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 | 拾書所

12種場域的藝術治療實務與觀點分享

$ 435 元 原價 550

書籍詳介

內容簡介:

第一部集結臺灣藝術治療各場域實務的重要指南
從幼兒、青少年到成人,從小學、大學校園到普羅學習團體,
從個人到家族,從家庭到社群,從社區、校園到病房,從視障、特殊青少年、安寧療護到家暴創傷,
12位資深藝術治療師精闢說明藝術治療工作重點,並佐以重要理論、案例和媒材使用分析,是無私且珍貴的經驗分享!

究竟什麼是藝術治療?藝術治療師跟諮商心理師是一樣的嗎?臺灣的藝術治療工作發展到什麼程度?藝術治療工作目前在哪些場域較常見?

以藝術為助人工作的主體,聽起來是個浪漫的工作模式,實際上卻具有嚴謹的工作內涵。人們也許很難理解,不就創作和分享,看著、陪著心情就好了?藝術創作是治療情境中的涵容工具,涵容了創作者意識之下的想法,潛意識裡的感受,以及一些複雜心智運作之後的內容,需要透過探索才能明白的潛意識意識化之內容。

不少人以為畫圖後的分享,心裡有什麼都彷彿可以透過藝術解決了。故事沒有這麼簡單,當創作過程不強調技巧而強調內在感受的表達,又必須要能讓工作對象自在的「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營造安全而能讓工作對象自發創作的情境,藝術治療師這個職業可以說隨時得要靠靈巧的創意,在理論架構之下靈活應變。

本書中的三大工作場域:學校、社區與醫療場域,都是目前臺灣執行藝術治療實務的機構中,最常加入藝術治療為工作方法的場域。12位擁有豐富經驗、理論背景扎實的藝術治療師,為在合於倫理撰述的條件之下,將自己多年用藝術為方法的心理工作方式記錄下來,以出版的形式與讀者分享,提供了寶貴的本土實務與觀點,是專業工作者與想要成為藝術治療專業者的必備參考。

〈專業推薦〉
中山醫藥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 王秀絨
臺北市立大學視覺藝術學系退休教授 陸雅青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賴念華
(依姓氏筆畫序)

目錄:

〈前言〉12位藝術治療師的實務故事     江學瀅

第一部 學校場域的藝術治療工作
 偏鄉國小輔導室的藝術治療
走出自信、自在,與自由          廖學加

 視障學生的藝術治療
看不見的眼,用心感受的世界        江芊玥

 大學校園的藝術治療
在一方天地之間探索與認識自我       蔡汶芳

 藝術治療學習團體
普羅大眾的藝術治療學習團體        江學瀅

第二部 社區場域的藝術治療工作
 社區幼兒的藝術治療
從創造發展內在自我            楊舜如

 特殊青少年藝術治療
阿德勒取向的特殊青少年藝術治療      黃暄文

 家庭暴力創傷藝術治療
以社區為導向在家庭暴力創傷復原的藝術治療 黃凱嫈

 家族/伴侶藝術治療
家庭關係裡的藝術治療           朱惠瓊

第三部 醫療場域的藝術治療工作
 兒童癌症藝術治療
在生命的荊棘處繫上悲歡的色彩──兒童癌症病房的床邊藝術治療 林曉蘋

 高週轉率兒童病房的藝術治療
看見限制下的無限可能性          金傳珩

 安寧療護中的藝術治療
最後藝哩路──在安寧緩和療護遇見藝術治療 王華雯

 成人精神科的藝術治療
做自己命運的創作             范維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