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臺味原來如此 | 拾書所

喔!臺味原來如此

$ 394 元 原價 499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臺菜天后的常民食物考|

跟著作者的偵探腳步,
行走臺灣、廈門、漳州、泉州、馬來西亞等地,
歷時八年的追味尋訪,深入餐館、小吃店與民間廚房,
揭開常民食物跨越地域的風味流轉。


「雞卷」,是源自形狀還是餡料命名?
臺灣擔仔麵、廈門蝦麵、檳城福建麵,原來是三胞胎?
從你家的潤餅包什麼配料,竟能窺見身世與家世?


豆花、蚵仔煎、鼎邊趖、牛肉麵、薑母鴨……這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菜色,是不是常常吃其然卻不知所以然?不確定它的身世、來源、講究、變遷,也不確定它是臺灣在地口味,還是由過往各處移民所帶來的融合風景?

一捲潤餅就像沒有文字的族譜,你家的潤餅會放燉高麗菜嗎?那麼可能與廈門有關聯;如果放大量豆芽菜,也許就跟福州有淵源;或者胡蘿蔔絲為家中潤餅必備,家族可能有人來自泉州。你從哪裡來?咬一口潤餅就知道了。

「傻瓜乾麵」也稱作福州乾麵,從地名證實了乾麵的出生地。究竟福州乾麵是如何變成傻瓜乾麵的呢?走一遭福州原鄉找答案,結果發現在地竟還有三乾!

臺灣食物的來由,與時空脈絡交織,更與過往華人的遷徙密不可分。作者帶著高度熱情,如同食物偵探循線追蹤,走訪臺灣、廈門、福州、漳州、泉州、檳城⋯⋯,細察常民飲食是如何順應當地民情,展現不同變化與吃法?風土滋味又怎麼融合翻轉?比對當地民間生活,發掘更多風味之後的豐盛風景。

藉由她的發現,讓我們看見食物背後隱形之線。下一次當這些美食入口時,除了滿足口腹之慾,對於食物,定能有更豐富的理解。

本書特色

✦ 臺味小吃的飲食身世,原來如此

麵線糊分糊派與清派?光餅裡夾什麼?沙茶醬有多少版本?一樣食物,從臺灣、福建、廣東到馬來西亞,有更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精彩面貌。

✦ 歷時八年親身走訪,跨越地域的風味追尋

實地走訪超過150個道地店家,橫跨5000公里以上的飲食路徑,探查食物在各地呈現的不同風味與含義,由此展開精彩的跨境風味大觀。

✦ 來一趟紙上的食物旅程,過足飲食閱讀癮

跟著作者腳步探查美味文化路徑,是一場滋味萬千的跨境之旅!經由活潑的圖文言述,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

資深飲食主編齊力推薦

「得知靜宜決定在疫情期間寫一本台灣食物與中國閩南原鄉關聯的書,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她有勇氣,有毅力,有恆心,來寫這樣的選題,可謂大功德。」
——李舒 《民國太太的廚房》作者

「靜宜以她十多年來飲食報導的敏感度與精準性,採訪考察、閱讀文獻,編織出食物的移民軌跡與後續變遷,且知道得越多她越謙卑,遂更一步一腳印的實際走踏,把在網路上查詢不到的相互關係與比對整理起來,讓人看得直呼過癮。」
——馮忠恬 《好吃》雜誌前副總編輯

盛情推薦

李昂 / 作家
何順凱 Kai Ho / Taïrroir主廚
林立青 / 《做工的人》作者
吳安琪 / TVBS主播
謝仕淵 /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鍾永豐 / 詩人
Hally Chen / 《遙遠的冰果室》作者

目錄:

