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之死與復活 | 拾書所

實體店之死與復活

$ 315 元 原價 315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才讀到一半,我就已經向別人推薦這本書了……實在是精闢有力的危機分析。」
——《泰晤士報》(The Times)

‧在瑞典,H&M於2018年初宣布收掉170家門市。
‧2007年至2016年間,日本百貨公司的營收從8.5兆日圓跌至6.6兆日圓。
‧《經濟學人》估計,到了2022年,美國將流失220萬個零售工作機會。

還有,美國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西爾斯百貨(Sears)與百貨龍頭BHS……
許多家喻戶曉的公司如今不是正在聲請破產,就是尋求整併、垂死掙扎。
連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都說:「現在百貨公司都在網路上。」

所有跡象與數字在在顯示,我們正面臨一波「倒店潮」。
所幸,這波倒店潮不是真的沒救,本書作者馬克.皮爾金頓提出了解決之道。

作者畢業於全歐排名第一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
在英國馬莎百貨支持下,他創辦全球第一個電子商務品牌Splendour.com,
並在中東與北非擁有850家門市的零售商翹楚KOJ Group擔任執行長。
他目前是策略顧問公司MarkPilkington.net負責人,專門為品牌與零售業者提供建議。

他說,實體零售業之死,有人歸咎於亞馬遜效應——它確實是關鍵因素,
其他像是:高租金(很多地方漲了40%)+過高營業稅+停車不容易;
還有世代觀念改變:年輕人不逛Mall了,認為那是父母輩的象徵。
政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快了它的衰退速度——
不僅允許很多電子商務公司不用付營業稅,甚至刪砍零售從業人員的福利!

如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阻止零售業崩潰,
以及倒店潮釀成的經濟危機(零售業的工作數量占勞動人口的20%)?
書中共有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把常客轉為網購客戶,終身價值更高

與其被其他電子商務公司搶走客人,實體店更應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
提供一對一服務,幫助客人來自家賣場時,當場註冊成為網路購物的會員;
而對於轉介顧客網購的實體店員工,必須記錄他們的貢獻並給予獎金激勵。
你以為這樣顧客就不會再來實體店?錯了,他們反而更死忠。

‧強化科技,到店購物成了美好體驗

你能想像一家實體服飾店裡,每種尺寸、顏色、布料都各只有一件嗎?
顧客不須脫衣就能直接試穿衣服,店家還能自動識別顧客身分。
享受專人服務→利用手機下單→貨物直送到府——實體店不再只是囤貨的倉庫,
而是最棒的體驗店,目標是讓上門顧客兩手空空的回家(是,你沒看錯)。

‧讓「店」成為第三空間,找出你這家店的獨特宗旨

第三空間是社群社會活力的核心,人們可以相聚、拋開工作與家庭的憂慮。
英國單車服飾零售業者Rapha就創建了付費會員制的「俱樂部會所」,
會員可以享受特殊產品、涵蓋美麗騎車地點的行程、在旅行中免費租用單車。
至於這家店的獨特宗旨──就是展現對單車的熱情。

其他包括:品牌劇院、精實商店、成為話題……
書中共計11種拯救實體零售店的方法,
能讓飽受倒店之苦的業主們再出發,使消費者擁有重新造訪實體店的理由。

【名家推薦】
商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阿里巴巴成功營導師/朱訓麒
「創業兔筆記」粉專版主/高而芬(Rabbie Kao)
IG經營專家「電商人妻」/Audrey

目錄:

推薦序一 臺灣的未來?書中已提出警示/朱訓麒
推薦序二 科技和零售,皆來自於人性!/高而芬(Rabbie Kao)
推薦序三 改變市場的時代因素,你了解幾個?/Audrey
前言 倒店潮──零售業正在緩慢死亡,但不是沒救

第一部 零售末日是現在進行式!

第1章 再大的龍頭也可能破產
第2章 崩倒的大商家名單,兩頁都列不完
第3章 商店街笑容出現越來越多缺牙──實體店大撤退
第4章 Mall是一種危險投資,分店越多風險越高
第5章 實體店銳減,品牌遭重創
第6章 不動產類股與投資基金看跌
第7章 拿走弱勢族群的最後一根稻草
第8章 電子商務持續滲透,全球收店潮只有快慢之別
第9章 公共政策危及礦坑中的金絲雀

第二部 實體零售店為何遭遇危機?

第10章 典型的零售模式──規模經濟但價貴薪低
第11章 當電子商務搶走15%生意,實體零售業會垮
第12章 社群媒體與部落客對零售業的殺傷力
第13章 現在的消費者長什麼樣子?
第14章 大品牌衰亡主因──太訴求完美
第15章 復古消費觀:極力避免用過即丟
第16章 電商正在征服最後一哩路
第17章 虛擬世界的逼真五感
第18章 誰說要買奶油的?我家冰箱
第19章 大數據時代
第20章 我來,我見,我3D了
第21章 零售業正在「民主化」
第22章 大(品牌的)人好假,我只做最真的好物
第23章 零售業是怎麼用20年脫軌的?
第24章 金融科技正在取代我們認為的銀行
第25章 宛如鐵達尼號的零售業

第三部 吸引顧客來店──有些事,只有實體店辦得到

第26章 邊營運邊重建,別同時想做太多事
第27章 數位商務──自己做?還是別人來做?
第28章 把常客轉為網購客戶,終身價值更高
第29章 精實既有商店,轉介現有客戶
第30章 品牌劇院與形同演員的店員
第31章 讓「店」成為第三空間,找出你這家店的獨特宗旨
第32章 強化科技,到店購物成了美好體驗
第33章 創造故事以成為話題
第34章 某些大品牌和連鎖加盟企業將被迫縮小規模
第35章 融入社群,或讓消費者參與
第36章 不只是賣東西,還販賣「意義」
第37章 以迭代漸進的駭客精神,檢測你的構想
第38章 重塑共享的購物空間
第39章 政府該怎麼做,才不是幫倒忙?
第40章 「數位中世紀」的存續新法則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