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食指可以診脈?YES! 科學實驗發現,從食指可測量出更多末梢狀態, 立刻知道行為、食物對健康的影響,提供更適合的生活保健指南 ★首度公開:第○諧波(C0)到第七諧波(C7).八大經絡的科學脈診解釋 肺虛、腎虛、肝火旺不再是形容詞,而是確確實實從儀器上顯示的狀態; 不孕、心肌梗塞、感染發炎的趨勢也都能呈現在數值上。 多少證據說多少話,本書一脈相承,發揚王唯工科學脈診研究成果, 看過王唯工教授著作的讀者可以從中發現更多細節; 還不了解科學脈診的讀者,本書是最佳入門。 ※ ※ ※ 身體會說話,對症保健才有用!科學脈診保健新世代來囉~ 兼具中、西醫學背景,貫通生理學及營養學的王恬中,在本書中為大家帶來能真正「看見食物影響力」的指診脈象,以及結合東西營養學的飲食新觀念,並以通俗淺顯的文字,介紹科學脈診的研發過程;透過常見的病症現象與實例,說明科學脈診的原理,從前導到基礎理論,再至最新結果驗證,帶領讀者進入養生保健的新世代。 ▍為什麼新冠病毒在吸菸者身上會更嚴重? ▍原發性高血壓也能找到病因? ▍看似健康強壯的人為何更容易猝死? ▍生理期腎經、肺經無法提升的體質,懷孕機會就會明顯減少? ▍刻意喝涼茶降肝火,護肝不成反而傷肝? 透過科學脈診解開人體運作奧秘,找出原因才能治本,答案全都在書中! 〔※科學脈診源於中醫診脈,利用儀器觀察量測經絡的變化,最大的目的並不是取代中醫來診病,而是確認人們是否有用正確的方法使用身體,才能在身體還沒有出現大問題之前,針對問題加以矯正。〕 推薦摘文 現有科技診斷偏重於得病後的精確測量,但是在這多災多難、物質資源不足的地球上,我們希望推動的是以最低消耗的診斷來輔助日常保健與重病的預防。我們要把古人的智慧和現代各種科學知識融合在一起……希望大家一起來努力,期望萬家爭鳴,百花齊放,激發出更多保護人類健康的好方法。 ——王林玉英(王唯工教授夫人、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中西醫學的結合是我一直在推動的政策目標。近幾年也可看到世界對中醫的改觀,從另類醫學慢慢變成互補、整合醫學……這本書從身邊的例子和飲食、運動,成功地將科學中醫融入生活當中,特別推薦給想讓自己更健康,生活更美好的人。 ——黃怡超(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專文推薦| 王林玉英 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黃怡超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司長 陳灝平 慈濟大學醫學系生化學科副教授 |專業推薦| 何宗融 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中醫部主任 謝文哲 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謝淑貞 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 目錄:推薦序:將古人的智慧與科學知識相結合 王林玉英推薦序:中醫科學化與生活化的最佳示範 黃怡超 推薦序:奠定中醫脈診的科學基礎,解開傳統醫學之惑 陳灝平 作者序:科學脈診的日常應用 Part 1|《氣的樂章》幕後前導 在廟裡聽到鼓聲,體內的「氣」跟著波動,讓他理解到「氣」是由「振動」所引起,而氣的根源就是「血液循環」,才解開氣血之謎,寫出《氣的樂章》,也因此才有機會研發出脈診儀。 1. 鼓的振動,敲開氣血研究之門 2. 物理學家的命定?研發脈診儀 3. 從中醫「把脈」跳躍至科學脈診的新世代 Part 2|八大經絡 基本認識 「數據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這才是科學的真正意義。這幾年只是整理第○諧波(C0)到第七諧波(C7)的數據結果,就已經發掘出非常豐富的內容,一起來認識已解開謎團的八大經絡。 4. 微妙的指診 5. 平脈就是身體平衡健康的概念 |特輯|經絡解釋:第○諧波到第七諧波 Part 3|科學脈診 病症新詮釋 透過中西醫跨域合作,將脈象與症狀、疾病連結分析,可了解疾病發生的過程,及早預防。在此帶大家從認識中醫的基礎概念開始,並分享科學脈診研究下對疾病所發現的新詮釋。 6. 虛實陰陽的判別與調和 7. 西醫亞健康與中醫治未病 8. 經典傷寒論,從脈象看病毒感染 9. 脾經是免疫力的關鍵 10. 脾經・血糖・糖尿病的三角關係 11. 濕的堆積造成老化與肥胖 12. 以脈診找出高血壓的原因 13. 哪些人從事極限運動容易心因性猝死 14. 從脈象推估是否發生高山症 15. PM2.5對脈象的影響 16. 從脈診確認失眠原因 17. 科學脈診看生理期與不孕 Part 4|實踐篇 以營養師的專業搭配脈診結果,結合東西營養學,提供肺虛補肺的方法與運動、補充鈣質及預防骨質疏鬆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營養知識,更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 18. 補肺的方法與運動 19. 骨質流失如何補鈣 20. 認識東西營養學,再選擇適合自己的食物 21. 如何挑選食用油,然後越吃越健康 22. 「看見」食物的影響力,脈診測試食物功效 後記 附錄:脈診結果一覽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