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 拾書所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 284 元 原價 36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德國亞馬遜讀者評價4.5顆星 ★《愛、欲望、出軌的哲學》作者對於幸福生活的哲學探討
當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精神生活卻越趨貧乏,空虛究竟從何而來?

進步的科技,減輕了家務繁重;精細的照護,延長了平均壽命;富足的日常,提供了娛樂消遣。
世界依舊和平,可是人們仍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哪裡出了錯?究竟什麼才是美好的人生?

作者柯依瑟爾以生花妙筆,運用二十個主題——愛、工作、自由等,說明幸福路上的墊腳石有時候會成為阻礙:
追求進步只是瞎忙一場?要多少錢才能買到幸福?性只是動物性的本能衝動嗎?
他以誠摯的口吻告訴我們該如何化解與轉念,一旦我們掌握知識,便能理解隱藏在生活中的智慧。

接著他循著歷代哲學家與思想家的足跡,介紹關於幸福的理論與政治的理想藍圖,從柏拉圖到馬克思、從享樂主義到社會主義、從慈悲倫理學到發展倫理學,深入淺出地帶領我們展開對美好生活的探究。

幸福沒有捷徑,我們必須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那些關於快樂、苦痛、愛與生活的雋永真義。

目錄:

熊與厄運名單的寓言
尋找幸福的生活

第一部:墊腳石與地雷
工作,或積極的生活
美學,或美的生活
需求,或勇於實現願望
教養,或終身學習
感恩,或謙卑的財富
進步,或瞎忙
問題,或好奇的生活
自由,或選擇的煩惱
金錢,或買得到的快樂
健康,或養生
幽默,或無所謂的人生
不幸,或人生就是苦
愛,或燃燒的生命
節制,或被約束的生活
宗教,或迷信
性,或本能的衝動
意義,或充實的生活
平靜,或與四季共生的生活
壓力,或極限中的生活
死亡,或有限的生命

兔子的教訓

第二部:關於幸福生活的偉大理論
享樂主義:幸福生活即享樂的人生
柏拉圖的倫理學:幸福生活即理性的人生
伊比鳩魯的倫理學:幸福生活即沒有痛苦的人生
天主教的博愛:幸福生活即憐憫的人生
黑暗時代:彼岸的幸福生活
基督新教的工作倫理:幸福生活即神的賞報
康德的定言令式:幸福生活即遵守法則
自由主義:幸福生活即自由企業精神
功利主義:幸福生活即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
社會主義:幸福生活即平等
叔本華的同情倫理學:幸福生活即逃避痛苦
尼采的發展倫理學:幸福生活即自我發展
共識與異議:同中取異、異中求同

熊的教訓
熊與厄運名單的寓言後續

參考文獻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