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eong-Hee Kim
系列: 社會科學研究34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25
ISBN: 9789861918440
頁數: 480
系列: 社會科學研究34
出版社: 心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12/25
ISBN: 9789861918440
頁數: 480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研究與參考書籍,它巧妙地處理了敘說研究的複雜性理論與哲學基礎。但同樣重要的是,它透過充滿個人軼事的開放與對話風格將複雜的學術性加以奠基與人性化,同時用了許多研究實務的具體例子以進一步促進其效能。這是一項卓越的成就。」
——Tom Barone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榮譽教授
本書詳細介紹敘說探究的哲學性基礎、研究設計的準則與倫理議題、敘說研究類型、敘說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詮釋方法、進行敘說研究的實務議題以及敘說探究在不同學科中的應用。本書在上述這些主題都綜融了理論與實例說明,可以幫助讀者對敘說探究建立基礎性的認識與理解、發展多元與全面的研究觀點,進而落實研究構想與加以意義化。
除了研究與理論性的價值,本書豐厚人文底蘊的思維,可以激發讀者進行反身關照,以成為一位更具有「人味」的研究者。
——Tom Barone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榮譽教授
本書詳細介紹敘說探究的哲學性基礎、研究設計的準則與倫理議題、敘說研究類型、敘說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詮釋方法、進行敘說研究的實務議題以及敘說探究在不同學科中的應用。本書在上述這些主題都綜融了理論與實例說明,可以幫助讀者對敘說探究建立基礎性的認識與理解、發展多元與全面的研究觀點,進而落實研究構想與加以意義化。
除了研究與理論性的價值,本書豐厚人文底蘊的思維,可以激發讀者進行反身關照,以成為一位更具有「人味」的研究者。
作者簡介
Jeong-Hee Kim
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課程與教學學系副教授。Kim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敘說探究者,研究聚焦在學校系統內的人們,對其故事進行現象學的理解,致力於為課程研究與教師培育此領域帶來新知。她曾經獲得兩個獎項—由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敘說研究組於2007年頒發的「傑出敘說研究文章獎」及2009年的「傑出敘說理論文章獎」。她也在2011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教育學院頒發「教師研究/創意活動卓越獎」。她近期的著作發表在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與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這些期刊中。她目前在研究所教授課程理論、敘說探究與教育行動研究等課程。
堪薩斯州立大學(Kansas State University)課程與教學學系副教授。Kim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敘說探究者,研究聚焦在學校系統內的人們,對其故事進行現象學的理解,致力於為課程研究與教師培育此領域帶來新知。她曾經獲得兩個獎項—由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ERA)敘說研究組於2007年頒發的「傑出敘說研究文章獎」及2009年的「傑出敘說理論文章獎」。她也在2011年獲得堪薩斯州立大學教育學院頒發「教師研究/創意活動卓越獎」。她近期的著作發表在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與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這些期刊中。她目前在研究所教授課程理論、敘說探究與教育行動研究等課程。
內容目錄
Chapter 1 將敘說探究放置於跨學科脈絡中
科學研究與質性研究相伴而生
敘說探究
