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美國百所大學經濟系指定課外讀物這三本經濟學推理小說,是由兩位美國的經濟學教授所合寫的,他們自1978年開始合作,至今完成三本,是經濟學界絕無僅有的大膽嘗試。三本書共同的主角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他在書中將遭遇離奇的兇殺案,而運用經濟學的常識推理,漂亮破案。 《致命的均衡》 年輕有為的哈佛大學經濟系助教授丹尼斯.高森,獲得了系上提名,正要展開終身教職的審核,但是擺在他眼前的卻是死路一條——高高在上的教評會駁回了提名,而高森自殺身亡。 一個機會成本問題: 他真的是自殺嗎?一位前途光明的年輕學者——不論是否留在哈佛,都有大好前景等著他——竟然會認為自殺的機會成本(考量到他未來可能的發展,這成本可說相當地高),比無法獲得終身職的情感成本要低,這樣的計算實在是匪夷所思。 還是效用問題? 然後教評會的兩位成員遭到謀殺,經濟系的亨利.史匹曼教授很清楚,兇手就在委員會成員之中,但是哪一位傑出的教授,會因為謀殺一、兩個(或三個)同事而大幅提高效用(也就是幸福與快樂)呢? 【媒體名家推薦】 主角亨利.史匹曼的長相和說話方式都很像傅利曼,差別只在他是在哈佛教書,而不是芝加哥大學。他總是把握每一個機會,解釋經濟學家眼中的世界。他將如何解開教評會的謀殺疑案呢?這是基礎中的基礎,我親愛的薩繆爾森。 ——羅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MIT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個引人入勝、構局嚴謹又充滿趣味的懸疑故事,很難想像還有什麼比這更愉快、更不費力的方法,可以吸收到充分的經濟學知識。 ——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以低成本的方式學一點經濟學,本書達到了令人愉悅的均衡。 ——《華爾街日報》 史匹曼總是從個體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人類的行為動機,理論與實際雙管齊下,揭露人性的脆弱、貪婪,而且會抑制野蠻的行為。供需法則是他口中『基礎中的基礎,我親愛的華生』,教評員就是他大展身手的貝克街寓所。除了諷喻的描述與娛樂性的內容,小說中充滿了極具啟發性的經濟學原理解說,和作者的前一部作品《邊際謀殺》一樣。就算你對凱因斯的理論不甚了了,只要是會用支票簿的讀者,都能夠盡情享受這本小說。 ——《出版人週刊》 遨遊在經濟法則的世界裡,這是一堂很輕鬆的經濟學課。在帶領讀者走向最後謎底的沿路上,作者以餵小朋友吃飯的耐心,一點一滴、一匙一哄地提供了相當於大一整年課程的資訊。 ——《開拓視野》,經濟諮商局雜誌(Across the Board The Conference Board Magazine) 《邊際謀殺》 在加勒比海林木蓊鬰的聖約翰島上,月桂灣蔗園飯店是個理想的度假勝地——看來是如此。但是對於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亨利.史匹曼來說,這個假期還帶給他一個出乎意料的遊戲:謀殺案。 島上警方的調查工作幾乎完全觸礁,而這位矮小、禿頭、又喜歡用人類行為來訓練自己好奇心的史匹曼,則進行他自己的調查,只是他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法則——經濟學法則。他從「理性」這個主題變化出許多經濟概念並加以應用,其中包括: ★理性的人在選擇「工作」或「休閒」時的思考方式; ★如何為一本書訂定最適售價; ★為什麼有些人會和別人保持著某種關係; ★一個產品的供給量和銷售量在什麼情況下會相等; ★不同個人的效用無法比較。 故事核心在一個謎:某人的行為無法令人一眼看穿,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被隱藏起來了。當史匹曼看見有人的行為似乎不太理性,不是以表面上最低的成本來達到目標,他就知道其中必有蹊蹺,只要充分觀察這些「非理性」的行為,他就能推論出對方葫蘆裡賣什麼藥。 《邊際謀殺》裡有兩個謎。一是誰殺了張三和李四,另一個是故事的理性經濟世界,和真實世界之間有多少相似處。第二個謎使第一個謎更具有吸引力。 【專業推薦】 當史匹曼看見某人的行為似乎不太理性,不是用最低成本的方式來達成其明顯的目標,他就覺得這人值得探究。此人必然有一些目標或一些成本被隱藏起來了。 ——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知名經濟專欄作家 終於有新東西出現了——一種包含理性的經濟學與自由主義。假如亨利.史匹曼從來沒存在過,上帝應該也會想方設法把它創造出來。為了讀者的福祉,馬歇爾.傑逢斯辦到了! ——保羅.薩繆爾遜(Paul Samuelso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我覺得書中的經濟觀念用得非常巧妙,而運用經濟分析來破解謀殺案,可說非常具有原創性。