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死亡的藝術
死亡,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自古以來,人終一死,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但如何對待死亡,如何處理死者,卻是人類生活中經常發生的現象,也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文化傳統積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生一死,生是生命的開始,意義重大;死是生命的終結,同樣非常重要。基於這種心態和認識,人類對死亡一般都持慎重態度,對死者屍體的處理都很隆重,其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演進成俗,這就是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其實是社會文化的折射,無不與政治、宗教和經濟緊密相連。就其歷史發展的實質而言,喪葬習俗是一種準宗教現象。它將巫術、信仰和宗教融為一體。當人一死,周圍活著的人都要遵循社會約定俗成的喪儀、葬式,舉行各種活動,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處理,通過一系列儀式性的行動,象徵性地表現出這個社會的成員在一定歷史階段中對神識、對生命、對生與死的認知,表現出人們的信仰體系和觀念形態。
當然,生和死是人類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有生才有死,生與死延續著人類的新的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是一件歡天喜地的事情,而當人要離開這個世界時,卻總是伴隨著心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甚至是無形的恐懼!那麼,怎樣對待死亡?怎樣在心靈的一種安慰中死去呢?這裡,不妨聽聽藏傳佛教大師古老的「死亡藝術」之聲吧。
由古老西藏流傳下來的死亡書
現在,一般涉足藏族文化的人,或者是注意購買有關西藏書籍的人,或者是關心西藏的人和到過藏族地區或與藏人有交往的人,大概都會知道一本叫作《西藏度亡經》的書,因為這本書早已在歐美許多國家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影響很大。有英語、德語等多種文種。到八○年代初,該書又由台灣學者徐進夫先生翻譯成中文,由此本書的中文版在海外學術界受到非常的重視。到了九○年代中期,該書中文版在中國大陸,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發行,全國新華書店經銷,第一次印數就達五萬冊之多。
《西藏度亡經》告訴人們,死亡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比安樂死更高一層的「良性死」。正是這門「藝術」,使那些受益者在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擺脫了死亡在生理和肉體上的苦惱,而且也擺脫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恐懼。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講述了「死亡的藝術」,而且還是「活的藝術」或「生的藝術」的補充和完成。這本死亡書裡所講的東西,自本世紀二○年代該書由達瓦桑杜格西喇嘛在西方翻譯出版發行以來,就受到了西方學術界的熱衷推崇,甚至還得到了包括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在內的各種信仰的代表人物的青睞。該書英文版的編輯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Dr. W. Y. Evans Wentz)認為:本書能使東西兩方人民之間獲得一種更佳的了解,同時還能糾正人們,尤其是整個西方人士,對於人類的根本問題─生死,缺乏真知,不加聞問的態度。而西方心理學巨擘榮格(Dr. C. G. Jun)也在他的評述中說,他的許多富於啟示性的觀念和發現要歸功於該書,還有許多根本的認識或見地也要歸功於該書。該書之所以受到這樣高規格的待遇,完全是因為它是古老西藏流傳下來的藏傳佛教大師講述死亡藝術的一本密宗經典,原名叫《中陰得度》,藏文原名叫《帕朵頹准》(bar-do-thos- grol),解放前曾有中文譯本《中陰救度密法》,不過中外譯者參考西方人士熟知的古代《埃及度亡經》書名而一般地譯為《西藏度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