什麼是敘說? ■ 什麼是故事?
不同學科中的敘說探究
心理學學科中的敘說探究:「心理學即敘說」 ■ 法律學科中的敘說探究:促進對立性故事 ■ 醫學學科中的敘說探究:發展敘說能力 ■ 教育學科中的敘說探究:探索生活經驗
關於敘說探究的一些警示
敘說探究是跨學科的協同機制
學習在跨學科脈絡中成為敘事者
結語:一顆掉落的蘋果
Chapter 2 敘說探究的哲學性/理論性基礎
理論的角色
哲學性/理論性/詮釋性的典範
理論與敘說探究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的起源 ■ 批判理論的再製 ■ 批判理論從再製到抗拒 ■ 重新概念化批判理論與敘說探究
批判種族理論
批判種族理論的歷史 ■ 批判種族理論的特徵 ■ 批判種族理論的分支 ■ 批判種族理論的未來 ■ 批判種族理論與敘說探究
女性主義理論
自由女性主義理論 ■ 批判女性主義理論 ■ 女性主義理論的多元交織性
現象學
探索現象學知識的方法 ■ 詮釋現象學 ■ 現象學與敘說探究的復興
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
結構主義之後 ■ 尼采對後結構主義的影響 ■ 德勒茲(1925-1995):塊莖式思維 ■ 塊莖式思維與敘說探究 ■ 傅柯(1926-1984):權力關係的分析 ■ 傅柯取向與敘說探究 ■ 德希達(1930-2004):對正義的解構 ■ 後結構主義與敘說探究
杜威的經驗理論
巴赫汀的小說性理論
史詩與小說 ■ 複音 ■ 時空體 ■ 嘉年華
結語:沒有削足適履的理論
Chapter 3 敘說研究設計:投入美學遊戲
投入美學遊戲
人文取向研究的準則
學習敘說性思考
播種前先整地:回顧文獻
發展「好」的研究問題
想像研究者—參與者的關係:從「間諜」到「朋友」
敘說探究的倫理議題
實務中的倫理或微觀倫理 ■ 實務中的敘說倫理 ■ 透過反思發展實踐智慧(倫理判斷)
質性寫作或科學性寫作
將敘說寫作想像成美學遊戲
創造虛擬真實/逼真性 ■ 忠實呈現被述說的故事 ■ 敘說探究者的聲音 ■ 培養敘說想像
結語:你的心歸屬於何處
Chapter 4 敘說研究類型:讓故事應運而生
敘說探究者就像一位助產士
敘說研究類型
自傳式敘說探究
自傳 ■ 自傳式民族誌
傳記式敘說探究
教化小說 ■ 生命故事/生命歷史 ■ 口述歷史
藝術為本的敘說探究
類型模糊的起源 ■ Eisner與Barone的藝術為本研究
文學為本的敘說探究
創造性非虛構小說與短篇小說 ■ 虛構小說與長篇小說
視覺為本的敘說探究
攝影敘說 ■ 影像發聲 ■ 檔案照片 ■ 數位敘事
結語:模糊類型
Chapter 5 敘說資料蒐集方法:發掘故事
敘說思維
訪談邏輯
知後同意書 ■ 保密 ■ 抽樣與飽和 ■ 信任與關係建立
質性訪談類型
敘說訪談
生命故事訪談/傳記式訪談 ■ 敘說訪談階段 ■ 敘說訪談問題 ■ 雙句型技巧
田野工作
接觸研究現場 ■ 觀察的藝術—也稱為專注 ■ 觀察者的矛盾
人為飾物:珍奇櫃
視覺資料
(數位)檔案資料
結語:發掘故事作為資料
Chapter 6 敘說資料分析與詮釋:與資料「調情」
調情
質性資料分析
理論化敘說資料分析和詮釋
敘說意義 ■ 敘說平順化 ■ 忠實的詮釋與懷疑的詮釋
敘說資料分析的方法
Polkinghorne的敘說分析與敘說式分析 ■ Mishler模式的敘說分析 ■ Labov模式與其他分析法 ■ 與Polkinghorne、Mishler 和 Labov調情
敘說探究類型的敘說分析
視現象與方法為敘事的分析:廣化、深化與再故事化 ■ 自傳式民族誌的分析 ■ 教化小說的分析:個人成長的故事 ■ 傳記式敘說探究的分析 ■ 藝術為本之敘說探究的分析
結語:敘說分析與詮釋的多樣性
Chapter 7 敘說尾聲:敘說意義的理論化
尾聲
研究署名
回答「那又怎樣?」的問題
「渴望」觀眾
避免史詩般的結尾
研究發現的理論化
種下社會正義的種子
成為《一千零一夜》的雪赫拉莎德
結語:故事持續中
Chapter 8 敘說探究的重要議題
注視萬花筒
矛盾的故事:羅生門效應
鄰里型研究的誘惑
反思性
主觀式、告解式反思性 ■ 反思性的矛盾:這是誰的故事? ■ 反思性即反思式練習:自我是關照的客體 ■ 透過跑馬場式教學進行反思式練習的實例
就地拼裝和就地拼裝者
李維史陀對就地拼裝和就地拼裝者的運用 ■ 跨學科質性研究的就地拼裝 ■ 敘說探究者是就地拼裝者
「小」故事
生活敘說:「小」故事的起源
敘事即演出
結語:挑戰敘說探究的極限
Chapter 9 敘說探究實例:將理論付諸實務
現象與方法的敘說探究實例
口述歷史的敘說探究實例
生命故事的敘說探究實例
自傳式民族誌的敘說探究實例
創造性非虛構小說的敘說探究實例
虛構小說的敘說探究實例
結語:學習成為敘事者
Chapter 10 後記
詞彙表
參考文獻
科學研究與質性研究相伴而生
敘說探究
什麼是敘說? ■ 什麼是故事?
