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人,終究只能獨自承受孤獨的重量有一種尊嚴,建立於孤獨上—— 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參透孤獨的哲學告白 只要活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毫無醜惡的。 事情總以與自己預期相反的方式發生。 ——夏目漱石 《行人》為夏目漱石晚年在經歷「修善寺大患」、徘徊於生死邊緣後,縱身到更深層的精神世界所寫出的作品。全書以弟弟「我」(二郎)為視角,如一面鏡子般,反射出兄嫂脆弱的夫妻關係、親人相處的倫理碰撞、朋友的相遇相知,及照映身為知識分子的哥哥一郎(夏目漱石的原型),其內心的焦慮困頓及敏感多疑的糾結掙扎。 自己不幸福的人,理應不具有讓其他人幸福的力量。 強迫被雲遮蔽的太陽,給予溫暖的陽光,那是強迫者的無理—— 全書分為〈朋友〉、〈哥哥〉、〈歸來〉、〈塵勞〉四章,前三章描寫人際的衝突摩擦、怪奇的愛情寓言,夏目漱石以精湛手法穿針引線,宛如宿命般的戲劇性鋪陳,埋下神祕懸疑的伏筆,最後於末章訴盡人生的孤寂與惘然。本書在清淡中有張力,藉由人物曖昧幽微的心理轉折,寫盡身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人,於現實與理想有所衝突而發的悲哀失落,及內心與外界斷裂的困窘。 不管多麼有學問,不管怎樣研究,人心終究無法理解…… 實際上正如彼此身體是分開的一樣,心不也是各自分開的嗎? 明明應該親近的家人、伴侶,為什麼感受到的是深刻的孤獨?想要好好對待別人,可是,孤獨與溫柔卻往往無法並存。 「好像在牢房裡。」哥哥低聲對我說道。 「對呀!」我答道。 「世間也是如此。」 夏目漱石於末章重筆濃刻一郎的精神世界——他耽溺思考,卻也同時為思考所苦,正因為他「不完美」,才得以從中認出我們的原型。讓我們知道,有一種尊嚴,建立於孤獨上。 *特別收錄 【解說】林皎碧:君往何處去?——《行人》的三角問題 「夏目漱石以男女之間的深刻對立,將自己的內心世界文學化。特別是在第四章〈塵勞〉裡,漱石像在解剖近代知識分子的嫉妒、我執、利己主義的內心苦惱,也像在大病後,參透人生的自我告白。」 目錄:目次朋友 哥哥 歸來 塵勞 解說:君往何處去?——《行人》的三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