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惠婷
系列: 入門教科書系列
出版社: 新學林出版
出版日期: 2019/09/06
ISBN: 9789574369379
系列: 入門教科書系列
出版社: 新學林出版
出版日期: 2019/09/06
ISBN: 9789574369379
內容簡介
本書特色
建構刑法總則體系脈絡與基礎理論是主要目的,含犯罪論與競合論。系統地剖析犯罪架構,透過案例理解深奧學理,讓刑法不會艱澀難懂,增添學習樂趣。同時輔以相關實務判決,掌握刑法實然面,再藉由解題範例,學習答題重點與技巧。最後選錄歷年國考相關題型,讓讀者進行自我檢驗,故本書具有多元功能,可提升讀者刑法邏輯推理能力。
建構刑法總則體系脈絡與基礎理論是主要目的,含犯罪論與競合論。系統地剖析犯罪架構,透過案例理解深奧學理,讓刑法不會艱澀難懂,增添學習樂趣。同時輔以相關實務判決,掌握刑法實然面,再藉由解題範例,學習答題重點與技巧。最後選錄歷年國考相關題型,讓讀者進行自我檢驗,故本書具有多元功能,可提升讀者刑法邏輯推理能力。
作者簡介
黃惠婷
學歷:
1984中央警官學校法學士
1992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碩士
1996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
初版序
個人教授刑法課程歷二十餘載,期間不斷更新授課講義,然近年來有感於個人出版的三冊刑法案例研習書,對初學刑法者不易入門,因此決定出版刑法教科書,讓進入法律領域的學子能瞭解刑法體系,而不會將之視為畏途。刑法探究人的行為,從行為可窺知人性,這是刑法令人著迷之處,卻也是與惡的距離最近,期待透過本書讓讀者對刑法產生興趣。
本書內容以個人授課的刑法總則講義為藍本,範圍限於犯罪論與競合論,逐章介紹刑法基本概念與各種理論,輔以實例增加學習樂趣。其次,對於法律系學生而言,畢業後能任職於法律相關領域是學以致用,而參加國家考試往往是首選,故本書儘量蒐集相關的經典實務判決,讓讀者在應考時掌握司法實務見解,作答時與學者觀點併陳比較。不同於個人的刑法案例研習書,本書多以客觀角度呈現,少有鮮明的個人立場,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建立刑法的基本觀念。有別於一般教科書的是,本書對於在考場上常出現的申論題型,於各章中試擬解題範例供參考,最後附上歷年來相關的國家考試題目,請讀者不要略過自我測驗,本書附有重點提示。由於個人能力與時間有限,無法博覽各類專書與專文,闕漏或錯誤自屬難以避免,尙祈讀者指正。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感謝先生英淙的支持及女兒玨安的校閱,對許鐽騰與陳右銘學隸的製圖協助,在此表達謝意,而父母恩重如山,謹以本書致意。
黃惠婷 2019年於華亞
學歷:
1984中央警官學校法學士
1992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碩士
1996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
初版序
個人教授刑法課程歷二十餘載,期間不斷更新授課講義,然近年來有感於個人出版的三冊刑法案例研習書,對初學刑法者不易入門,因此決定出版刑法教科書,讓進入法律領域的學子能瞭解刑法體系,而不會將之視為畏途。刑法探究人的行為,從行為可窺知人性,這是刑法令人著迷之處,卻也是與惡的距離最近,期待透過本書讓讀者對刑法產生興趣。
本書內容以個人授課的刑法總則講義為藍本,範圍限於犯罪論與競合論,逐章介紹刑法基本概念與各種理論,輔以實例增加學習樂趣。其次,對於法律系學生而言,畢業後能任職於法律相關領域是學以致用,而參加國家考試往往是首選,故本書儘量蒐集相關的經典實務判決,讓讀者在應考時掌握司法實務見解,作答時與學者觀點併陳比較。不同於個人的刑法案例研習書,本書多以客觀角度呈現,少有鮮明的個人立場,主要目的是讓讀者建立刑法的基本觀念。有別於一般教科書的是,本書對於在考場上常出現的申論題型,於各章中試擬解題範例供參考,最後附上歷年來相關的國家考試題目,請讀者不要略過自我測驗,本書附有重點提示。由於個人能力與時間有限,無法博覽各類專書與專文,闕漏或錯誤自屬難以避免,尙祈讀者指正。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感謝先生英淙的支持及女兒玨安的校閱,對許鐽騰與陳右銘學隸的製圖協助,在此表達謝意,而父母恩重如山,謹以本書致意。
