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二○○三年五月一日,美國總統小布希正式宣佈對伊拉克的戰事告一段落後,另外一個戰場以外的戰爭也悄然開展了! 至今已過半年以上的時間,伊拉克的政治、社會與經濟情勢尚未處於穩定階段,依舊有不少美國大兵受到持續反抗的民兵與游擊隊恐怖主義式的襲擊,其傷亡人數卻直追正式戰爭中的傷亡人數。 未來美國如何還政於伊拉克人民、如何整建戰火殘缺的伊拉克家園,以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組成,都是中東和平發展的影響因素。 此次戰爭從三月二十日揭開序幕,到五月一日宣布終止,其間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比起二○○一年十月開展的美阿戰爭不到一個月就終止戰鬥行為,並儘速透過聯合國完成政權的合法交替,確有著天嚷之差異,其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在於美國太樂觀於戰後伊拉克之重建問題與伊拉克內部種族、派系與宗教之整合工作。 當然,開戰前英、美與歐洲盟國的歧見,不會因戰事告一段落後就船過水就無痕,至少美國尚須說服盟國有關其國際反恐政策的一貫性,此外,身陷有無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情報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卻必須要擔心政權的穩定與否。 這場戰爭明顯的是一發動戰爭容易,但是結束戰爭難的例證,也點明戰爭只是政治另外一種形式的延續,重點還是在於是否做好政治準備工作。 這場戰爭與一九九一年的第一次波灣戰爭比較,卻又激起另外一種發人深省的教訓,雖然不單只是所謂的「落後就要挨打!」的思維,基本上,必須要確實面對資訊化時代戰爭的來臨。 當美國宣稱攻伊戰爭已開始時,有形與無形的資訊戰場已悄然的開展了!此種資訊+知識所形成的不對稱優勢作為,真正使得戰爭有如電子遊戲一般的場景,運籌帷幄于本土之內,卻可以取敵之首級於千里之外,真正達到「乾淨的戰爭」。 同時,戰爭的進行節奏會愈來愈快速,然而戰場準備與戰場經營卻是長期工作,也是贏得戰爭的絕對關鍵。 本年十月中旬,當中國載人太空船順利昇空環繞地球航行,並重返大氣層降落在內蒙古草原上,不僅標示出中國「空間戰略」的雛形衍然成型,另一方面也點出台海軍事安全發展的新形勢。 透過此種太空科技,不僅強化了中國的戰場指揮、通訊、監偵、情報與管制的能力,更使中國具有更大的信心應對未來如何「抗美援台」,以達其所謂祖國統一大業的目標。 換言之,兩次波灣戰爭都給中國在戰略與戰術上很多的啟示;相對的,從台灣的角度言,我們更應該從這些戰爭中學習,以推動台灣真正的軍事事務革新,進而建立一支能夠嚇阻任何威脅台海安全敵對勢力的高科技現代勁旅。 今有沈明室、吳建德等國內年輕一代的軍事戰略研究學者,不僅平時著重於基礎軍事學術研究,同時對於重要國際戰略形勢發展,也進行專案研究並有相當重要成果。 此本「美伊戰爭與台海安全」基本上不僅勾勒出影響美伊戰爭的國際與內部因素,並對雙方的戰略與戰術有翔實的分析,更重要的也從非戰場因素:科技、媒體、心理與意志等進行完整的解析,最後也提出對台灣安全的啟示,是一本值得關心國家安全事務者閱讀的學術著作,故特此予以推介,也希望此書的出版有助於全民國防觀念與軍事學術發展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