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 | 拾書所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

$ 898 元 原價 948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
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文學史敘述。
第一本最創新, 多元,好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策畫主編
歐美、亞洲、中國大陸、香港、台灣155位學者、作家執筆,184專文探索近四百年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文學議題與現象。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英語學界「重寫中國文學史」的重要突破。共分上下冊,上冊從1635年〈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到1949年沈從文〈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下冊從1949年〈時間開始了:大躍進〉到2066年〈科幻中國〉。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
依編年順序,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與制式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155位作家學者,184篇文章,構成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敘述。全書採取編年順序,個別篇章則聚焦特定歷史時刻、事件、人物及命題,由此衍伸、串連出現代文學的複雜面貌。

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耶穌會教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於當代作家韓松(1965-)所幻想的2066年「火星照耀美國」。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裡,中國文學經歷劇烈文化及政教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藉此,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本書一方面採取編年模式,回歸時間/事件的素樸流動,向中國傳統史學論述源頭之一的編年史致意。另一方面各篇文章就選定的時間、議題,以小觀大,做出散點、輻射性陳述。這兩種方向所形成的張力貫穿全書。全書各個時間點所形成的脈絡——及縫隙——促使我們想像文學史千頭萬緒,與時俱變。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出書中草蛇灰線的布置,進而觸類旁通,把中國現代文學的故事接著說下去。這本文學史不強求一家之言的定論,而在於投射一種繼長增成的對話過程。

如何在「隨機」和「有機」、「掛一漏萬」和「以小觀大」、「一家之言」和「眾聲喧嘩」之間,發展出一個合情合理的架構,是本書編者最大的挑戰。在編輯過程中,主編王德威和眾多作者就預先規畫的主題和個人專業興趣來回協商。《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一次方法實驗,對「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的創造性思考。


一場文學與歷史的對話。
打破「文學」定義,跨越「現代」界限,挑戰「中國」的實與虛。

本書對「文學」的定義不再根據制式說法,所包羅的多樣文本和現象也可能引人側目。各篇文章對文類、題材、媒介的處理更是推陳出新,從晚清畫報到當代網上遊戲,從革命啟蒙到鴛鴦蝴蝶,從偉人講話到獄中書簡,從紅色經典到離散敘事……不僅如此,撰文者的風格也各有特色。按照編輯體例,每篇文字都從特定時間、文本、器物、事件展開,然後「自行其是」。夾議夾敘者有之,現身說法者有之,甚至虛構情景者亦有之。這與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史敘述大相徑庭。

全書看似眼花繚亂,實則熱鬧之下自有門道。這裡所牽涉的問題不僅是文學史的內容範疇而已,也包括「文」與「史」的辨證關係。長久以來,我們習於學科建制內狹義的「文學」定義,論文類必談小說、新詩、戲劇、散文,論現象則是各色現實主義外加革命啟蒙、尋根先鋒,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敘述聲音,甚至流露八股腔調。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如果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仍然謹守上世紀初以來的規範,忽視與時俱進的媒介、場域和體材的變化,未免固步自封。


一部眾聲喧「華」的文學史。
以包容的格局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

本書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瑞典等地,華裔與非華裔的跨族群身分間接說明眾聲喧譁的特色。過去兩個世紀華人經驗的複雜性和互動性如此豐富,唯有在包容的格局裡看待現代華語語系文學的源起和發展,才能以更廣闊的視野對中國文學的現代性多所體會。

全書涉及人物——
從徐志摩,沈從文,魯迅,張愛玲;余華,莫言,阿來,顧城到韓寒,貓膩……
從賴和,呂赫若,葉石濤,郭松棻到白先勇,陳映真,黃春明,齊邦媛;
從舞鶴,朱天文,朱天心,李昂,李永平,張貴興到夏宇,邱妙津,駱以軍,吳明益,夏曼藍波安……
從李安,覃樟柯,蔡明亮,鄧麗君,羅大佑,崔健到李小龍,梅蘭芳,三毛,金庸……

本書探討類型——
小說,詩,評論,報導文學,環保生態文學,左翼文學,馬華文學;圖文書,成長小說,方言小說,羅曼史,武俠小說,推理科幻奇幻文學;演說文章,墓碣文,國文教科書,網路詩歌;文明戲,地方戲,黃梅戲,先鋒戲劇,話劇;翻譯,印刷術,木刻藝術,電影,報紙……

本書涉及事件——
五四白話文運動,晚清維新,太平天國之亂,辛亥革命,南京大屠殺,抗日,國共內戰,二二八白色恐怖,大躍進,文革,香港回歸……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不同風格處理文本內外現象。內與外、古與今、雅與俗交錯,呈現一幅「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豐富畫卷。

目錄:

目次(上)

中文版序/王德威

「世界中」的中國文學/王德威

1635年;1932年,1934年
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李奭學 撰,張治 譯

1650年7月22日
荷蘭戲劇、中國小說與開放的世界圖景/古柏(Paize Keulemans)撰,張治 譯

1755年
十九世紀中國的學問復興/胡志德(Theodore Huters)撰,張治 譯

1792年
時間的衝撞:現代憧憬‧懷舊想像/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撰,季劍青 譯

