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想掌握「社會學」,讀這本書就對了!日本重量級社會學者大澤真幸以深入淺出的筆法 帶領讀者進行一場豐盛的「社會學」知性之旅 「我寫這本書時所設定的目標,就是希望從初學者到專家都能在其中得到意義。無論是對之後想研讀社會學的人,或是正在學習社會學的人來說,這本書在捕捉這門學問的整體圖像上,一定會有所幫助。對專家來說,這本書也能成為判斷及反省的地圖。」 ——大澤真幸 理解社會學的發展歷史 才能掌握這門科學的核心! 從古希臘到當代,經歷了漫長的時間,社會學才由最初的雛形,逐漸發展成一門堅實的科學領域,同時也融會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發現、思考、見解。《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就是一本簡明清晰、深入淺出介紹這段過程的著作。 日本重量級社會學家大澤真幸曾經開設一系列課程講授這個主題,之後便以課程講義為底稿,集結而成這本書。書中開宗明義便指出社會學的固有主題,便是:社會秩序如何可能?而後,他更以此為主軸來追溯歷史,囊括亞里斯多德、社會契約論、古典社會學四大家,再到社會學理論的雙峰,更望向未來。 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只是能對社會學的整體有全面的認識,更讓我們在當代的公共領域進行討論時能具備基礎素養,以及廣闊的視野。 本書特色 在當今的新聞或是公共領域討論裡,時常可以見到許多社會科學中的理論名詞或是思想家的名字,像是「資本」、「階級」、「結構」、「系統」,乃至於「社會」,或者,像是馬克思、韋伯、佛洛伊德、傅柯……這些字詞我們往往既陌生卻又熟悉,讀到的時候經常只能望文生義,使用的時候又容易一知半解,顧此失彼。這種狀況下,大眾其實很需要一本簡明易懂、脈絡清晰的書,讓人們能夠有效率的掌握這些概念,增進公共討論與溝通的品質。 《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就是一本符合這種需求的書。大澤真幸是日本社會學界大師級的人物,對學科、學術發展脈絡都有自己的心得與見解,像是這本書中,一開頭便提綱挈領點出了社會學的核心:「社會秩序如何可能?」之後,便沿著這條軸線依照時序講解,精準抓出歷史上每個思想家有價值、值得留心之處,又不時使用容易理解的譬喻來加以說明,更重要的是,他不僅止於照本宣科,也經常提出疑問、反思,甚至是創造性解讀,帶領讀者將這些艱深的理論融匯成有體系的思考。無論是對社會學本身有興趣、想接觸的高中或大學生,或者是想利用書籍自學、提升知識與思考的社會人士,又者是相關專門領域的研究者,都能在這本書中有所獲得。 各界推薦 李衣雲(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鄭陸霖(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作者)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齊聲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主張社會學是現代的產物,並且是現代的自我意識,這是非常精準的看法。進一步來說,本書又是社會學者做為社會學的化身,所呈現社會學的自我意識。對於有興趣認識社會學或瞭解當代社會文化特性的人,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書籍,但實際上又值得細細思索消化。 ——黃厚銘(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大澤真幸解說社會學史的方式圓熟大膽、遍佈驚奇、獨樹一幟,原本已屆熟年的社會學跟著故事說完如重拾青春般又有了嶄新的活力。 ——鄭陸霖(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尋常的社會設計:一位任性社會學者的選物展》作者) 社會學家如滿空星子序列排開,本書像星座盤一樣,幫讀者精準地對焦群星。作者對學者背景如數家珍,深入淺出地解說個人生命經驗如何提煉出理論智慧,對分歧學說信手拈來,透過賽局理論重解霍布斯、洛克及盧梭社會契約的難題,藉符號接地論解析佛洛依德的閹割情結,從天使與人類來探討韋伯學說,在不同知識光芒相互映射中,再次扣問社會秩序如何可能?讓社會學的憂鬱不再是個人的杞人憂天,也成為眾生仰天思索的未來光景。 ——戴伯芬(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 目錄:目次序 社會學中固有的主題 I 社會學的誕生——作為現代的自我意識 1 古代的社會理論 亞里斯多德 2 社會契約的思想 社會學前夜 2-1 自然法的理論 胡果・格老秀斯和帕斯卡 2-2 霍布斯的社會契約 2-3 盧梭的社會契約 3 社會科學的誕生 3-1 文科與理科的離婚 3-2 社會科學的社會起源 3-3 社會學命名之父 3-4 社會達爾文主義 4 馬克思——作為宗教的資本主義 4-1 革命的流亡者 4-2 物化的理論 4-3 作為宗教的資本主義 II 社會的發現 1 佛洛伊德 無意識的發現 1-1 無意識的發現者 1-2 伊底帕斯情結 1-3 死亡驅力 2 涂爾幹 發現社會 2-1 確立方法 2-2 作為物的社會 2-3 從分工到宗教 3 齊美爾 作為互動行為的社會 3-1 都市的感性 3-2 互動行為的形式 3-3 貨幣論 4 韋伯 理性化的悖論 4-1 精神疾病 4-2 社會學的方法 4-3 理性化 4-4 預選說的悖論 4-5 政治家的責任倫理與社會學者的憂鬱 III 系統與意義 1 帕森斯 功能主義的公式化 1-1 社會學來到美國 1-2 社會學固有主題的自覺 1-3 唯意志論行動理論 1-4 結構功能理論 1-5 功能主義批判 1-6 隱性的功能 2「意義」社會學 2-1 「意義」社會學及其前史 2-2 舒茨與現象社會學 2-3 微觀社會學 2-4 「意義」與「功能」 3建構意義的系統理論 魯曼與傅柯 3-1 結構主義及其批評家們 3-2 作為意義建構系統的社會 3-3 論述與權力 3-4 如同上帝道成肉身…… 4 面向社會學的未來 4-1 現代社會學的各個潮流 4-2 從新實在論到社會學 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