黃惠婷 2019年於華亞
內容目錄
初版序 1
參考文獻 29
第一章 導論 31
第一節 刑法的意義 31
第二節 刑法的性質與定位 31
第三節 刑法的任務與功能 33
第四節 刑法的主要基本原則 35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 43
第一節 時的效力 43
第二節 地的效力 46
第三節 人的效力 55
第三章 刑法上的行為 59
第一節 概念 59
第二節 行為理論 5
第三節 要件 61
第四節 非刑法上的行為 62
第五節 解題上的意義 64
第四章 犯罪結構與解題引導 67
第一節 解題基本概念 67
第二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 71
第三節 違法性 75
第四節 罪責性 76
第五節 區分不法與罪責的意義 77
第六節 犯罪結構圖 78
第七節 檢驗模式-以故意作為的既遂犯為例 79
第五章 犯罪型態 81
第一節 犯罪分類 81
第二節 行為樣態 89
第三節 犯罪群組的結構 93
第六章 客觀構成要件 95
第一節 因果關係認定的重要性 95
第二節 因果關係的認定 96
第三節 實務採相當因果關係 98
第四節 特殊情形 100
第五節 客觀歸責 103
第六節 職業上的風險歸責問題 107
第七節 解題範例 108
第七章 主觀構成要件與構成要件錯誤 113
第一節 刑事責任的前提 113
第二節 故意的意義 113
第三節 特別主觀要件 115
第四節 故意的類型 116
第五節 附條件的行為意思 123
第六節 構成要件錯誤 124
第七節 解題範例 137
第八章 違法性 141
第一節 意義與種類 141
第二節 正當防衛 142
第三節 緊急避難 161
第四節 依法令行為 168
第五節 其他阻卻違法事由 175
第六節 解題範例 184
第九章 罪責性 187
第一節 罪責原則 187
第二節 責任能力 187
第三節 原因自由行為 190
第四節 不法意識 200
第五節 罪責故意 206
第六節 寬恕與減免罪責事由 207
第七節 不法與罪責以外的可罰性要件 219
第八節 解題範例 222
第十章 阻卻違法事由錯誤 225
第一節 意義 225
第二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25
第三節 容許錯誤 232
第四節 雙重錯誤 235
第五節 關於構成要錯誤與禁止錯誤的型態 236
第六節 解題範例 238
第十一章 未遂犯 243
第一節 故意犯罪的行為階段 243
第二節 區分故意行為之各種階段的實益 246
第三節 未遂犯的意義與種類 247
第四節 未遂犯的處罰理由 248
第五節 普通未遂 250
第六節 不能未遂 264
第七節 迷信犯 279
第八節 幻覺犯 281
第九節 中止犯 283
第十節 準中止犯 299
第十一節 參與犯的中止犯 305
第十二節 陰謀犯與預備犯的中止問題 309
第十三節 解題範例 310
第十二章 正犯與共犯 313
第一節 基本概念 313
第二節 間接正犯 320
第三節 共同正犯 331
第四節 教唆犯 359
第五節 幫助犯 379
第六節 特別犯的參與問題 394
第七節 必要參與犯 397
第八節 解題範例 399
第十三章 過失犯 403
第一節 意義與類型 403
第二節 作為過失犯的構成要件 406
第三節 違法性 417
第四節 罪責性 419
第五節 特殊型態-加重結果犯 420
第六節 解題範例 426
第十四章 不作為犯 431
第一節 意義 431
第二節 種類 431
第三節 不作為與作為的區別 432
第四節 故意不作為犯的不法構成要件 438
第五節 過失不作為犯的不法構成要件 447
第六節 違法性與可期待性 449
第七節 不作為犯的錯誤問題 451
第八節 著手的認定 453
第九節 中止犯的適用 455
第十節 不作為犯的參與犯問題 458
第十一節 解題範例 463
第十五章 競合論 469
第一節 概說 469
第二節 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474
