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用蘇聯士兵的聲音,重建二戰東方戰場的真貌★ 史坦貝克曾說,戰爭本身是無法言傳的…… 「我不再感謝上帝饒我一命,因為我每小時都看見死亡。」 「我們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他們徵召我們,他們訓練我們,他們送我們去死。」 「有什麼理由可以讓一個士兵從射擊中撤退?」「唯有死亡。」 二戰的蘇聯士兵,是德軍眼中的鋼鐵人,是不知疲倦的紅色猛獸。 「我不明白蘇聯士兵怎麼有辦法在那樣的地獄中生存。」 「他們不是人,是某種鐵鑄的生物!」 ★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有史以來死傷最慘烈的戰爭。 蘇聯有2700萬人死於這場戰爭,其中有800萬名是紅軍士兵。 他們是所謂戰爭「英雄」,背後卻有許多不能回首的故事。 俄羅斯史專家梅里杜爾走訪英國、德國、俄羅斯、白羅斯等地, 訪問兩百多名當事人,重現你我不知道的戰爭面貌。 讓我們聆聽蘇聯「伊凡」們的神話…… ★《戰爭與和平》中勇敢堅忍的俄國士兵 「伊凡」在俄國是男性常見名,也是二戰期間蘇聯基層士兵的通稱。這些上場作戰的士兵「伊凡」,在敵軍德國眼中,有如紅色猛獸,個個堅忍不拔、無所畏懼,彷彿自拿破崙戰爭以來從未改變,仍是《戰爭與和平》中描繪的樣貌。二戰期間德國人甚至用血統、種族來分析為何俄國人如此勇猛。這樣的方式在冷戰時代,甚至成為美國人分析俄羅斯人的基礎。 ★他們是戰爭機器、戰爭英雄,也是戰爭中的砲灰 二戰在蘇聯的官方說法中是場值得一再歌頌的「偉大衛國戰爭」,因為勇敢的士兵與人民擋住了希特勒的攻擊。但現實卻是,戰爭初期的蘇聯軍隊設備簡陋、缺乏組織訓練,他們節節退敗,以人肉對抗坦克,死傷無數。 因為在這場戰爭中,只能容許光榮與勇敢,沒有投降與退卻。官方只顧製造假新聞、宣傳裁切過的正面訊息,忽略當時一度有七千萬蘇聯人民受困於德軍的佔領區。而戰爭中因圍城戰餓死的百姓紀錄被抹去,戰爭的死亡人數也被短報,一百個士兵死亡,只會有三十座墓碑。 ★用一生演出「伊凡」的故事 原本節節退敗的紅軍,在戰爭中學會新武器、學習組織部隊、導入獎懲制度。他們開始向西反攻,一度打入德國境內。這些勇猛的士兵,更在戰爭期間蘇聯官方的塑造下,成為完美的「伊凡」。當時黨部挑選年輕英俊教育程度高的軍官,以高貴的士兵、勇敢的俄羅斯人、不屈的游擊隊員等形象包裝,鼓勵士兵上戰場。這些如明星般的「英雄」倘若死亡,將會成為受人緬懷的紀念碑,倘若活著,則是戰後官方活生生的宣傳工具。 而這場戰爭對於退役的老兵,也是他們一生榮耀之所在,難以割捨,更成為他們面對集權統治時的麻醉劑。當他們回憶戰爭時,往往只記得曾在衝鋒時呼喊:「為祖國而戰,為史達林而戰。」 ★以個別士兵的聲音重建二戰歷史 過去,戰爭史往往都是官方聲音,個人檔案僅能補充片段資訊、呈現部分微觀視角,本書作者卻成功採取正統歷史的框架,用時間為序,以基層士兵的故事為血肉,重述二戰期間東線的戰爭史。不僅有以往常見的德軍攻入俄國土地的故事,更完整描繪蘇聯紅軍反攻入波蘭、德國時所造成的慘劇。今日的輸家,也許是明日的勝利者。本書企圖回歸「人」的視角,引領讀者思索戰爭的意義與代價,和極權政治下的處境。 ◎好評推薦 《伊凡的戰爭》真是一本神奇的作品。凱瑟林.