推薦序
為食物尋根,亦是尋找自己/李舒
行走各地,一把理解自己的食物之鑰/馮忠恬
自序

【猜你會喜歡】
擔仔麵——擔仔麵有三胞胎?!
擔仔麵在臺灣已超過百年歷史,這款由鹼麵、蝦湯、蝦組成的麵,原本可能是三胞胎,它串連起了臺灣與廈門、檳城三地的關聯性,背後顯見的是閩南移民的分佈路線。
牛肉麵——牛肉麵是臺灣的?
牛肉麵的意義,在於它已經從外省人的鄉愁,轉變成一道本省人與外省人在飲食上有交集,象徵對彼此的認同並且產生集體記憶的食物。其他地方的牛肉麵又是如何的呢?
蚵仔煎——你以為蚵仔煎只是臺灣小吃嗎?
蚵仔煎不是臺灣限定,它很國際!隨著移民者腳步,版圖也隨之擴展,不同地區有不同詮釋蚵仔煎的方式——有的因移居而成「辣妹」,有的疑似因電視劇而變種。蚵仔煎是了解華人跨域小吃的第一步。
麵線糊——勾勾纏了多少地方?
北部有大腸蚵仔麵線、南部有蚵仔麵線,一糊派、一清派,兩者都能在閩南找到蹤跡;鹿港麵線糊又與泉州麵線糊的稱法一致,我們從麵線的線索裡,能發現臺灣與原鄉剪不斷理還亂的勾勾纏關聯。
割包——有想過「割」的意義嗎?
割包不只臺灣有,泉州人稱為虎咬獅,兩者風味還九成八相近。割包是少數被年輕人翻新重現的食物,而且揚名海外,你覺得割包能說明臺味嗎?
沙茶醬——醬料界的成吉思汗,臺灣醬料之王
這款從南洋到中國,再從中國潮汕到臺灣的醬料,版圖之大,是醬料界的成吉思汗。使用的配料從20多種到50多種皆有,有的要乾炒、有的要磨粉,炒製的火候也很重要,是明顯被低估的醬料啊。
豆花——搗碎吃或不搗碎吃?
豆花的鹹黨與甜黨,曾在網路上引發大戰16萬條評論,證明有人真心愛豆花。你愛吃豆花嗎?你知道光從搗碎或不搗碎,便能看出你來自何處?
土豆仁湯——臺灣的之一,廈門的唯一
對現在的臺灣人來說,土豆仁湯是甜湯底之一;對老廈門人來說,土豆仁湯是唯一。從兩地人對土豆仁湯的態度,發現臺灣人在飲食上有「這種」性格特質。

【猜你想知道】
雞卷——為什麼雞卷裡沒有雞?
雞卷橫跨福建、臺灣與新馬,這道食物上得了廳堂,也可以是路邊攤食物,我們不僅解開雞卷的身世之謎,還發現了它有個「五香肉捲」的手足。
傻瓜乾麵——福州乾麵為什麼到了臺灣稱為傻瓜乾麵,到底誰傻瓜?
看似越簡單的事,背後就越不簡單,如此純粹的麵想要脫穎而出,就得更往細節裡走才行,看這款一青二白乾麵如何奔馳在福州、臺灣與馬來西亞之間呢?
潤餅——一種可以讀出你身世的食物
每戶人家的潤餅料都不一樣,一捲潤餅就像沒有文字的族譜,記錄了你身世的密碼,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不用問算命仙,咬一口潤餅就知道了。
麵粉煎——叫法千百種 人見人愛的街頭點心
麵粉煎是一種平凡但不可忽視的存在,舉凡臺灣、中國閩南地區、香港、新馬、印尼等地都吃得到的街邊點心,並且變化出各種樣貌,有厚如棉被、有薄如紙張,有大如桌面、有小如手掌,它以最不張揚的方式,撫慰了各地人們的片刻時光。
汕頭火鍋——臺灣與汕頭的汕頭火鍋各自向前走
臺灣跟汕頭都有汕頭火鍋,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變化,汕頭往牛肉解剖的方向走,臺灣往沙茶配方方向走,兩者走向不同的路,你會愛哪一味呢?
薑母鴨——黑、白、乾、湯,四派薑母鴨各領風騷
薑母鴨是一個發跡於中國大陸、臺灣原創又於廈門發揚光大的食物,它在短短數十年產生戲劇化改變,讓我們看見食物的遊走,就如同大富翁桌遊一般,有時翻牌是命運、有時靠的是機會。

【猜你沒吃過】
鼎邊趖——福州人的飲食印記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福州人隨著移民腳步,在飲食版圖上留下許多記號,從福州到臺灣、東馬詩巫等地,鼎邊趖正是福州人存在的證明,只是鼎邊趖講究工藝,肯做、會做的人越來越少,在臺灣恐將消失。
滷麵——來頭不小,滷麵也分派系?!
話說滷麵好會跑,北從日本、臺灣、中國大陸,南到新馬都有滷麵的足跡,你知道臺灣滷麵還分為兩大派系嗎?兩方還各有來頭呢!
鹹飯——最純樸的家滋味
閩南鹹飯使用與土地相連的食材,氣味深入米飯中,貼近所有人,是真切的家滋味,每個人多有屬於自己的鹹飯記憶,而且必然牽動與家人的情感聯繫。
四果湯——真心為你好的甜湯
四果湯是一道夏日古味甜湯,你知道的四果湯指的是四款蜜餞、四種水果,還是以上皆非?來自泉漳的四果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配料,會發現古人是這樣用心地為你好。
光餅——有福州人的地方,就有光餅的蹤跡
光餅與其他餅最大的不同,在於能以繩貫穿,這條線穿越歷史與地理,串起四百多年前的戚繼光,串起福州、臺灣與詩巫,串起現代與過去的對話。
貢糖——一顆牽動漳州、廈門、臺灣、金門與南洋的甜點
一顆貢糖,描繪出廈門人的生活日常、漳州人的驕傲,勾勒出臺灣離島近代軍事史,還揭開了一段金僑的南洋移民史。

本書店家資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