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一本為台灣人而寫的國際關係史,凡欲瞭解台灣的命運與前途者不得不看。 ★從日本投降、聯合國創建、韓戰、越戰、中國改革開放,到經濟全球化,美國、蘇聯兩大超強的爭霸決定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決定了台灣與中華民國的命運。 一九五〇年四月十四日,在柏林封鎖、捷克二月政變等一連串國際危機之後,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向總統杜魯門提交一份被列為絕對機密的「NSC-68號文件」,疾呼美國有道德責任捍衛自由社會的完整與活力,而「自由體制在任何地方的挫敗就是全面的挫敗」。連同四年前指出蘇聯與美國不可能和平共處的「長電報」,這兩份文件奠定了美國對蘇聯與共產勢力的圍堵政策,確立隨後近半個世紀自由與極權兩大陣營對抗的世界格局。 日本投降前的一週,蘇聯藉口對日宣戰入侵中國東北、扶植中共,將建立中華民國的國民黨驅至台灣。正當杜魯門即將放棄蔣介石政權之際,韓戰爆發。為了阻止共產勢力在亞洲的擴張,美國捨棄了民族自決的原則,在台灣支持一個反共卻獨裁的政權。台灣、中華民國,兩者的命運從此意外地緊緊綁在一起,在美、蘇、中三國的合縱連橫中時而被籠絡、時而被拋棄,在波濤洶湧的大國角力中,一方面堅定地求生存,卻也屢屢錯失改善國際地位的良機,不得不在《波茨坦宣言》、《舊金山和約》、《中日和約》與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中尋求法律定位的蛛絲馬跡,仰賴美援復甦、依靠融入國際貿易體系興起,面對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的風暴,在國家身分被否定的危機中藉由民主化與本土化來鞏固政權合法性;乘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迎向世界,卻又陷入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設下的「中國化」牢籠。我們國家的未來依然渺不可測。 ★台北醫學大學連續三年「傳習教師」榮譽得主,堅持質疑權威、對抗盲從的「雜魚講堂」主講的張國城教授,從現實不帶幻想的角度,以條約、數據、權力為本,為中華民民國的歷史與台灣的未來把脈。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深諳國際關係現實主義理論的他,主張「國家」的能力、意圖與決斷是一切國際政治的根本。在本書中,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不明、被排除於國際組織之外的台灣來說,我們的安全與福祉如何被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戰場與外交會議中的事件所決定?這是這本書試圖解答的。 「以台灣的人口、經濟規模和所處位置,卻沒有辦法參與絕大多數的國際組織,且幾乎無法發展正常的國與國關係,被世界上九成以上的國家否認,這不是正常狀況。」但缺少國家身分對台灣究竟帶來哪些傷害?我們對國際現實如何才能有清明的認識?政治領導人能否在需要捍衛國家利益時做出勇敢且前瞻的決斷?長期以來由於台灣遠離國際社會、對國際事務陌生而冷漠,我們常飽受缺乏「國際觀」之譏。《國家的決斷》從台灣人的視角出發,以台灣的利益為主體,屢屢剖析台灣如何在險惡的國際社會中走到今天,不僅彌補台灣人走向世界時的知識貧乏,更是思考台灣未來前途時必備的參考。 【專文推薦】張登及(台大政治系教授) 【聯合推薦】沈伯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黨產會兼任委員)、汪浩(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意外的國父》作者)、林濁水(前立法委員)、許杏宜(台北律師公會中國大陸事務委員會主委)、陳凝觀(《年代向錢看》主持人)、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目錄:推薦序 以史識為本、為國家決斷╱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自 序 一個台灣人的反思╱張國城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與日本投降 ◎美軍一度計畫占領台灣 ◎日本與台灣脫離關係 ◎「盟軍代管論」於理不通 ◎台灣住民接受中華民國的統治 第二章 戰後日本、中國與台灣的三邊關係 ◎日本在兩個中國之間的取捨 ◎台灣與日本的經濟互動 ◎周恩來「以商圍政」促成中日建交 ◎《中日和約》有將台灣交給中華民國嗎? ◎條約的重要性 ◎過去中國拉攏日本的手段,用在今天的台灣 ◎美日經貿體系帶來台灣經濟蓬勃發展 第三章 美國對歐亞戰後重建的援助 ◎不只給魚還給釣竿的馬歇爾計畫 ◎美國對日本經濟體的改造 ◎一年一億美元的對台援助 ◎中華民國站穩腳跟的關鍵 第四章 日本的非軍事化與美日同盟 ◎棄絕戰爭的《憲法》第九條 ◎共產勢力的興起與自衛隊的建立 ◎日本自衛隊有違反《憲法》嗎? ◎對自衛隊與日本政策常見的誤解 ◎台灣不應奢望日軍的支援 第五章 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 ◎聯合國的創立 ◎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的努力 ◎戰後歐洲問題與北約的建立 ◎華沙公約組織的建立 ◎國家身分不等於聯合國會員資格 ◎北約意外影響了台灣的命運 第六章 美元、IMF與WTO ◎美國的國力支持美元成為強勢貨幣 ◎失去IMF奧援的台灣只能自立自強 ◎世界貿易組織與台灣的加入 ◎新台幣穩定的真相 ◎沒有國家身分卻必須付出更多 第七章 中國內戰 ◎國民黨戰敗的原因 ◎從占領台灣到光復台灣 ◎台灣人錯過民族自決的窗口 ◎「反攻大陸」的計畫與現實 ◎台灣成為中華民國的唯一領土 ◎國共衝突根本地改變了台灣的面貌 ◎「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模糊空間 第八章 冷戰爆發 ◎從「長電報」到柏林危機 ◎「NSC-68」開啟了冷戰 ◎兩陣營雙邊力量的平衡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與台灣地位的確立 第九章 美蘇軍備競賽 ◎軍備競賽的誕生與擴大 ◎集團對峙與代理人戰爭 ◎軍備讓世界更安全嗎? ◎軍備競賽對台灣國防建設的影響 第十章 韓戰 ◎冷戰中的第一場熱戰 ◎第七艦隊讓台灣轉危為安 ◎英國遠而日本近 ◎奠定美國地位與中國人自信的一戰 第十一章 越戰 ◎胡志明的關鍵決定 ◎吳廷琰的獨裁統治 ◎美、蘇、中角力與胡志明的決斷 ◎南越的「己願他力」與美軍的「滾雷行動」 ◎「胡志明小徑」與「溪生戰役」 ◎「越戰越南化」與《巴黎和平協議》 ◎「安全的惡性循環」與南越的滅亡 ◎蔣中正如何看待越戰? ◎越戰後美中關係的正常化 ◎對越戰常見的誤解 ◎小國該如何爭取大國支援? 第十二章 東歐、鐵幕與柏林圍牆 ◎「鐵幕」的意義與東歐各國共黨的奪權 ◎「鐵幕」下的相對自主性 ◎自由世界與東歐的關係 ◎東歐民主為何被顛覆? 第十三章 歐洲的整合 ◎從共同市場、歐元到歐盟 ◎難民與民粹對歐盟的挑戰 ◎主權與安全才是歐盟的根本 第十四章 核子武器的誕生、擴散與對世界政治的改變 ◎「巨型報復策略」開啟了核武時代 ◎相互保證摧毀與核武待命 ◎最多只有五分之三的命中率 ◎只有五個國家合法擁有核子武器 ◎中國透過蘇聯援助取得核武 ◎台灣該如何面對擁有核武的中國? 第十五章 蘇聯解體 ◎蘇聯雖強,無法克服極權體制必然的矛盾 ◎蘇聯雖大,掩蓋不了深層的民族衝突 ◎計畫經濟導致的貪、懶、無 ◎阿富汗戰爭讓蘇聯被看破手腳 ◎在戈巴契夫手中解體 ◎蘇聯的失敗,中國的教訓 第十六章 中國的改革開放 ◎被平反的「黑五類」成為改革開放的政治基礎 ◎「允許動、減少管、打開門」的經濟改革 ◎六四事件並未撼動中共的穩定 ◎中國運用經濟實力強化對台灣的連結與包圍 第十七章 美國獨強的單極體系 ◎雷根拖垮蘇聯的關鍵 ◎自由化的財政政策釋放了創新能量 ◎《八一七公報》犧牲了台灣 ◎海灣戰爭、南斯拉夫戰爭與美國的獨霸地位 ◎台灣的民主化與美國再啟軍售 第十八章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與台灣民主化的國際因素 ◎韓國與菲律賓的民主化 ◎外交危機與中華民國的民主化 ◎民主化與本土化的並進 第十九章 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的特質 ◎二戰後的全球化 ◎貧富差距與文明衝突 ◎中國未實踐的承諾 ◎改善社會安全網與教育以面對全球化衝擊 ◎過度「中國化」與鎖國危機 第二十章 對民族國家與市場經濟的反省 ◎全球化與國家地位的上升 ◎國家被承認的前提是獨立的意願 ◎市場經濟問題的根源與展望 ◎我們需要瞭解世界的模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