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 拾書所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 261 元 原價 33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覺得現在「活得很辛苦」的你
請馬上翻開本書!

捫心問問你自己:究竟要在意別人觀感、無時無刻配合他人辛苦活著?
還是接納自己,找到與世界新的連繫,創造渴望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學將告訴你:「找到幸福」的答案,如此簡單!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經典長銷著作
心理學家阿德勒思想的最佳解說與應用讀本

♦從學術殿堂走下、擁抱大眾的心理學家——阿德勒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理察‧卡爾森《別為小事抓狂》……這些經典勵志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來自「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影響。

說出「我的心理學並不是『屬於專家的理論』,而是屬於所有人!」的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擘,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主張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社會及人際關係,認為脫離了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了解人。

阿德勒總是以淺顯語言推廣理論,追求以人為本、人人能夠自我肯定與實踐的美好社會。而深諳阿德勒學說的岸見一郎觀察到許多人受苦於奔忙滿足他人期望、不斷追逐證明自己,因而無法接納真實的自我,特撰寫此書。以平實淺近的解說、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引介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讓讀者得窺這項學說的概要面貌,進而卸除生命的負擔,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勇氣」心理學:勇氣,是人生的夥伴與幸福的根基
你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們都害怕嘗試新事物時遭遇失敗,害怕犯錯、害怕被罵、失敗、受傷,害怕比別人差……事實上,自卑情結正是所有人逃避人生課題的藉口,所以你一點也不丟臉、也不奇怪!

在了解過去的羈絆後,阿德勒一針見血地提醒我們:「沒有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要不要改變」「生而為人,你永遠有選擇生存方式的自由!」

無論是承受挫敗的勇氣、甘於平凡的勇氣、克服自卑並追求超越的勇氣,都不是要你否定現在的自己,而是要改變想法,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新亮點。阿德勒以生活實例與平易近人的解說,帶領讀者了解:其實批評或懲罰,不能點燃我們的鬥志,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步,只要在心中留下「勇氣」,我們就能遠離破碎、向完整前進。

♦從信念到行動,阿德勒心理學啟發獨立與自由之路,也能與世界保持和諧的聯繫
阿德勒的核心信念,在於人活在自己定義的世界裡,我們不是由經驗所決定,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意義,再來決定自己。當我們有勇氣接受自己、面對現實,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創造想要的未來。

然而,做自己並非只是任性妄為,而是要尊重各自的選擇與差異,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不要互相操控干涉。當我們有勇氣不再勉強自己、要求他人,才會擁有更自在的人際關係,彼此協助與鼓勵。

太在意別人的觀感,或許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但這樣假裝或勉強自己,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過你想過的生活,盡量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干擾,也不必強求周遭的認同,不必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而是該為自己主動選擇的人生好好負責。

人生在世,想擁有自我與自由,成為喜歡的自己,被討厭是必然的代價,但即使被討厭,也要抬頭挺胸、自由地活下去!

♦尋求人生意義與幸福:接受現在→決定未來→貢獻社會
你的價值,你的生命意義,只有你自己能夠決定和改變,誰都不能代替你過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代替你解決問題。許多人雖然渴望改變,也期待改變,可是踏出第一步總是最困難。為了讓今天不再成為昨日的重複延長,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解說,具體應用的行動方針,輔助讀者從面對自身的課題,打破人緣迷思,解放成功焦慮,帶你從心念走向行動,找到健康理想的人際連結與歸屬感。

更可貴的是,阿德勒還在解決困境後,帶領在黑暗中迷茫摸索的人找到生命行動目標。人生是沒有意義的——轉換成正向的解讀就是:人生意義靠自己給予!
而讓自己幸福的要件是什麼呢?阿德勒提出如下的說法:
• 接納自我——改變對自身看法,換個角度發掘個人亮點
• 信賴他人——世界並不險惡,相信友善之手會向你伸出
• 貢獻他人——能夠付出、能夠回饋,感受自己擁有力量

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孤獨存活於世,比社會適應更重要的,是深藏內心「善」與「幸福」的衡量天秤,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能創造未來!當能夠實踐阿德勒「相信自我能力」「相信人人都是夥伴」的熱情信念後,相信生命將更加散發深刻而耀眼的光芒!

「如何找到幸福」的祕密其實很簡單——不用勉強自己,不用得到每個人認同,從做得到的任何小事開始,就是你改變世界的起步!所以與其懷抱自卑逃避地活在人生謊言中,不如像跳蚤一樣隨心所欲地挑戰,並超越生命侷限。現在就跟著書中整理的大師觀點,揮動勇氣之斧,將糾結的人生砍掉重練!

