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 拾書所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 753 元 原價 773
作者: 于國華.潘罡
系列: hello! design
出版社: 時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5/27
ISBN: 4712966627363
頁數: 816


內容簡介


《學美之旅》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只要每個人用心去觀看、專注感受,日常中的每個角落都能發現美。

2005年,于國華教授應大陸作家胡洪俠邀請,在深圳商報開闢專欄〈台北城記〉,每周用一篇千字的文章,介紹台灣風土人情。四年多的寫作,經歷兩百多個主題的磨練,學會用心觀察和感受生活,從城市日常的細節中尋找故事。「美」的主題,隱約埋藏在這些書寫台灣的城市故事中,成為傳遞訊息的主要脈絡。

2017年初,聯合報邀約以美感消費為主題撰寫專欄,成為他遍訪台灣的動機,記錄各種感動的人事物。2017年到2018年間,前往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學研究一年半,作者參與澳門政府推動的多項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期間應當地媒體「文創講壇」邀請,以社區文創和美感教育的主題,寫下多篇文章。當時每月一篇的《人間福報》專欄,也讓他得以同時關注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環境。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就是在這樣的寫作背景下,加上作者近年的美感學習心得,構成本書的主要結構和內容。于國華教授自承在美的領域,他是永遠的學徒,也始終走在探訪美的道路上,在不斷出發、回歸的內在生活旅程中,他重新審視文字、修整內容成書。經由書中的文字及影像紀錄,作者帶領讀者走訪台灣這座美麗島嶼和其它國家的不同角落,打開五感,體會生活中的美。書中提及的每一個地方,呈現的都不只是地方創生的動態節奏,更是一堂生活中的美感課。

作者希望藉由《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分享他走訪各地所接觸到的可愛人物、體驗到的美好事物,培育每一位讀者的生活美學思維,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雙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看當下、細細體會周遭,使美不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

│專文推薦│
朱宗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吳靜吉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廖仁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專業推薦│
林安鴻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辨人
林劭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張基義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簡靜惠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新審美經濟》

奇觀(Spectacle)、沉浸(Immersive Theatre)、可愛(Staging Cuteness)、振奮(Thymos)──從日常生活到理論思考,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
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並且正在改變世界!

◤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一些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包括劇場的沉浸式審美(immersive)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欣賞經驗;可愛(cuteness)及其相關授權商品提供消費大眾建構社交生活並獲得認同的契機;奇觀(spectacle)掙脫被預言的同質化窘境,在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中展現旺盛創造力;網際網路世界中尋求認同的振奮(thymos),也正改變社會結構與秩序。

◤美學、審美,不再侷限於美感闡釋與藝術哲學,是探索多樣的感性狀態,也不再侷限於傳統藝術領域,而是關注當代可能發生的所有審美經驗,包括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影音多媒體、資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形塑了新的感知模式、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經濟最主要驅動力,並邀請社會大眾以其心靈與感官創造性參與。

◤新的審美範疇是時代產物,它們不是阿多諾所形容的虛幻娛樂;相反地,它們如同美感、崇高、幽默等傳統範疇,都能帶來審美快感,某些極致狀態下,同樣激發出「燦爛的感性」,為生命開展出一個意義豐滿的超越境界。

◤當代文化產業商品與作品一如過往的文化藝術創作,消費者積極展現主動性,尋覓並建構多元審美價值的生活樣貌。

◤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吸引人一探究竟!

∣專文推薦∣
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林谷芳 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作者簡介


于國華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任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三屆董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澳門理工學院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秘書長,聯合報、民生報資深記者。
曾獲第十屆臺灣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2005年兩岸新聞報導獎等。出版《敲星擊月─擊樂明星成長記事》、《玲蘭清音─陳郁秀的人生行履》、《流留補償:基於生態博物館視野的鄉村文化產業研究》、《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等。

潘罡

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1988年起潘罡進入媒體與新聞界工作,期間曾受聘於新聞局擔任「金曲獎」評審委員、彰化縣政府演藝團隊評議委員、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文化部表演藝術扶植團隊評鑑委員、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監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亞太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兩岸文創促進中心執行主任等職位。曾獲2013年文化創意產業新聞報導獎、第17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佳作獎。2016年起開始擔任大學教職,並兼任《中國時報》、《旺報》文化評論專欄作家。相關文化著作包括《畫說人生》(甯文創出版)、《追尋光彩的音符》(時報出版)、《電影檔案:林青霞》(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委會出版);譯作有《歌劇的饗宴》(萬象圖書出版)、《巴哈傳》(萬象圖書出版)等。

主要工作資歷
1988—1991年 《影響電影雜誌》專題編輯、音樂編輯
1993—1995年 《聯合報》記者
1995—2008年 《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
2008—2010年 國家文化總會(現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2010—2014年 《旺報》文化副刊主任暨《兩岸傳媒》副總編輯
2014—2016年 《兩岸傳媒/文創》總編輯(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合辦)
2016—2018年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副教授
2018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言暨文學系文學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藝術管理碩士
北京大學 藝術學院文學哲學博士(Ph.D. in Literature)

