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今註今譯的目的,在使國人對艱深難解的古籍能夠易讀易懂,因此,註譯均用淺近的語體文,希望國人能藉今註今譯的古籍,而對中國古代學術思想與文化,有正確與深刻的瞭解。
或許有人認為選擇古籍予以註譯,不過是保存固有文化,對其實用價值存有懷疑。但我們認為中華文化復興並非復古復舊,而在創新。任何「新」的思想(尤其是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無不緣於「舊」的思想蛻變演進而來。所謂「溫故而知新」,不僅歷史學者要讀歷史文獻,化學家豈能不讀化學史與前人化學文獻?生物學家豈能不讀生物學史與前人生物學文獻?文學家豈能不讀文學史與古典文獻?讀史與讀前人的著作,正是吸取前人文化所遺留的經驗、智慧與思想,如能藉今註今譯的古籍,讓國人對固有文化有充分而正確的瞭解,增加對固有文化的信心,增加對固有文化的信心,進而對固有文化注入的精神,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受人仰慕的一種文化,那麼,中華文化的復興便可拭目以待,而倡導文化復興運動的目的也就達成了。所以,我們認為選擇古籍予以今註今譯的工作,對復興中華文化而言是正確而有深遠意義的。
作者簡介:
賀凌虛 廣東惠陽人,民國十四年生。臺灣大學法學碩士。現任臺灣大學教授。著有「中國古代政治思想論集」、「呂氏春秋政治理論」、「中國察制度之沿革」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