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 拾書所

消失的現代性:全球化的文化向度

$ 378 元 原價 420

餐桌上擺了一罐九百多元的高檔椰子油,冰冷的標籤說,原產地菲律賓,進口地卻是德國,也許它沒說的還有:罐子是保加利亞做的,標籤是台灣印的等等。全球化現象濃縮成一罐椰子油,出現在眼前,背後的故事卻仍然隱蔽著。真實與虛擬就這樣混種起來……。商品如此,文化更肆無忌憚地跨界了。《消失的現代性》為全球化的文化研究提出一全新框架,它指出想像在今日世界的作用具有現實的社會力量:想像不但為身分認同提供了新的資源,也為民族—國家(某些人認為其時代行將終結)的替代方案創造了新的動能。阿帕度萊審視了當今全球化時代——其特色是大眾遷移與電子媒介的孿生力量——還為大眾消費模式、多元文化主義論爭與族群暴力提出了嶄新的觀點。他也思索影像——生活風格的、大眾文化的或自我代表的——如何透過媒體而流通國際,且經常以(在影像原作者眼中)驚奇和有創意的方式為人所挪用。

作者簡介:

阿君.阿帕度萊(ArjunAppadurai)  現任紐約大學斯坦哈特(Steinhardt)學院文化、教育與人類發展學系教授。曾任新學院(TheNewSchool)全球倡議(GlobalInitiatives)資深導師、芝加哥大學人類學與南亞語言及文明教授、芝加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主持過芝大全球化計畫,並關切族群暴力與現代民族—國家領土形象的關聯方面議題。著作豐富,包括WorshipandConflictunderColonialRule(Cambridge,1981)、TheSocialLifeofThings(編者,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6)、Gender,GenreandPower(編者之一,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91)、FearofSmallNumbers(DukeUniversityPress,2006)。

譯者簡介:

鄭義愷  台大哲學所西洋哲學組碩士,碩士論文《謝勒的倫理學奠基:實質價值與位格的現象學倫理學》探索現象學作為社會理論的潛能。學術興趣為古典哲學、政治哲學、社會理論。譯有《傅柯說真話》(群學,2005)、《什麼是社會學》(群學,2007)、《臨終者的孤寂》(群學,2008)。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