1807年9月6日
翻譯的現代性:馬禮遜的中國文學/黎子鵬(John T. P. Lai)撰,季劍青 譯

1810年
公羊想像與托古改制/班傑明‧艾爾曼(Benjamin A. Elman)撰,張治 譯

1820年
「以世界為家」:《鏡花緣》與中國女性/羅鵬(Carlos Rojas)撰,張治 譯

1820 年北京
晚期古典詩歌中的徹悟與懺心/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撰,張治 譯

1843年6月下旬
追尋中國烏托邦:作為文學事件的太平天國之亂/金環 撰,張治 譯

1847年1月4日
《西學東漸記》:跨太平洋翻譯/王智明 撰,唐海東 譯

1852年;1885年
原鄉裡的異鄉人:江湜與黃遵憲/田曉菲 撰,季劍青 譯

1853年
錯置的時代:西洋鬼子,中國天師/王德威 撰,季劍青 譯

1861年
早期現代中國的女性作家/魏愛蓮(Ellen Widmer)撰,張治 譯

1862年10月11日
王韜登陸香港/鄧津華(Emma J. Teng)撰,張治 譯

1872年10月14日
媒體、文學和早期中國現代性/魯道夫.瓦格納(Rudolf G. Wagner)撰,季劍青 譯

1873年6月29日
翻譯的政治:走向世界語言/關詩佩(Uganda Sze Pui Kwan)撰,季劍青 譯

1884年5月8日
左圖右史:《點石齋畫報》/夏曉虹、陳平原

1890年秋
《海上花列傳》、方言小說與白話現代性的起源/戴沙迪(Alexander Des Forges)撰,唐海東 譯

1895年5月25日
新小說前的「新小說」/韓南(Patrick Dewes Hanan)撰,季劍青 譯

1896年4月17日
丘逢甲:涕淚飄零的詩學/蔡建鑫 撰,張治 譯

1897年
語言改革及其不滿/胡志德(Theodore Huters)撰,季劍青 譯

1898年5月 
邱菽園:南洋離散詩學的風雅與風土/高嘉謙

1899年
甲骨,危險的補品……/白安卓(Andrea Bachner)撰,張治 譯

1900年2月10日
未竟的翻譯與新小說的未來/橋本悟(Satoru Hashimoto)撰,張治 譯

1900年夏秋
落葉、哀蟬、國難、詩殤/吳盛青 撰,張治 譯

1901年
《黑奴籲天錄》到中國/韓嵩文(Michael Gibbs Hill)撰,季劍青 譯

1903年9月
福爾摩斯來華/魏豔 撰,張治 譯

1904年8月19日
借古喻今/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撰,唐海東 譯

1905年1月6日
「文」與「中國最早的文學史文」/陳國球 撰,唐海東 譯

1905年
明希豪森的中國之行/許潔琳(Géraldine Fiss)撰,王晨 譯

1906年7月15日
章太炎:鼎革以文/石井剛(Ishii Tsuyoshi)撰,張治 譯

1907年6月1日
東京和上海的全球劇場景觀/費南山(Natascha Gentz)撰,季劍青 譯

1907年7月15日
中國第一位女性主義者之死/胡纓 撰,劉子凌 譯

1908年2月,11月
從摩羅到諾貝爾/王德威 撰,唐海東 譯

1909年11月13日
南社:革命時代的古典詩情/吳盛青 撰,唐海東 譯

1911年4月24日;1911年
革命加戀愛/李海燕 撰,唐海東 譯

1913年;2011年5月
《大同書》:烏托邦小說/董啟章

1916年8月23日,紐約城
胡適和他的實驗/陳毓賢(Susan Chan Egan)撰,盧冶 譯

1916年9月1日
現代中國的「青年」之發明/宋明煒 撰,盧冶 譯

1918年4月2日
周豫才寫〈狂人日記〉/哈金 撰,王珂 譯

1918年夏
現代梵音/應磊

1919年5月4日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陳平原

1919年5月4日
巨大的不實之名:「五四文學」/賀麥曉(Michel Hockx)撰,李浴洋 譯

1921年11月30日
台灣診斷書/林姵吟 撰,陳抒 譯

1922年3月
翻譯白璧德/韓子奇(Tze-ki Hon) 撰,季劍青 譯

1922年春
向愷然的猴子/韓倚松(John Christopher Hamm)撰,李浴洋 譯

1922年12月2日
新文學與國文課/羅福林(Charles A. Laughlin)撰,季劍青 譯

1924年4月12日
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奚密 撰,唐海東 譯

1924年5月30日
聲音的魅力/陳平原

1925年6月17日
魯迅與墓碑/汪暉

1925年11月9日
梅蘭芳、丹尼蕭恩舞團與世界戲劇/葉凱蒂(Catherine Vance Yeh )撰,劉子凌 譯

1927年6月2日;1969年10月7日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李惠儀 撰,李浴洋 譯

1927年6月4日
傳奇呂碧城/方秀潔(Grace S. Fong)撰,李浴洋 譯

1927年8月23日
巴金的無政府主義小說/宋明煒 撰,唐海東 譯

1928年1月16日
革命與萊茵的葡萄/王璞 撰,劉子凌 譯

1928年
病與浪漫/宋安德(Andrew Schonebaum)撰,金莉 譯

1929年9月
性別、商業化和文學市場/杜愛梅(Amy Dooling)撰,金莉 譯

1929年
身為名人的作家/周成蔭 撰,金莉 譯

1930年10月&l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