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微觀全球史經典★★全球史大家 琳達.柯利 著作在台首發★ 全球歷史劇變的暈眩中, 一位女性用個體生命經歷的世界史 十八世紀是啟蒙運動、七年戰爭、美國獨立革命、法國大革命的時代。 也是大不列顛帝國擴張,洲際貿易、洲際移民、奴隸買賣盛行的時代。 本書從一位女性小人物的視角看歷史,重新認識現代世界的形成。 從一位小人物的生平,看到整個世界: ◆ 大英帝國最強海軍的幕後,文書、補給、眷屬生活是怎樣安排的? ◆ 近代以前的洲際貿易網絡,如何漸漸被帝國官僚與戰爭機器取代? ◆ 十八世紀,洲際之間的移民如何發生?又如何影響了家庭? ◆ 女性走向邊疆社會的經驗,怎樣改寫了她們的生命故事? ◆ 帝國會給予,也會奪取!個體商人、奴隸、女性,又是如何在帝國的邊陲之地,經歷了世界的大歷史? 人們常說,歷史History就是His Story——男性的故事。但本書卻是從一位女性小人物的視角看見歷史。她的一生,具體而微地呈現了整個變動中的世界。 伊莉莎白.馬許(1735-1785)生活在十八世紀,家族與大英帝國海軍有關,丈夫則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有關。因此她的人生與受到軍事、商業這兩股形塑當時世界的力量影響,被驅策而行,跨越了汪洋,旅行了數個帝國,甚至也與台灣有個遙遠的相會!——她夫家的一位祖先曾造訪台灣,是第一個抵達台灣的英格蘭商人,見到過鄭經,還獲鄭經贈送多樣禮物。 然而身為女性,伊莉莎白.馬許沒有私人財產權,且受到性別與階級束縛,使她既是活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卻又同時面對著跨不過去的隱形界線。我們卻能由她的經歷,看到了當時的世界: ●她曾在二十歲時,被俘虜到摩洛哥,見到抱持伊斯蘭中心世界觀,欲強勢參與近代世界貿易的摩洛哥君主。 ●她曾在三十四歲時,出版了回憶錄,借用書寫的力量,度過婚姻和財務危機。 ●她曾在四十歲時,旅行印度次大陸,遊歷正被大英帝國納入統治的孟加拉,目睹當地人對外來者的反抗。 ●她既必須依賴娘家與夫家,在丈夫破產時,又必須窮盡智力手腕,為子女人生留下保障。 這位女性的人生奇特而坎坷,既有全球連結、活動空間拓展所帶來的自由,也有社會法律習俗束縛下的高度不自由。她有機會旅行到遠方,接觸異文化。我們透過她的雙眼,看到當時的世界許許多多幽微的面向。 本書是「微觀全球史」的經典著作。作者琳達.考利說:「我試圖在個人與世界的歷史之間縱帆操舵,『藉此讓兩者同時映入眼簾』。」這本書讓我們看見,歷史上那些宏偉、巨大、發生在遙遠地方,看起來與我們無關的事件,卻可能形塑著我們的世界,甚至形塑著每一個人。 各界書評: 「個人的一生,也就是個人的歷史,必然在時代的架構下進行,當中有命運的安排,也有個人意志的伸張。伊莉莎白.馬許堅強的意志,為她自己寫下獨樹一格的篇章。」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研究員陳國棟 「一場令人目眩神迷的歷史學術展演……(柯利)在一本書中帶給我們一整個世界。」 ——《紐約時報書評》 「栩栩如生…….馬許非凡的遊牧人生不僅展現出那個時代的全球劇變……也讓我們看到她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永無止境。」 ——《紐約客》 「柯利令讀者從一位模糊女性開拓性一生……一躍而進入一則有關物質條件的艱辛、令人驚異的道德選擇的宏偉盛大的故事。」 ——《經濟學人》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既因為書中內容,也因為這是一本全新品類的傳記……琳達.柯利寫了一本成熟的經濟冒險故事,涵蓋範圍極大……融合了她作為一位歷史學家、與女性故事研究者所有的技巧資源。這本書是一大成就,也是令人著迷的敘事。」 ——《衛報》 「這本著作串起了歷史的精確縝密,與廣大想像力的延伸……柯利無可挑剔的清晰寫作風格,使得她寫起全球的複雜性顯得舉重若輕。她把史實揉合在一起的書寫是大師級的……她的書既動人,又深邃。」 ——《倫敦書評》 「柯利必須從各種史料來源拼湊資訊碎片;產生的成果乃是人物傳記重構的小奇蹟……牙買加的奴隸起意,摩洛哥的政治,設德蘭群島的鱈魚漁業,馬恩島的走私,海軍女眷的責任,孟加拉製鹽產業的組織:不只這些,還有更多,都被呈現在讀者眼前。」 ——《周日電訊報》 「這個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往往驚人的敘事,打開了革命時代的一個嶄新面向。這本書使得我對十八世紀世界的認識,發生了位移。」 ——琳達.可伯(Linda K. Kerber),《仕女沒有憲政權:女性與公民義務》(No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Be Ladies: Women and the Obligations of Citizenship)作者 目錄:目次導讀 緒論 一. 出加勒比海 二. 與伊斯蘭相遇非洲 三. 起家倫敦,眼望美洲 四. 寫作與遷徙 五. 亞洲遊 六. 世界大戰,家庭革命 曲終人未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