愛滋孤兒的厄運心碎,你應該立刻去看心臟科醫生。你可能需要換一顆心。」──琳恩‧文森(Lynn Vincent),《紐約時報》暢銷書《紳士與流浪漢》(Same Kind of Different as Me)共同作者

◎「他侃侃而談並熱情洋溢地說出他的故事,讓他的鄰人也成為我們的鄰人。」──約翰‧丹佛斯(John C. Danforth),參議員、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

◎「《石頭的代價》講述了他如何以勇氣和深刻的信仰,在烏干達的窮鄉僻壤,給予因愛滋病失去雙親的孤兒們教育的禮物。」──瑪亞‧阿梅拉(Maya Ajmera),「全球兒童基金」(Global Fund for Children)創辦人和理事長

◎「這本書讓我們認識統計數字背後真實的人,使我們從親近的當局者的角度,看到烏干達的一個社區裡,這些孩子與他們家人的艱苦、心痛、犧牲、希望和喜悅。」──馬丁‧海耶斯(Martin Hayes),「家扶國際聯盟」(ChildFund International)兒童保護專家

◎「這部傑出的著作是一個絕佳的研究,深入探索在非洲環境下,由社區推動的一項絕佳實務案例。任何希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人,都會從這本書的故事中得到激勵。」──法蘭克‧畢亞慕吉沙(Frank Byamugisha),世界銀行美國分支非洲營運顧問

目錄:


◎序 言


◎第 一 章 我家門前的隊伍

◎第 二 章 魔鬼之手

◎第 三 章 雞肉全是骨頭

◎第 四 章 哥哥的守護者

◎第 五 章 穿越影子谷

◎第 六 章 婚姻不只是愛

◎第 七 章 大逃亡

◎第 八 章 只要一英畝

◎第 九 章 計畫

◎第 十 章 石頭的代價

◎第 十一 章 信念

◎第 十二 章 建設性解決方案

◎第 十三 章 成為一家之主

◎第 十四 章 抱歉並不夠

◎第 十五 章 兩個女孩

◎第 十六 章 沒街燈

◎第 十七 章 與蒙多教授會面

◎第 十八 章 希望和絕望之歌

◎第 十九 章 你永遠不知道

◎第 二十 章 美國乳牛

◎第二十一章 不伸手就抓不到

◎第二十二章 好事多磨

◎第二十三章 絲科薇雅

◎第二十四章 誰是我的鄰人?

◎第二十五章 大卡車和蘇打飲料

◎第二十六章 構想和理想

◎第二十七章 在這深濃的黑夜

◎第二十八章 不只是作文

◎第二十九章 準將

◎第 三十 章 又一座墳

◎第三十一章 老奶奶集會

◎第三十二章 畢業典禮


◎後 記

◎謝 辭

◎幫助改變世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