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六世紀宗教改革浪潮的衝擊,十七世紀的歐洲開始朝向社會文化多元開放的方向發展。然而,在新的道路未成、舊的蒺藜未除的時代,藝術、宗教與個人都避免不了要面對種種激烈的歷史衝擊,並試著在其中繼續摸索前進。
這本結合宗教文化史與藝術史的小書,希望透過林布蘭特這個深富啟發性的個例,帶領讀者深入探討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一,經歷過宗教改革浪潮的劇烈沖刷,歐洲近現代藝術與宗教如何找到繼續對話的基礎?第二,透過林布蘭特這位創造性格極為強烈的藝術家,檢視「個人」在剛開始走向多元化的歐洲社會文化環境中,必須面對的歷史情境。
林布蘭特對藝術創作始終保有真誠與堅持,敢於想像創新與勇於探索真我,這一切都為近現代荷蘭藝術文化的嶄新開創了里程碑。透過林布蘭特,荷蘭社會開始學習瞭解何謂「個人」的主體價值。只有當一個社會願意開始學習尊重、並且接受「個體」存在的差異性;願意肯定、並且欣賞一個真誠的創作主體在自己生命裡坦率揭露的心路歷程,成熟多元的近現代文化才算釘根在可以健康茁壯的堅實土壤上。且讓我們透過這本書的引領,一起走入林布蘭特宗教藝術作品向我們揭示的十七世紀歐洲社會文化。
作者簡介:
花亦芬德國科隆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現任國立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所)兼任副教授。獲得的學術榮譽包括:國立陽明大學教師學術卓越獎勵,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計畫。出版《藝術與宗教——義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繪畫特展圖錄》,以及譯註瑞士史家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本嘗試之作》。學術研究興趣主要在於歐洲藝術史、宗教史、文化史跨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