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詳介 |
內容簡介:藉由國際醫療援助,不僅讓台灣被世界看見,也讓參與者有所成長與收穫!國際醫療交流最大的意義就是將醫學的人道精神發揮到極致, Taiwan Can Help,台灣在半世紀以前就做到了! 醫療交流的影響力,有時難以想像,也無法用量化數據來評估。 不僅治療疾病、不只交流醫療技術,更是交流一份情感與友誼。 那些年,我們都曾參與臺大醫療外交的經驗分享 侯勝茂/現任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 這本書不僅記載臺大醫院的國際醫療史,更見證台灣的醫療外交歷程,我有幸參與其中,收穫滿滿!也衷心期盼所有的醫師在行醫歷程中,能利用適當時間去海外或偏鄉服務,嘗試接受不同的挑戰,讓視野更加宏觀。 林芳郁/現任亞東醫院院長&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前臺大醫院、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這本書不僅讓我重溫當年很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體會一個好的醫生成長所需要的勇氣與毅力,更學習到一個經營者所需要的擔當與格局!很值得推薦給所有的醫療同仁閱讀,相信會讓您大有收穫,甚而找回從醫的初衷! 陳明豐/前臺大醫院院長 欣聞臺大醫院出版國際醫療專書,紀念五十餘年來為國際社會、健康福祉與醫療外交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與心路歷程;身為過去臺大國際醫療團隊的一員,深感榮耀也感觸良多,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年輕醫師願意為國際醫療付出心力! 何弘能/現任台北醫學大學總顧問&前臺大醫院院長 這些國際醫療外交經驗,讓我們從中學習知道,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醫療需求、我們可以怎麼幫忙才能到位,而不是單方面用我們的想法去思考,這樣醫療外交的成功機會才會比較高。 本書章節重點: [總策劃序〕讓回憶成為歷史 [前 言〕發揮人道精神,展現台灣軟實力 [第 1 章〕半世紀醫療援助緣起—利比亞 [第 2 章〕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第 3 章〕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第 4 章〕千里之外大漠交流情—蒙古國 [第 5 章〕攜手產業共進新南向—印尼 [第 6 章〕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結 語〕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 目錄:目錄推薦序1 讓無國界的醫療交流一直存續下去/侯勝茂 推薦序2 極其珍貴的醫療外交經驗/林芳郁 推薦序3 醫療外交是值得推動的事/陳明豐 推薦序4 國際醫療幫助他國,也有益醫師成長/何弘能 總策劃序 讓回憶成為歷史/吳明賢 前 言 推動國際醫療,展現台灣軟實力/婁培人 結 語 實踐人道精神,重新思考醫學的本質/朱家瑜 第1章 半世紀醫療外交緣起—利比亞 利比亞醫療服務大事紀 5位醫師負責兩百張病床,忙到沒日沒夜 醫師必須「十項全能」,隨時互相支援 有了台灣醫師,利比亞病人不用再遠赴義大利 遇見火爆少年格達費 歐洲進修,影響一生 醫療外交尖兵,讓台灣名揚異域 第2章 伊斯蘭東西文化交會—沙烏地阿拉伯 中沙醫療團大事紀 「愈是疼愛的孩子,愈要讓他接受訓練」 自告奮勇,迎向充滿未知數的挑戰 用實力贏得肯定,促成中沙醫療交流 建立制度、培育人才,才能真正讓民眾受益 文化衝擊大,尊重、包容創造雙贏 共用杯子喝飲料,尊重不同風俗 久旱逢甘霖,民眾淋雨狂歡 什麼病都看,練出全才 「聯合國」般的環境,年輕醫師快速成長 接觸歐洲醫學發展,拓展視野 學習承擔責任,從醫師蛻變為經營者 第3章 