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2019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類」入圍作品—⊰◇面目迷濛的大國,一張張充滿故事的臉孔…… 巴西,拉美第一、世界第六的大國, 除了政經情勢、嘉年華與足球, 我們對於那兒人們的生活實態, 卻是充滿刻板印象、誤讀錯解……甚而茫霧懵然。 透過知名記者布魯恩的這本作品精選, 你將看見大眾媒體聚焦的「都會巴西」之外,邊緣與底層的真實! -------------- 從亞馬遜雨林到貧民窟,涵蓋廣大巴西的人性刻劃 耶莉娥妮.布魯恩是南美洲的知名記者,向以多元聲音的寫作而聞名, 她為那些大眾流通的文字難以完整呈現的人們提供發聲管道。 布魯恩的筆引領她進入了巴西最邊緣化的社區: 她造訪亞馬遜雨林,試著了解原住民的接生文化與實態; 她住進聖保羅的貧民窟,見證婚禮的喜悅,也見證毒品與槍枝帶給青年的悲劇; 她跋涉山水穿越泥濘,捕捉現代淘金熱的繁華與蕭條。 布魯恩擅長對話,極其敏銳更富有洞察力, 她造訪這些地方,透過訪談讓讀者得以一窺私密的日常與非凡的人生: 下葬幼子的貧窮父親、吞嚼玻璃的街頭表演者, 度過人生最末115天的女人……, 還有一個意圖拯救城市「剩餘靈魂」的拾荒囤積者。 巴西,不是一個易解的單純之國, 而是由複數的族群縱橫疊加交錯所形構。 布魯恩擅用在地方言,文筆充滿生命力, 本書是這位國際知名作家的重要報導文學作品。 【本書特色】 巴西,甚或整個南美洲間或出現在新聞報導裡,然而除了那些以都會為核心的政經情勢或運動、節慶,我們對於那兒人們的生活實態,卻是那麼地迷濛。透過美洲知名記者布魯恩的這本作品精選,將可以看見新聞焦點外巴西人們的真實生活。 【各界推薦】 在彷彿身臨其境的詩意散文中,布魯恩讓「眾多巴西之聲」集體發聲,包括雨林裡的接生婆、老人之家的住戶、癌症末期患者、亞馬遜雨林分布廣泛的人口。 ——《紐約客》(The New Yorker) 在布魯恩的文章中,那些我們容易忽視的人們,人性歷歷可見。她透過寫作呼籲大家對自己周遭的各種生活更有所覺。 ——《犁頭》雜誌(Ploughshares) 布魯恩並未避而不談令巴西聲譽蒙上陰影的暴力與貧困,但她最大的才能是側寫那些老被當成普羅大眾的人們,她呈寫出了這些人的人性。在寫作過程中,她尊重他們對快樂與正義的追求——那是他們的日常革命。 ——《書架通報》(Shelf Awareness) 一位傑出的記者使平凡的生活變得不同尋常,她捕捉了人們所有的迷惘與靜靜的反抗。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推薦 布魯恩呈現了那些被排除在財富與特權之外的人們,如何抵抗這個無所不用其極地將他們邊緣化的社會。多虧了她敏銳而驚險刺激的報導,書中的人與故事不會很快為世人遺忘。 ——《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知名記者耶莉娥妮.布魯恩以抒情而真心的描述,讓我們深刻體會巴西的日常生活與他們的故事,直到我們不只看到單一的巴西印象,而是許多巴西人。 ——芙蘭西絲.德.朋吉斯.皮布雷斯(Frances de Pontes Peebles),巴西知名作家 耶莉娥妮.布魯恩要求我們在每一頁審視深思特權的目光……並思考如何將其轉化為藝術,最終化為行動。 ——方濟各.坎圖(Francisco Cantú),美國作家,懷丁獎(Whiting Award)得主,著有《來自美墨邊界的急件》等書 耶莉娥妮.布魯恩道盡一切,她獨特的觀點有助於理解今日的巴西。 ——胡安.巴布羅.維拉洛伯斯(Juan Pablo Villalobos),墨西哥作家,賀雅德獎(Herralde Prize)得主 耶莉娥妮.布魯恩對人類的洞察並沒有受到流行用語玷汙,也沒有認定她或他們應該有什麼感受而受到影響。她的同情是廣泛、細微而合乎人道的。 ——湯姆.斯雷(Tom Sleigh),美國詩人、戲劇家、散文家與學者 這個令人身臨其境的故事,透過多元的觀點,呈現這趟大半被雨林覆蓋的巴西之旅,令人痛心的人道描述,文筆引人入勝,對於理解為什麼地球是我們最大的財富至關重要。 ——卡普卡.卡薩波娃(Kapka Kassabova),獲獎難數的詩人、小說、報導文學作家 目錄:目次前言:在不同的世界之間 雨林裡的接生婆 窮人的喪事 瘋子 雜音 有個小鎮名叫布拉西棱加 對抗畸形靈魂的伊法 惡魔澤伊的巴西 阿岱奧想飛 吃玻璃的男人 老人之家 剩餘靈魂的收藏者 死亡世代的母親們 中土民族 聲音 瓊昂請求海孟妲一同以死作為犧牲 囚禁 餵養孩子們的女人 致謝 英文版譯者的話 出版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