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異文」,是指一書的不同版本、傳本,或不同書籍記載同一事物的字句互異。經典在流傳的過程中,因各種不同的情況,在不同的時空下產生異文,因此,張慎儀說:「讀經必先考異,經字異同之辨明,而後解說之是非定」,指出異文是閱讀古籍的基礎。吾人今日也可以藉由異文的分析,瞭解異文產生的原因,進而對文字、聲韻、訓詁、詞彙、語法、版本校勘、經傳流傳、學說譜系分類等等各方面的研究,提供研究的方法。以簡帛典籍和傳世典籍對勘,在字、詞、句諸方面都存在不少差異,構成了大量的異文。因此,本書緒論篇針對異文的產生原因及表現形式綜論說明,指出異文的內涵與類型;異文考察篇針對出土簡帛典籍與傳世本之間的各種異文現象,分析討論,並指出其致誤之由。異文對照篇利用簡帛典籍與各傳本間之異文,校勘比對,製成對照表,旨在提供學界異文分析之工具。文末針對出土文獻新證與文獻考察之間的關係,分論綜述,並兼論異文在文獻詮釋中的價值。整體而言,透過異文分析考察,本書深切地觀察到,出土文獻新證對於古代某些學術難題的考索,往往具有關鍵而直接的決定性和利用價值。為吾人進行典籍探索時,提供新材料,補充新證據,確立新視角。
作者簡介:
徐富昌,臺灣新竹人,一九五六年生。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一九九二),現任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主要學術專長為文字學、古文字學、簡牘學、文獻學。主要著作有:《漢簡文字研究》、《睡虎地秦簡研究》、《部首與國字》、《常用的錯別字》、《人人必備的國學常識》、《諸葛亮─忠貞與智慧的典型》等書;編撰有::《秦簡文字篇》、《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武威儀禮漢簡文字編》等書,另著有學報、期刊及會議論文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