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本書特色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書籍目錄】
009【推薦序】我們與父母,同舟一命/朱為民(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014【自序】尊重和相信,會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024盲點1:老爺爺包了尿布,卻再也走不出家門
▲長輩晚年的照顧問題不只藥物,更需了解個性與心態
034盲點2: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照護不只是吃和睡,每個家庭都要摸索出改善之道
044盲點3:她對爸爸怒吼:「如果你都不吃藥,那乾脆去死一死好了!」
▲「我以為你懂」反倒帶來誤解,溝通才是重點
053盲點4:「醫生,請給我媽安眠藥,不然我媽晚上不睡,看護都要離職。」
▲失智父母只需要行為乖、好好睡就好?為了「方便」照顧,卻犧牲父母的需求
062盲點5:「我覺得姊姊不太會照顧媽媽,為什麼我不能出聲建議?」
▲照顧父母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期待相親相愛的電影情節
070盲點6:兒子每天二十四小時記錄媽媽身體狀況,從頭痛、記憶減退……
▲家庭生活不是緊迫盯人,過度關心,反而形成壓力,遠離了愛
079盲點7: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外籍看護不是萬靈藥,父母的晚年照顧不能只靠外籍看護解決
091盲點8:「不用再問我媽啦,我對父母的照顧安排都是最好的。」
▲照顧者應該尊重長輩還有的能力與自主的意願,而非將自己認為的照顧方式,強加在長輩身上
098盲點9:「醫生,我爸生病後,好愛錢,超煩!」
▲計較的背後,是長輩對子女未曾改變的愛
109盲點10:「他這麼難搞,一定是失智的關係!」
▲一個不經意的眼神、一句聽似開玩笑的話,都可能在患者心中留下傷痕。
119盲點11: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就被警告:「不行」、「很危險」
▲尊重患者自主,是照顧者重要的功課
128盲點12:「醫生,有沒有藥物可以讓媽媽吃了,不會去偷吃別人的食物?」
▲不要用刻板印象看待長輩,家屬細心觀察後確認,才是雙贏的照顧
137盲點13:為讓家人來看她,阿嬤要求掛鼻胃管,卻弄假成真,愈來愈退化
▲誰擁有解開長期照顧枷鎖的鑰匙?患者的心態最為關鍵
146盲點14:照顧父母要子女公平分攤,所以李媽媽在三個兒子間過游牧生活
▲長期照顧首要並不是求公平,手足分攤需要同心協力和相互體諒
156盲點15:用藥是照顧長輩的第一選擇
▲長輩用藥沒有標準值,生活品質是最大的前提
165盲點16:「我八十歲生日那天,女兒就判我死刑。」
▲照顧父母不是有個人隨侍在側就好,尊重當事者的意願,才是核心
174盲點17:「為什麼已找醫生、吃藥、送機構。但媽媽還是退化得非常快?」
▲比起送失智長輩出門參加活動,家屬的態度,更為關鍵
184盲點18:「老人就是聽不懂!」
▲面臨生死關卡,家屬的萬般艱難,仰賴醫療端的用心與智慧來紓解
197盲點19:「醫師,她有五個小孩,怎麼失智後只記得我、只叫我?我好累。」
▲為了有更好的照護品質,照護計畫要提早準備,並分階段
206盲點20:「陳醫師,住院需要付錢啊?!」
▲一個家不該只有一個人,承擔所有照護責任
221盲點21:竟然將父母送到安養中心,太不孝了
▲選擇送安養中心並不容易,請多給家屬同理與支持
231盲點22:兒女不斷要求醫師打營養針,延續父親生命
▲善終不容易,患者與家屬都需要同理與支持
242盲點23:照顧父母,讓我人生毫無意義……
▲長期照顧不只有付出,透過照顧,也追尋生命意義
249盲點24:我怎麼可以把有癲癇的兒子送安養中心?
▲身心耗損並非最好的照顧方法,照顧者先照顧好自己
259盲點25:「我罹癌,但直到離世,都沒讓媽媽知道。」
▲充滿遺憾的道別方式,讓媽媽心底有一道最沉重的傷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