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集(白話) | 拾書所

安樂集(白話)

$ 308 元 原價 350

安樂集 釋道綽撰
卷上
此安樂集,一部之內,總有十二大門,皆引經論證明,勸信求往。今先就第一大門內,文義雖眾,略作九門料簡,然後造文。
第一、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第二、據諸部大乘,顯說聽方軌。第三、據大乘聖教,明諸眾生發心久近,供佛多少,欲使時會聽眾,力勵發心。第四、辨諸經宗旨不同。
第五、明諸經得名各異,如涅槃、般若經等,就法為名,自有就喻,或有就事,亦有就時就處,此例非一。今此觀經就人法為名,佛是人名,說觀無量壽是法名也。
第六、料簡說人差別,諸經起說不過五種,一者佛自說,二者聖弟子說,三者諸天說,四者神仙說,五者變化說。此觀經者,五種說中世尊自說。
第七、略明真應二身,并辨真應二土。第八、顯彌陀淨國,位該上下,凡聖通往。第九、明彌陀淨國,三界攝與不攝也。
第一大門中,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易悟,若機教時乖,難修難入。是故正法念經云:「行者一心求道時,常當觀察時方便。若不得時,無方便,是名為失,不名利。」何者?如攢濕木以求火,火不可得,非時故。若折乾薪以覓水,水不可得,無智故。

第十大門
第十大門中,有兩番料簡,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第二、釋迴向義。
第一、依大經引類證誠者。十方諸佛無不勸歸西方,十方菩薩無不同生,十方人天有意齊歸,故知不可思議事也。
是故大經讚云:「神力無極阿彌陀,十方無量佛所讚。東方恆沙諸佛國,菩薩無數悉往覲,亦復供養安樂國。菩薩聲聞諸大眾,聽受經法宣道化,自餘九方亦如是。」
第二、釋迴向義者。但以一切眾生,既有佛性,人人皆有願成佛心,然依所修行業,未滿一萬劫已來,猶未出火界,不免輪迴。是故聖者愍斯長苦,勸迴向西,為成大益。
然迴向之功,不越於六。何等為六?一者、將所修諸業,迴向彌陀。既至彼國,還得六通,濟運眾生,此即不住道也。迴因向果。迴下向上。迴遲向速,此即不住世間也。迴施眾生,悲念向善。迴入去,卻分別之心。
迴向之功,只成斯六,是故大經云:「其有眾生,生我國者,自然勝進,超出常倫,諸地之行,至成佛道,更無迴復之難。」
故大經讚云:「安樂菩薩聲聞輩,於此世界無比方,釋迦無礙大辯才,設諸假令示少分,最賤乞人?帝王,帝王復比金輪王,如是展轉至六天,次第相類皆如始,以天色像喻於彼,千萬億倍非其類,皆是法藏願力為,稽首頂禮大心力。」
第十大門中,分二部分來講,第一、引證無量壽經。第二、解釋迴向的意義。
第一、引證無量壽經。十方的諸佛,沒有不勸人往生西方淨土的。十方的菩薩,沒有不同生西方淨土的。十方的人天,也都有意要往生淨土。所以可以知道,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因此無量壽經讚歎說:「神通力量沒有極限的阿彌陀佛,是十方無量諸佛所讚歎的。
東方如恆河沙數般多的諸佛國中,有無數的菩薩都去西方淨土觀看,也都供養安樂國。菩薩及聲聞等諸聖人,聽了阿彌陀佛的佛法之後,都到處宣化,其餘九方的聖人也都如此。」
第二、解釋迴向的意義。一切的眾生,既然都有佛性,人人也都有成佛的願心,然而依照各人所修的行業來看,如果尚未滿一萬劫的話,就出不了三界火宅,而免不了仍要輪迴。所以聖人憐愍眾生要長久受苦,於是勸眾生要把功德迴向往生西方,以成就大的利益。
迴向的功用,不出下面所說的六種,將所有修行的功業,迴向彌陀淨土。往生淨土之後,獲得六種神通,再去濟度眾生,這就能夠不住著於道法之中。把修因迴向果報。把下界生迴向上界生。把遲成就迴向速成就,也就是不住在世間。悲念眾生,希望眾生向善,而把功德迴向眾生。迴向入與去,也就是除卻分別之心。
迴向的功用,可以成就這六件事,所以無量壽經說:「眾生生到我的國土,自然能夠獲得殊勝的進步,超出平常每一地修行的常規,一直到成就究竟佛果,都不會有任何的困難。」
因此無量壽經讚歎說:「安樂國中的菩薩及聲聞,在娑婆世界找不到可以相比擬的。
以釋迦牟尼佛無礙的大辯才,稍微來說一下此種比喻。譬如最微賤的乞丐與帝王相比,猶如帝王與金輪王相比,如此展轉一直相比到第六天,次第相比都如此。再以第六天子的色像,比喻淨土的菩薩眾,美醜相差有千萬億倍,這都是法藏菩薩願力所為,所以我們向偉大心力的阿彌陀佛頂禮。」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