梅里杜爾的所有長處一應俱在:嘆為觀止的研究工作(訪談了幾百個生還者和見證人);一種清晰的、不露鋒芒的風格,讓材料的錯綜複雜性被掩蓋起來;對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大主題有輕鬆自如的歷史駕馭力;對研究對象有著罕見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伊凡的戰爭》確認了任何讀過《石頭之夜》的讀者的所知:凱瑟林.梅里杜爾是一位頂尖歷史學家,是她那一代人中的佼佼者。——朱特(Tony Judt),《戰後》(Postwar)作者 梅里杜爾這部清晰、被系統地引用、觀察敏銳和感性的敘事……讓自己在同時代歷史學家之中位居前列,為自己打開一片天。我不太相信以後有任何人會比梅里杜爾更能企及伊凡。—— 弗蘭克蘭(Noble Frankland),《觀察者》(Spectator) 凱瑟林.梅里杜爾的傑作《伊凡的戰爭》紀錄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俄羅斯砲灰的堅忍人性。——蒙特菲奧里(Simon Sebag Montefiore),《星期天電訊報》 要了解這個歐洲賴以誕生的混亂和悲劇,請讀《伊凡的戰爭》讓人難忘的記述。凱瑟林.梅里杜爾對紅軍士兵有恢弘的描繪。是這些士兵打敗第三帝國,創造出我們所繼承的歐洲。——鄧金(Boyd Tonkin),《獨立報》(Independent) 靠著這本絕佳的書,梅里杜爾將再一次贏得歷史學家的尊敬和俄羅斯人的感激。——丘奇(Michael Church),《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al Supplement) 自下到上講述了一個讓人錐心的故事。梅里杜爾對紅軍士兵和他們家人受苦情形的描繪不太可能有人能夠勝過。——瑟維斯(Robert Service),《史達林:一部傳記》(Stalin: A Biography)作者 精彩。獨一無二之作,對二戰中紅軍的驚人原創性記述,既是第一流的社會史,也是重要的軍事研究,為口述歷史和檔案研究結合之典範。它讓紅軍士兵活了過來。——佩恩(Stanley Payne),教授 《伊凡的戰爭》是恢弘的成就。它顯示出梅里杜爾有能力為戰爭的恐怖提供扣人心弦的敘述,不致讓大戰的各種部署調度模糊了畫面。她以巨大的權威和清晰把極為豐富的材料組織起來。——麥克貝恩(Barclay McBain),《先驅報》(Herald) 〔梅里杜爾〕撬開了一直把這段歷史隱藏起來的鎖。透過辛勤研究檔案、日記和書信,透過對老兵進行得來不易的訪談,她把紅軍士兵們的戰爭活現了起來……任何人想要了解該時代的歷史或了解奠基於該歷史的現代俄羅斯,這書都是不可不讀。梅里杜爾女士前一部作品《石頭之夜》是探討俄國人如何面對死亡與痛苦的不刊之書。現在,藉著她對人性的敏銳感受,她對俄國語言與文化的豐富知識,加上她對俄國(和德國)資料的深入研究,共同創造出一部深具價值的續集。——《經濟學人》(Economist) 了不起……〔梅里杜爾〕讓人驚心動魄地直接經驗到戰時經驗——不只是士兵們的經驗,而且還有他們妻子和家人(常常是處於德國佔領之下)的經驗……這書既重要又筆力萬鈞。——麥卡錫(Sean McCarthy),《蘇格蘭人》(Scotsman) 目錄:前言:真實的戰爭故事第一章 邁著革命的步伐前進 第二章 一場燒遍世界的火 第三章 災難撲翅 第四章 戰爭的黑路 第五章 一磚一瓦地 第六章 一片成為荒場的土地 第七章 願兄弟情誼得祝福 第八章 狂喜、悲痛和汗血 第九章 掠奪屍體 第十章 老劍入鞘 第十一章 我們記得一切 大事年表 資料來源說明 注釋 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