不同學科中的敘說探究
心理學學科中的敘說探究:「心理學即敘說」 ■ 法律學科中的敘說探究:促進對立性故事 ■ 醫學學科中的敘說探究:發展敘說能力 ■ 教育學科中的敘說探究:探索生活經驗
關於敘說探究的一些警示
敘說探究是跨學科的協同機制
學習在跨學科脈絡中成為敘事者
結語:一顆掉落的蘋果
Chapter 2 敘說探究的哲學性/理論性基礎
理論的角色
哲學性/理論性/詮釋性的典範
理論與敘說探究
批判理論
批判理論的起源 ■ 批判理論的再製 ■ 批判理論從再製到抗拒 ■ 重新概念化批判理論與敘說探究
批判種族理論
批判種族理論的歷史 ■ 批判種族理論的特徵 ■ 批判種族理論的分支 ■ 批判種族理論的未來 ■ 批判種族理論與敘說探究
女性主義理論
自由女性主義理論 ■ 批判女性主義理論 ■ 女性主義理論的多元交織性
現象學
探索現象學知識的方法 ■ 詮釋現象學 ■ 現象學與敘說探究的復興
後結構主義/後現代主義/解構
結構主義之後 ■ 尼采對後結構主義的影響 ■ 德勒茲(1925-1995):塊莖式思維 ■ 塊莖式思維與敘說探究 ■ 傅柯(1926-1984):權力關係的分析 ■ 傅柯取向與敘說探究 ■ 德希達(1930-2004):對正義的解構 ■ 後結構主義與敘說探究
杜威的經驗理論
巴赫汀的小說性理論
史詩與小說 ■ 複音 ■ 時空體 ■ 嘉年華
結語:沒有削足適履的理論
Chapter 3 敘說研究設計:投入美學遊戲
投入美學遊戲
人文取向研究的準則
學習敘說性思考
播種前先整地:回顧文獻
發展「好」的研究問題
想像研究者—參與者的關係:從「間諜」到「朋友」
敘說探究的倫理議題
實務中的倫理或微觀倫理 ■ 實務中的敘說倫理 ■ 透過反思發展實踐智慧(倫理判斷)
質性寫作或科學性寫作
將敘說寫作想像成美學遊戲
創造虛擬真實/逼真性 ■ 忠實呈現被述說的故事 ■ 敘說探究者的聲音 ■ 培養敘說想像
結語:你的心歸屬於何處
Chapter 4 敘說研究類型:讓故事應運而生
敘說探究者就像一位助產士
敘說研究類型
自傳式敘說探究
自傳 ■ 自傳式民族誌
傳記式敘說探究
教化小說 ■ 生命故事/生命歷史 ■ 口述歷史
藝術為本的敘說探究
類型模糊的起源 ■ Eisner與Barone的藝術為本研究
文學為本的敘說探究
創造性非虛構小說與短篇小說 ■ 虛構小說與長篇小說
視覺為本的敘說探究
攝影敘說 ■ 影像發聲 ■ 檔案照片 ■ 數位敘事
結語:模糊類型
Chapter 5 敘說資料蒐集方法:發掘故事
敘說思維
訪談邏輯
知後同意書 ■ 保密 ■ 抽樣與飽和 ■ 信任與關係建立
質性訪談類型
敘說訪談
生命故事訪談/傳記式訪談 ■ 敘說訪談階段 ■ 敘說訪談問題 ■ 雙句型技巧
田野工作
接觸研究現場 ■ 觀察的藝術—也稱為專注 ■ 觀察者的矛盾
人為飾物:珍奇櫃
視覺資料
(數位)檔案資料
結語:發掘故事作為資料
Chapter 6 敘說資料分析與詮釋:與資料「調情」
調情
質性資料分析
理論化敘說資料分析和詮釋
敘說意義 ■ 敘說平順化 ■ 忠實的詮釋與懷疑的詮釋
敘說資料分析的方法
Polkinghorne的敘說分析與敘說式分析 ■ Mishler模式的敘說分析 ■ Labov模式與其他分析法 ■ 與Polkinghorne、Mishler 和 Labov調情
敘說探究類型的敘說分析
視現象與方法為敘事的分析:廣化、深化與再故事化 ■ 自傳式民族誌的分析 ■ 教化小說的分析:個人成長的故事 ■ 傳記式敘說探究的分析 ■ 藝術為本之敘說探究的分析
結語:敘說分析與詮釋的多樣性
Chapter 7 敘說尾聲:敘說意義的理論化
尾聲
研究署名
回答「那又怎樣?」的問題
「渴望」觀眾
避免史詩般的結尾
研究發現的理論化
種下社會正義的種子
成為《一千零一夜》的雪赫拉莎德
結語:故事持續中
Chapter 8 敘說探究的重要議題
注視萬花筒
矛盾的故事:羅生門效應
鄰里型研究的誘惑
反思性
主觀式、告解式反思性 ■ 反思性的矛盾:這是誰的故事? ■ 反思性即反思式練習:自我是關照的客體 ■ 透過跑馬場式教學進行反思式練習的實例
就地拼裝和就地拼裝者
李維史陀對就地拼裝和就地拼裝者的運用 ■ 跨學科質性研究的就地拼裝 ■ 敘說探究者是就地拼裝者
「小」故事
生活敘說:「小」故事的起源
敘事即演出
結語:挑戰敘說探究的極限
Chapter 9 敘說探究實例:將理論付諸實務
現象與方法的敘說探究實例
口述歷史的敘說探究實例
生命故事的敘說探究實例
自傳式民族誌的敘說探究實例
創造性非虛構小說的敘說探究實例
虛構小說的敘說探究實例
結語:學習成為敘事者
Chapter 10 後記
詞彙表
參考文獻
ISBN: 978986191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