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教養天堂路,這13個地雷別踩!養育堅強的小孩,比療癒受創的大人容易。 打造孩子強韌心智,先從讓自己不受傷做起。 全球暢銷書《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作者艾美.莫林 陪你修補炸碎的自己,帶孩子自信茁壯。 《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作者艾美.莫林,依據心理治療實務經驗與研究基礎,以《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回應讀者殷殷探問,指引爸媽穩住自己的心,堅定自在地引導孩子一起成為心智強者。 莫林認為:心智如肌肉,不持續鍛鍊便易萎縮;養成好習慣固然重要,但阻礙人充分施展的常是壞習慣。莫林曾運用自身專業戒除惡習、揮別負面情緒,從喪親傷痛中再度振作。她第一本書分享的技巧,幫助無數讀者打倒十三個心魔,提升抗壓性、改善生活滿意度、增進工作與生活績效。這些策略也引起許多「望子成心智強者」的父母好奇。 莫林深切理解這種心急,畢竟再怎麼保護兒女,還是無法保證孩子一路平順。莫林在治療室觀察過許多家庭互動,又身兼寄養家庭家長,經常與逆境中的孩子相處;過程中,她看見從小培養心智強度開啟的無限可能——而能協助孩子持續鍛鍊心智肌肉的,就是朝夕相處的家長。但面對成長的困境與挑戰,往往連父母都不知所措,或急著「給孩子最好的」而忙得亂了腳步。 《告別玻璃心的家長強心針》列舉了十三個教養惡習,提醒爸媽在育兒時先安定內心,避免壞習慣削弱自己和孩子的心智強度與核心信念,各章也針對從學齡前到青春期的不同階段,提出親子溝通與心智訓練的建議。只要爸媽率先掌握原則並加以實行,孩子便更有機會運用自身力量變得更加堅毅。莫林要使讀者的教養路走起來遊刃有餘,還要幫助讀者透過身教,養出孩子堅韌的心。 *教養路上,你踩過這些玻璃心地雷嗎? ◎萬千不順,全是別人負我 ◎子女委屈,都當自己造就 ◎愛兒至上,世界為之轉動 ◎處處設限,唯恐寶貝受創 ◎兒女是從,小孩爬到上頭 ◎夠好不好,完美才算足夠 ◎孩子還小,責任大人來扛 ◎世間險惡,待兒長大再說 ◎寶貝快樂,爸媽才敢開心 ◎怕兒跌跤,事事插手幫忙 ◎循循善誘,不如嚴加處罰 ◎教養心累,乾脆不要面對 ◎競爭求好,茫然忘記自我 *莫林將在各章陪你步步拆解: ◎你有這些教養壞習慣嗎? ◎父母為什麼會有這些壞習慣? ◎這些壞習慣對你和孩子有何害處? ◎如何改變做法,調整自己、協助孩子? ◎學齡前—學齡—青春期,分齡強心祕訣 ◎甩掉這些壞習慣,孩子會怎麼進化成長? ◎解惑及常見陷阱 閃過地雷區,和孩子一起走上康莊大道! *各界好評 李崇建(親子作家、教育工作者) Henry 羅寶鴻(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林育聖(文案的美負責人) 林靜如(律師娘) 梁培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許雅寧(《做個不完美的父母》 作者、前哥倫比亞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凱若媽咪(親子暢銷書作者) 隋棠(知名演員)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 藍白拖(背包旅人) ——堅定推薦(按筆畫排列) 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先站穩,才能有堅強心智的孩子,本書讓父母持續學習,找到教養盲點,成就孩子。 ——許雅寧(《做個不完美的父母》 作者、前哥倫比亞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每位父母都需要內建玻璃,防彈玻璃。 ——藍白拖(背包旅人) 艾美為各位家長準備了一份大禮,而為人父母者如果願意聽從這些建言,這將成為轉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這些原則對養出堅強的孩子大有助益。 ──亨利‧克勞德博士(Dr. Henry Cloud),臨床心理學家兼作家 心理治療師艾美.莫林要告訴各位父母如何把原來代表噩兆的 13 變成他們的幸運數字,教他們使孩子擁有強大心智的方法,助孩子迎接成功人生。書中內容清楚易懂、舉例豐富、平易近人,對家長來說是無價的工具。──亨利.魏辛格博士(Dr. Hendrie Weisinger),紐約時報暢銷書《壓力帶來卓越》(Performing Under Pressure)作者 作者透過大量研究結果來佐證一般常見的知識,幫助家長修正自己的教養方向。雖然本書是以否定句為重點,但內容其實是強調正面的肯定做法。這本書將使為人父母的讀者獲益良多。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莫林的策略可助讀者達成長期目標。建議雖然多達十三個,卻極為周全縝密,適用於任何年紀的孩子,大力推薦。 ──《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 目錄:前言1. 不縱容受害者心態 將自己視為受害者的孩子較為消極被動,不會想辦法保護自己或改善處境,這樣態度是孩子最大的絆腳石。 2. 不被內疚綁架 多餘的罪惡感會讓你不禁想做點什麼來緩解內疚,即便你知道那樣對孩子無益,甚至長遠來說有害。 3. 不把孩子當宇宙中心 過度讚美和關注不會使孩子更強大,反而會讓孩子變成優越感過剩的人,陷入追求外界肯定和注意力、永遠不滿足的惡性循環。 4. 不隨恐懼起舞 育兒時順應自己的恐慌,就無法為兒女做出最好的決定。父母想控制自身不安的意圖,反而導致孩子過度依賴。 5. 不讓孩子騎到頭上 教養觀念改變下,有些爸媽搞混了尊重與放縱,讓孩子權力漸漸大過父母,甚至還能給家長的決策帶來負面影響。 6. 不企求完美無缺 期望小孩與自己完美無瑕,不僅會揠苗助長、有礙孩子發展,還易因害怕缺陷而忽略真正的嚴重問題。 7. 不許孩子規避責任 如果父母包辦一切,小孩會欠缺面對真實世界的經驗與自信。孩子未來的老闆或伴侶肯定不想要一個各方面都還依賴爸媽的人。 8. 不過度保護孩子 你無法護著孩子一生,如果他沒機會練習面對適量的痛苦和磨難,日後欠缺必要的調適技巧,就只能坐以待斃。 9. 不將孩子情緒視為己任 若只想確保小孩快樂,不讓他們練習管理情緒,孩子可能難以面對不同意見,一旦情緒不佳,就只顧發洩、指責別人、要求他人改變。 10. 不怕孩子犯錯 堅持確保兒女一路順遂,反而是在害他們。未曾遭受挫敗的孩子會害怕失敗,較易有身心健康問題,執行力也可能較低。 11. 不混淆管教與處罰 處罰是讓犯錯的人恐懼、痛苦、內疚,雖速效卻會造成長期後遺症。管教是引導孩子反思過錯、下次表現更好。 12. 不為逃避抄捷徑 教養路上走近路或許可帶來短暫解脫,卻會因逃避該處理的難題引發嚴重後果。孩子也可能有樣學樣,養成投機取巧的習慣。 13. 不忘記自己的原則 若只看到眼前的事物和目標,就容易忘了要教孩子的重要課題。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價值觀,就可能害孩子搞不清楚什麼事才是真正重要。 結語 參考書目 謝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