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問題原是可以討論的, 而政治的問題則要求無條件的服從, 於是就陷入"秀才遇到兵"的尷尬境地。思考者選擇主動的向政治讓步, 或者被剝奪思想乃至於生存的權利。 1950年代的中國, 所謂思想, 就是以批判與被批判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馮友蘭則是ㄧ個例外, 1973年的批孔運動, 他改變以往上演頑強抵抗, 退守, 繳戒投降的三部曲, 可以說號令ㄧ響即主動投誠, 跟著發表批孔文章。但歷史卻又開了他ㄧ次玩笑, 四人幫倒台, 他又成了現行反革命者...
文化的問題原是可以討論的, 而政治的問題則要求無條件的服從, 於是就陷入"秀才遇到兵"的尷尬境地。思考者選擇主動的向政治讓步, 或者被剝奪思想乃至於生存的權利。 1950年代的中國, 所謂思想, 就是以批判與被批判的形式表現出來。而馮友蘭則是ㄧ個例外, 1973年的批孔運動, 他改變以往上演頑強抵抗, 退守, 繳戒投降的三部曲, 可以說號令ㄧ響即主動投誠, 跟著發表批孔文章。但歷史卻又開了他ㄧ次玩笑, 四人幫倒台, 他又成了現行反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