【本書特色】
◎岸見一郎將領域廣泛的阿德勒心理學濃縮精華版,推廣屬於「大眾的阿德勒」。
◎涵蓋歷史背景、理論概念、親子教養、人際關係、自我接納與負責全方位五大領域
◎結合故事與寓言引導,提綱挈領;清楚易懂的講解,容易吸收與學習。
◎具體提出淺顯易懂的解說與實務應用的行動方針,並鼓勵生活實踐。
阿德勒的相關著作目前在台灣市面上不計其數,而岸見一郎作為日本的阿德勒研究權威,本書雖是其諸多著作之一,卻有著獨特的特色與意義。
承襲阿德勒強調「屬於大眾的心理學」精神,岸見一郎特別因應忙碌社會的需求撰寫本書,在書中處處可見阿德勒將心理學從知識殿堂推向民間,鼓吹作為心的態度、生活理念與生命哲學的痕跡,這不只是一本個體心理學基礎入門讀物,更可為正在人生迷途或苦於抉擇的讀者,提供中肯指導與勵志指南。尤其阿德勒學說原則回歸「以人為本」與「接納自我」,卻又十分入世地涵蓋各種人際關係互動,當為了生命選擇彷徨或苦惱時,大至人生志業,小至親子對話,都很適合拿來作為內心的天秤,找出對應方式。
此外,岸見一郎秉持一貫淺入深出,間夾理論&解說&案例的風格,將廣泛且博大的阿德勒心理學濃縮至本書,且適於生活應用和實際執行,堪稱是阿德勒心理學相關著作中最佳解說與應用讀本!

【真誠推薦】
于美人/知名節目主持人
王怡仁/醫師、身心靈作家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周偉航/輔大哲學博士,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楊瑞珠/諮商哲學博士、阿德勒心理學Diplomate(代言人)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跟隨作者引介的阿德勒心理學觀點,一步一步地拿回自己生命的力量。這真的是一本讓人增長自信、更能引領我們自在而樂觀地揮灑生命創造力的好書。
——王怡仁/醫師、身心靈作家

常人總是習於觀看過去,考量他人眼光,追求極致的卓越,但阿德勒要你著眼未來,思考自己擁有什麼,並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本書堪稱是阿德勒思想的入門手冊,但在閱讀之餘,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真的有勇氣嘗試去改變自己。
——周偉航/輔大哲學博士、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要如何才能擁有對生命的熱情?」「要如何感受到幸福?」如果想知道答案,不妨透過本書,重新探索自己的早年回憶,調整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命目標,自然能享受愉悅的lifestyle。
——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阿德勒學派在心理治療、兒童輔導、親職教育、教師效能上的貢獻,在在聞名於世。讀者讀完本書,應也會跟我一樣愛上它,若能在生活中實踐阿德勒的幾句名言,便可遇見心所嚮往的幸福。
——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目錄:

【前言】 「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 岸見一郎

第一章 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其人其事
【了解他的生平】
【了解他的人格】

第二章 勇氣,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基──阿德勒心理學的親子教養與教育
【親子教養與教育的目標】
行動和心理上,都要達成明確的目標
生活型態是──「我們對自己及世界的定義」
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
我是有能力的,而且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人際關係的觀點】
從人際關係中,才能觀察出個人行為的意義
【決定行為的「目的論」】
目的論──「去處」比「來處」更重要
行為目的──引起他人注意
行為目的──挑起權力鬥爭
關心未來的目的,不要在意過去的原因
【如何因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不懲罰,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自認無能,會以報復做為誇耀
無視問題行為,轉而關注適當的行為
不稱讚,別讓孩子依賴父母的肯定
【遭到挫敗的勇氣】
「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人類共有的心理現象
「優越情結」和「自卑情結」,則是病態的產物
你現在就很好了,不需要「變得特別」
【如何讓孩子重獲勇氣】
用鼓勵取代稱讚,只要共享喜悅、表達感謝
肯定孩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鼓勵」
【課題的分離】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確定「這是誰的課題」
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才能升級成共同課題
自己的課題,必須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只要從旁守護,不要過度干涉

第三章 擁有更理想的人際關係──橫向連結與健康的人格
【每個人都是對等的存在】
壓制與干涉代表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拒絕言語溝通的人,原本就沒有溝通的意願
【競爭的縱向關係】
縱向關係:上對下、有能對無能的判斷評估
橫向關係:人無優劣,只是責任和目標不同
人類是向「前」進,不是向「上」爬
【協力的橫向關係】
在對等存在中,人們才能互相協助與鼓勵
在橫向連結裡,無需炫耀優秀或證明自己
【讓自己幸福的三個要件】
接納自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信賴他人──這個世界並不危險
貢獻他人──懂得付出、給予回饋
【為他人著想的共同體意識】
人最根本的理想就是擁有「歸屬感」
「社會意識」也可能被濫用為強制的工具

第四章 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源起
【希臘哲學與阿德勒】
柏拉圖──「真正原因」與「次要原因」
亞里斯多德──「四因說」
阿德勒──孩子被寵壞是「結果」還是「目的」?
【行為目的之善】
在希臘語中,「善」的意義是指「有益處」
不能無視於狀況,便決定什麼是「絕對的價值」
【人只活在自我定義的世界】
人都是依從自己的關心去了解世界
每個人私自的感受,並沒有對錯之分
有用的鼓勵,要存在於對方構築的現實中
【反對決定論】
自卑情結是逃避人生課題的藉口
我門無法從社會條件去論斷一個人
【一切由自己決定】
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個人的主體性】
個人的解釋和運用,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不是做不到(cannot),而是不想做(will not)

第五章 人生,就是對自己負責──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
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去給予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進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為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所有的「自由」,都伴隨相對而來的「責任」
不要用「人生的謊言」來逃避自己的課題
寬容看待差異,他人也不必滿足我的期望
真正的自立,也包括在能力不及時尋求協助
不要期待被體諒,而是要用語言直接表達
人無法相互了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溝通
拋掉過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從做得到的事開始,就是改變世界的起步

【後記】 不只是理論,更是「心的態度」
【參考文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