——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奪命曲線》 這回,史匹曼接受美國某企業家成立的基金會委託,來到英國的劍橋大學,協助洽購大經濟學家馬歇爾的故居。馬歇爾是凱因斯的老師、現代經濟學理論之父,其故居貝立奧莊(Balliol Croft)在經濟學圈內享有盛名,他的傳世巨著《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便是在此寫成。沒想到購屋計畫尚未談妥,同行的美國企業家即遭受神祕攻擊,差點喪命;之後主教學院院長奈吉爾.哈特以駭人聽聞的手法慘遭謀殺,使得購屋之行更加顯得危機重重。 等到第二具屍體出現,若有所悟的史匹曼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與生平僅見的殘酷冷血殺手面對面展開搏鬥! 在書中,偉大的經濟學家馬歇爾、邊沁、亞當斯密、凱因斯的觀念將粉墨登場…… ★愛情是一種「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數」? ★史匹曼在分析謀殺案時說:「分析這類問題的要點不是詳細檢閱動機——警方就是太常在這個部分出錯——而是要仔細剖析利弊得失。」 ★「資訊不對稱」的觀念,如何用來偵破命案? 【專業推薦】 作者在書中穿插經濟學原理做為破案線索,使讀者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可以用最輕鬆的方式學到經濟學相關知識……屍體的出現更讓人拍案叫絕。——黛博拉.史戴德(Deborah Stead),《紐約時報書評》 生動細膩的刻畫,這部推理小說必定能讓無數讀者得到無盡的收穫。——《出版人週刊》 本書維持兩位作者一貫的高水準,比起前兩部「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毫不遜色……是一本適合推薦餽贈親友的好書。——約翰.西弗利(John J. Siegfried),《經濟教育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目錄:《致命的均衡》〔出版緣起〕快樂學經濟的方法——談談經濟小說 003 〔導讀〕均衡若不傾斜,豈會致命?/劉瑞華 006 案發預述 一月十日,星期四 017 第一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029 第二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037 第三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045 第四章 十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五 055 第五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063 第六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067 第七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079 第八章 十二月二十二日,星期六 091 第九章 一月七日,星期一 105 第十章 一月八日,星期二 123 第十一章 一月八日,星期二 129 第十二章 一月十一日,星期五 151 第十三章 一月十二日,星期六 一月十三日,星期日 一月十四日,星期一 165 第十四章 三月二十日,星期三 三月二十二日,星期五 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一 179 第十五章 六月九日,星期日 六月十日,星期一 205 第十六章 六月十二日,星期三 223 第十七章 六月十三日,星期四 241 第十八章 八月二十九日,星期四 247 《邊際謀殺》 〔出版緣起〕快樂學經濟的方法——談談經濟小說 003 前言/赫伯特.斯坦 013 邊際謀殺 021 後記/馬歇爾.傑逢斯 239 《奪命曲線》 致讀者 第一章 供瞻仰的遺骸 第二章 往劍橋的火車 第三章 劍河撐篙 第四章 索特馬許太太家的早餐r 第五章 貝立奧莊 第六章 蛋頭先生定理 第七章 劍橋辯風 第八章 痛失貝立奧莊 第九章 院長公館 第十章 邊沁學會的晚宴 第十一章 致命的無異 第十二章 劍橋使徒 第十三章 重遊劍河 第十四章 可憐的美國佬 第十五章 貝立奧莊失而復得 第十六章 哈特藏書 第十七章 擁圖自擾 第十八章 格蘭切斯特的瑪波小姐 第十九章 逆向選擇 第二十章 由繁化簡,由簡化繁 第二十一章 舍監的記憶 第二十二章 國王學院禮拜堂 第二十三章 部分案情分析 第二十四章 佇立數學橋 第二十五章 墓園驚魂 第二十六章 史匹曼教授的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