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越南 臺越醫療大事紀 台灣醫療實力堅強,國際交流開步走 臺大醫院技術轉移,越德醫院成為越南移植醫學重鎮 病患重獲新生,視臺大醫院醫師為貴人 傾囊相授不藏私,給釣竿也給漁網 術前溝通,術後協助照顧病人 團隊來臺大醫院受訓,深度學習有效率 搶救心跳,面對複雜疾病不再束手無策 前一天在臺大醫院開刀,第二天在越南開刀 肺臟移植難度高,最晚發展 親自上刀,才是真正的學習 傳授protocol,基礎工程第一步 教整個團隊,不是只教一個人 那一晚,真希望有哆啦A夢的任意門 從臨床到研究全面提升,交流更有意義 學會變通,提供當下環境中最好的醫療 為病人著想,提供多種選擇 看到一張病床擠3個病人,才知台灣人多幸福 臺越相隔千里,藉醫療交流搭起友誼之橋 BOX 臺越交流幕後推手,從頭到尾全都顧 BOX 「NTUH-HOPE」臺越醫療交流計畫 第4章 千里外大漠醫療交流—蒙古國 臺蒙醫療交流大事紀 供需相符,資源才能發揮效益 有呼吸器卻沒有供氧系統,基礎建設待建立 腎臟切片過程驚險,病人痛到大叫 完成蒙古國第一例內視鏡修補耳膜手術 臺蒙醫師合作完成兒童聽損的基因研究 蒙古國中風死亡率高,協助成立第一個腦中風中心 手把手示範教學,醫護人員能力大增 多管齊下,降低中風風險 常見風濕性心臟病,像過去的台灣 解決眼前的病痛,也培養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蒙古醫師認真學習,弄懂每一個「為什麼」 學會技術也要發揮所長,才能真正造福當地民眾 地大無法常就醫,設計適合的醫療模式 護理師輪流支援,長達半年 分享衛教經驗,發揮護理師強項 突破語言障礙,交流更順暢 從善如流,蒙古醫院也有活力走廊 生殖醫學交流的經驗與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打排卵針到懷孕後追蹤,從頭教到尾 軟硬體同時到位,成功率才會提高 傳承經驗,讓更多人受惠 互派團隊,交流模式成功 教技術容易,建立文化難 病歷在病人手上,醫師難整合 國際交流拓展視野,也看到城鄉差距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醫師能幫多少忙?政治改革才是根本 第5章 新南向攜手產業共進—印尼 臺印醫療交流大事件 響應新南向政策,深耕臺印醫療交流 一封來自印尼的電子郵件,意外促成交流 印尼醫師學習超音波,測量唇顎裂孩童的吞嚥功能 長短腳的孩子經手術、復健,又能踢球了 建構緊急醫療系統,搶救垂危生命 想成功移植器官,不能只靠外科醫師 團隊完整學習,才可能發展移植醫學 台灣基層醫療普及,膽道閉鎖有機會治療成功 膽道閉鎖的印尼幼兒,等不到未來 兩個孩子來台移植肝臟,重獲新生 兵分兩路,推動國際醫療 遊戲中學習跨科合作,提升效率 護理團隊快速補位支援,解決問題 不只學醫術,更重要的是醫院管理 藉醫療交流傳遞思想與行為的DNA 把價值觀與信念留在異國,影響力難以估計 培訓當地醫護人員成為種子教官 分享制度與經驗,臺灣當仁不讓 移植台灣經驗並非易事 出發點單純,收穫反而出乎意料 有能力,就應該回饋國際 BOX 半世紀醫療外交耕耘,新時代國際舞台增輝 BOX 善盡世界公民責任,讓他國因台灣而改變 第6章 火山下婦幼健康提升—瓜地馬拉 臺瓜醫療交流大事件 訓練當地醫護擔任種子教官,才能永續經營 同步提升軟硬體,搶救新生兒 看到助產士接生,彷彿時光倒流 「人」是最重要的資源 臺大醫院代訓瓜國護理師,回國後就能開班授課 不是幫忙接生,而是幫忙找出問題 提升醫療水準,需要在地醫護自發投入 先確保母子均安,再改善開刀技術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 在地醫護求知欲強,討論熱絡 產婦集中,感染風險令人擔憂 黃金1分鐘,從鬼門關救回小生命 小孩不是大人的翻版,新生兒也不是兒童的縮小版 交流新觀念,深化夥伴關係 產房有兒科醫師輪值,值得台臺灣借鏡 中醫醫人,上醫醫國 生平第一次,由學員頒發感謝狀 凡事起頭難,改善生產死亡率需30年 臺瓜雙方共同努力,才看得到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