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斯學哲學,愛文學,寫小說,《華盛頓郵報》曾指其為「文章風格昭著的美國第一寫手」;而我學文學,愛哲學,寫翻譯,老婆常指控我「老是說些奇奇怪怪的話」。她如果看了這本我譯得齜牙裂嘴的書,才知道什麼叫「不知所云」。
這部絕對稱得上晦澀的作品,其實不論在中西寫作傳統上,都有悠遠的歷史:「詠物」為其主題,「筆記體」或「格言體」為其形式。蓋斯詠讚藍色,戴上有色的眼鏡看世界,於是所有人也都「沐浴於藍色,吞吐藍色。」這藍色很有點飄忽的逸趣,在蓋斯筆下隨處都是「文明就在遮遮掩掩的性衝動之間向前邁進」、「我們像捕魚一樣撒下一大片網收納各種觀念」、「形式就是萬里晴空下撐開的一把雨傘」、「使用語言像對待情人」、「字成肉身沒什麼了不起,肉身成字才是真功夫」、「像格列佛來到巨人國一樣放大貪慾的對象,膨脹我們的慾念,為每一把潛伏的慾火築壇設祭」等雋永妙語。
這藍色屬於「過去」、「思想」、「超脫」、「自我的內幕」,也屬於「性愛」,而這些也都是這篇文字的內容與特質。作者挑明性愛主題是我們讀書與寫作的根本原由。他很愛說笑,回憶少年時看到的一篇有關義大利輕舟的滑稽文章,其中有時下頗為熱門的3P性暗示,每次我看了都大笑不止。他也提起一張扮演「性啟蒙」角色的廉價女孩裸體照:「雖然我替那女孩難過,甚至和她同感羞辱,我還是瞪眼瞧著——為自己的急切感到汗顏——她茫然無助的模樣和她的軀體一樣刺激——我盯著看——我舔了她,把相紙舔得像貓咪的碟子一樣乾乾淨淨,」而「到最後,有一天我再看時,她已經不見了,」和青澀少年一樣不見了。是作者詩意的成長告白。
翻譯到後來,晦澀轉為甜美,彷彿柳岸花明的旅程。如同作者強調「語言文字本身的力量」,且盛讚「語言所創造的天地可愛、廣大、奇妙、豐富、充滿魅力,就像天地間的神祇美言妙語打破虛空的靜默,」翻譯在此和頑皮慧黠的原文角力之餘,也獲得了相當的自由與奔放。譯者固不乏受教於作者之處,然而若無譯者文章本事,作者所思所想在中文讀者心中如何成立?套句作者自己說的「沒有語言,思想就不成立。」沒有譯文,原文只是喧嘩。眾聲喧嘩?還不如一(譯)聲清唱吧!----甜蜜與晦澀,高志仁
作者簡介:
威廉‧蓋斯 (William Gass)
1924年生,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系教授,並於1966年開始發表第一部小說Omensetter’s Luck及In the Heart of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先後得到了國家書評人獎。1995年完成代表作The Tunnel 。蓋斯教授被公認為美國當代傑出作家,1990年榮任國際作家中心主持人,關心所有作家都會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