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培養科學素養,從專題研究開始!從「議題形成」、「方法擬定」、「問題解決」到「分享成果」 助你踏出小論文競賽、科展、科學獎第一步, 觀摩優秀實例,學習更有效率! 勇於探究、尋找方法、自我管理、學習表達,已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更是進入大學的重要基礎。 高中108新課綱,新增了一門必修的「探究與實作課」,強調 「發現問題」、「規劃與研究」、「論證與建模」與「分享與表達」四個部分,也就是培養高中生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高中教師每年均需對此提出課程計畫,並交由地方教育局審核。 新課綱重視學習歷程與課外多元表現。在理科類競賽中,除了傳統科展,近年來參加「小論文競賽」、「旺宏科學獎」、「青年尬科學」,或「Win the Pride用指標說故事」以及「公民科學計畫」等科學競賽且有作品產出的活動日益蓬勃。 本書可做為探究與實作的補充教材、參考指引,甚至是小論文與微專題的自學書籍。北一女中數理資優班教師、104年教育卓越銀質獎楊善茜老師,悉心分享自身指導學生專題研究的多年經驗,深入淺出介紹如何從「探究與實作」培養競賽實戰能力,換得亮眼成果與收穫。 各界熱烈推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葉永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學院組長 陳育霖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陳智源 110年師鐸獎得主、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教師 周芳妃 國立中興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資優教育推行擁護者 李欣珮 臺中市立惠文高中天文臺臺長、教師、地球科學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吳秉勳 國立興大附中教師、2020年全國科展地科及環境科學全國第一名作品指導老師 林士超 高雄市立高雄女中教師 張家齊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教師 葉昭松 國立嘉義高中教師 黃冠夫 國立金門高中教師 薛郁潔 臺中市立臺中女中教師 劉承珏 新北市立板橋高中教師、地球科學學科中心種子教師 劉麗純 目錄:各方推薦作者序 前言:一個專題研究的完成--學習路,陪你走一段 單元1:題目聚焦──如何選擇資料,閱讀歸納 聚焦,就是不斷縮小再縮小/透過閱讀深化知識/閱讀資源/各類科學活動要求/判讀資料的可信度/閱讀報告:學習拆解並歸納一篇科學文章的內容/延伸思考:「看不懂研究方法」的陷阱/列出關鍵字/延伸思考:至少閱讀三篇主題相近的文章 單元2:題目訂定──如何走出獨特 找題目是一場智識的冒險/評估矩陣:探索內在問題/「獨特」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報告」與「專題研究」的不同/從「文獻探討」到「題目訂定」/試擬題目/審視題目/研究主題舉例 單元3:研究方法──方法—目的—動機的三點一線 方法的重要性/科學方法的基本特性/延伸思考:科學研究和人文研究有何異同?/常見研究方法/輔助研究工具/如何針對題目設計適當的研究方法?/延伸思考:自行採樣之必須和自組設備之必要? 單元4:外部資源──如何寫一封有誠意的信給大學教授? 為何研究要尋求外部資源?/各指導者在專題研究上扮演的角色/中學生的科學研究獎助計畫/寫信給大學教授或研究人員的注意事項/書信示範 單元5:深入探究──循序漸進,自我挑戰 一份科學研究應有的輪廓/不同階段的科學研究目標/從小論文到科展作品/延伸思考:高中以後的研究階段/如何讓研究更深入?/大數據的分析 單元6:表達與分享 為什麼表達與傳遞科研成果很重要?/科學表達應該避免的盲點/好用的表達輔助工具/書面表達的常見錯誤/與受眾現場互動的表達與分享方式/如何製作科學海報?/如何準備簡報PTT?/如何準備口頭報告?/如何與評審、教授對話,回答提問? 結語:失敗與謙卑 研究是漫長、單調、辛苦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保證成功的科學研究/研究遇到瓶頸時,該怎麼面對、解決?/如何看待不盡如人意的競賽結果?/被教授問得滿頭包,代表我被否定嗎?/研究的樂趣與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