第三節 法律單數 489
第四節 想像競合 490
第五節 與罰前行為及與罰後行為 493
第六節 實質競合 494
第七節 結論 - 競合的判斷 494
參考文獻 29
第一章 導論 31
第一節 刑法的意義 31
第二節 刑法的性質與定位 31
第三節 刑法的任務與功能 33
第四節 刑法的主要基本原則 35
第二章 刑法的效力 43
第一節 時的效力 43
第二節 地的效力 46
第三節 人的效力 55
第三章 刑法上的行為 59
第一節 概念 59
第二節 行為理論 5
第三節 要件 61
第四節 非刑法上的行為 62
第五節 解題上的意義 64
第四章 犯罪結構與解題引導 67
第一節 解題基本概念 67
第二節 構成要件該當性 71
第三節 違法性 75
第四節 罪責性 76
第五節 區分不法與罪責的意義 77
第六節 犯罪結構圖 78
第七節 檢驗模式-以故意作為的既遂犯為例 79
第五章 犯罪型態 81
第一節 犯罪分類 81
第二節 行為樣態 89
第三節 犯罪群組的結構 93
第六章 客觀構成要件 95
第一節 因果關係認定的重要性 95
第二節 因果關係的認定 96
第三節 實務採相當因果關係 98
第四節 特殊情形 100
第五節 客觀歸責 103
第六節 職業上的風險歸責問題 107
第七節 解題範例 108
第七章 主觀構成要件與構成要件錯誤 113
第一節 刑事責任的前提 113
第二節 故意的意義 113
第三節 特別主觀要件 115
第四節 故意的類型 116
第五節 附條件的行為意思 123
第六節 構成要件錯誤 124
第七節 解題範例 137
第八章 違法性 141
第一節 意義與種類 141
第二節 正當防衛 142
第三節 緊急避難 161
第四節 依法令行為 168
第五節 其他阻卻違法事由 175
第六節 解題範例 184
第九章 罪責性 187
第一節 罪責原則 187
第二節 責任能力 187
第三節 原因自由行為 190
第四節 不法意識 200
第五節 罪責故意 206
第六節 寬恕與減免罪責事由 207
第七節 不法與罪責以外的可罰性要件 219
第八節 解題範例 222
第十章 阻卻違法事由錯誤 225
第一節 意義 225
第二節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 225
第三節 容許錯誤 232
第四節 雙重錯誤 235
第五節 關於構成要錯誤與禁止錯誤的型態 236
第六節 解題範例 238
第十一章 未遂犯 243
第一節 故意犯罪的行為階段 243
第二節 區分故意行為之各種階段的實益 246
第三節 未遂犯的意義與種類 247
第四節 未遂犯的處罰理由 248
第五節 普通未遂 250
第六節 不能未遂 264
第七節 迷信犯 279
第八節 幻覺犯 281
第九節 中止犯 283
第十節 準中止犯 299
第十一節 參與犯的中止犯 305
第十二節 陰謀犯與預備犯的中止問題 309
第十三節 解題範例 310
第十二章 正犯與共犯 313
第一節 基本概念 313
第二節 間接正犯 320
第三節 共同正犯 331
第四節 教唆犯 359
第五節 幫助犯 379
第六節 特別犯的參與問題 394
第七節 必要參與犯 397
第八節 解題範例 399
第十三章 過失犯 403
第一節 意義與類型 403
第二節 作為過失犯的構成要件 406
第三節 違法性 417
第四節 罪責性 419
第五節 特殊型態-加重結果犯 420
第六節 解題範例 426
第十四章 不作為犯 431
第一節 意義 431
第二節 種類 431
第三節 不作為與作為的區別 432
第四節 故意不作為犯的不法構成要件 438
第五節 過失不作為犯的不法構成要件 447
第六節 違法性與可期待性 449
第七節 不作為犯的錯誤問題 451
第八節 著手的認定 453
第九節 中止犯的適用 455
第十節 不作為犯的參與犯問題 458
第十一節 解題範例 463
第十五章 競合論 469
第一節 概說 469
第二節 行為單數與行為複數 474
第三節 法律單數 489
第四節 想像競合 490
第五節 與罰前行為及與罰後行為 493
第六節 實質競合 494
第七節 結論 - 競合的判斷 494
ISBN: 978957436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