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眼中的明清 | 拾書所

明青眼中的明清

$ 1,548 元 原價 1,720

香港城市大學「藝廊」舉辦 《 明青眼中的「明清」 》 展覽,展示王明青女士所收藏的明清文物書畫,請我寫序。著名影視製作人、作家王明青女士長期以來從事文化推廣工作,並一直在香港亞洲電視主持《文化風情》節目長達八年之久,口碑載道。由她監製及主持的 《 文化風情 》 節目主力介紹世界藝術名家與文化學者,提升了香港社會對文化藝衛的品味,可算是紅塵濁霧中的明月清風。看了這次展覽列目,深感王女士收藏範圍之廣之富,不禁對文物收藏的意義與價值,產生了一連串的文化聯想。
收藏文物書畫,顯示了一個人對文化的興趣,即使不是為了承續人類文化這樣的偉大目的,只是滿足一己的喜好與偏愛,也展現了個人的文化情懷。在明清傳統社會,士大夫文人屬於社會的精英階層,在他們構築日常生活環境、營造滿足自己風雅情趣的氛圍之時,總是圍繞著「琴棋書畫」,優遊在儒雅風流之中 · 這種文士儒雅的風度,其來有自,可以上溯到孔子嚮往的理想人格。 《 論語‧先進 》 記載孔子想聽弟子們談談曾點鼓瑟之後說的一段話,描繪春遊的瀟灑風流,無拘無束,讓孔子也不禁神往。從現代中國人投資收藏的角度來看,「春遊舞雩味而歸」與文物書畫收藏,簡直是風馬牛不相及,但從傳統文化人的視角來看,其精神境界是一致的。文物收藏的目的,不是為了投資市場,不是為了錙銖必較的金錢累積,而是為了陶冶性情,為了培養文化情趣與風格,為了讓自己在文物散發的靈氣中得到精神超昇的薰陶,進而造就更高尚的人格。
唐代劉禹錫的 《 陋室銘 》也展示了這種吸收天地靈氣,浸潤於歷史文化之中 ,滋養高尚人品的士大夫風格:「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的讀書生活環境,雖然沒有金銀珠玉,沒有名貴珍寶,但是有素琴、有金經,有一種難以企及的文化風骨,有一種光風霽月的氣象。
我們可以想像,劉禹錫的居所不可能一無所有,四壁蕭然,至少也有文房四寶、經書佛典,有文化人出出入入,有思想的珠璣遨遊飛舞在友朋圍坐的「陋室」裡。在後人的文化想像中,這間所謂「陋室」裡的一杯一碗一瓢一匙,任何一本經書、一本佛典,一張素琴、一段隨手書寫的墨跡,都會成為後代珍藏的文物珍品,甚至價值連城,超過人人爭羨的金珠寶貝。為什麼?因為文物書畫的真正價值 · 是在其歷史文化價值,在其代表人類文明成就的痕跡,在其展現文學藝術想像的遺產。這也就是為什麼王羲之隨手書寫的便條(還是唐朝摹本!)、達‧芬奇寥寥幾筆的構圖、畢加索信手塗抹的畫稿以及蓋世的豪傑與傾國傾城美人的遺物,都是人們心目中最珍貴的收藏文物。假如世上真有屈原在簡冊上親筆書寫的 《 離騷 》,那一卷卷表面破爛腐朽的竹片,還不知道會如何供奉在國家博物館裡,供人瞻仰膜拜呢。
王明青女士收藏的明清文物,林林總總,琴棋書畫都有,正顯示了她收藏的雅興及意趣,與明清士大夫的儒雅風流如出一轍。我相信觀賞者看了這樣琳瑯滿目的收藏,應該也會得到一些歷史文化的薰陶,提升個人性情中的靈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