內容目錄


《學美之旅》目錄
自序
推薦序
前言

壹、啟蒙
  1.美的旅程
  2.美在意象
  3.美在印象
  4.美在相印
貳、探尋
一、美在匠心
  1.ISM:每個人的主義
  2.洲南鹽場的「鹽承續」
  3.善循環的黑豆
  4.純情白米飯
  5.卡彿魯岸的莊嚴承諾
  6.市場的情味
  7.金弘的花生芝麻城堡
  8.巧克力的旅程:從全球化到台灣化
  9.非籠飼雞蛋的幸福口感
  10.情意是文字的重量
  11.修行媽媽的入味手藝
  12.憩陶:歡言得所憩,咖啡聊共揮
  13.由捨而得:安心豐收的蜜棗
  14.小番茄:青枝結紅金
  15.一年一次的芒果約會
  16.遊子返鄉蜂蜜情
  17.台灣圖案的美麗
  18.吃有機茶的紅玉雞
  19.日日好日曬麵人
  20.CURA PIZZA:加蚋仔的拿坡里
二、美在天地
  1.螢火蟲之春
  2.天地人的共生智慧
  3.埔里:人與蝴蝶的轉型共生
  4.有機農業來自生態情懷
  5.大鋤花間:自然的選民
  6.和松鼠搶收的咖啡
  7.黑纖米:腳踏實地的味道
  8.山裡的海味:泥火山豆腐
  9.一二○○度熟成的紅西瓜
  10.大自然的慈悲
  11.天貝之道:師法自然
  12.池上秋收:天地人的成全之美
  13.藍鵲家族守護的茶
  14.榴槤:逆天的美味
  15.沒有壓力的香菇
  16.餘甘子:與靈魂相結的食物
  17.萬物發酵,人間有笑
  18.動心如拂水,福地居福人
  19.小村遠遠,蕙心綿綿
  20.格格的蓮花:種在梯田,養在心田
三、美在人間
  1.一個人的晚餐
  2.再來一碗蜜豆冰
  3.藺子:玉指編藺草,情綿意更長
  4.啤酒涼夏夜
  5.戀戀紅茶香
  6.茶覺:茶味開啟的人生體驗
  7.跨越與融合:家的生命美學
  8.青草百寶:歷久彌新的群眾智慧
  9.燈燈相傳,心心相連
  10.娘惹料理風:海峽華人的文化再現
  11.未來市:美感的矩陣
  12.鹿野好茶:女兒的不懂,父親懂
  13.椰漿飯:餐盤上的族群融合
  14.刺鳥的浪漫碉堡
  15.酸柑茶:無用到大用
  16.真珠般華麗的蛋糕
  17.大山北月:校長在微笑
  18.膽識加文化,賣一碗雲吞麵
  19.鮮乳坊的白色革命
  20.醋有情,梅有義:一味情義萬里緣
四、美在城鄉
  1.認同碎裂在城市變貌中
  2.美在「有意的無意」
  3.迷途桃花源:那片最美的屋頂
  4.馬六甲找峇峇
  5.守望老街的地理學家
  6.欲望摩天輪
  7.華西街的身世與傳奇
  8.園林台北
  9.上海一片月,百街煙花響
  10.都市也要有慈悲
  11.夜市裡的百味人生
  12.市場裡的美學
  13.河岸夜騎
  14.愛人的小世界
  15.橫濱:記住自己的名字
參、美的學習
  1.每個鄉村都是學堂
  2.活在當下:開啟感官向自然學習
  3.藝術是開啟視野的媒介
  4.體驗與經驗之差
  5.美感教育必須啟發美感經驗
  6.返常與非常:藝術節與城鄉生活
  7.社區文創的基底在社區美學
  8.一封給孔子的信
肆、美美與共:美感社會的未來
  1.美的表達
  2.各美,美美,共美

後記
參考書目


《新審美經濟》目錄
推薦序
新審美經濟:數智時代文化產業研究的範式演化/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為新現象歸納,為新審美立言/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關於審美與美學定義
關於審美經驗的當代研究
審美經驗理論發展背景
審美對象與審美態度
關於文化工業的批判與反思
審美經驗再界定
審美經濟與浪漫主義
審美經濟與複製藝術
全面審美化時代
審美經濟理論提出
審美價值再界定
三位一體的審美經驗
審美快感的哲學分析
審美快感與移情作用
審美快感與心理距離
三種審美快感分類
審美快感的科學證據
第二章 新審美範疇
新審美範疇誕生背景
新審美範疇的科學證據
新審美範疇的相關文獻
本研究的新審美範疇
第三章 奇觀(spectacle)
奇觀的當代定義
奇觀的日常生活化
奇觀2.0
奇觀的古典定義
奇觀與奇妙(wonder)
影視與奇觀
奇觀與擬真美學
奇觀與崇高
第四章 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
劇場的沉浸式審美定義
沉浸式劇場的緣起
沉浸式劇場的經濟現象
第五章 可愛(cuteness)
可愛與前衛藝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