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之書 | 拾書所

黑色之書

$ 356 元 原價 450

一九九二年作者以本小說為藍本,完成《Gizli Yuz(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並於土耳其金橙國際電影節(土國最大的電影節)獲得最佳電影劇本獎。

一九九五年,法文版獲得「法蘭西文化獎」(Prix France Culture)。

這是一本虛實難辨、猶如阿拉伯幾何圖案般繁複的偵探小說,也是一本講述伊斯坦堡神秘過去與現代身世的城市物語,更是一本在書寫與身分認同間擺盪的作者自傳。


卡利普是伊斯坦堡執業的律師,某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只有妻子魯雅留下的告別字條,接著他發現魯雅的哥哥耶拉也失蹤了。魯雅是個偵探小說迷,耶拉則是知名的報紙專欄記者,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於是卡利普開始有如偵探般展開對兩人的搜尋。他潛入耶拉的公寓,偽裝成耶拉,住進他的房間、接他的電話、穿他的衣服,甚至代筆寫他的專欄。因為卡利普認為,唯有對耶拉的想法與生活瞭如指掌,才能找到心愛的妻子與耶拉……

藉由說故事來建立自身的身分認同是此書的一大主題,因此除了此書本身的故事之外,作者還藉由各個角色之口陳述了許多故事中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牽涉到土耳其過去身為鄂圖曼帝國的歷史,以及當今依斯坦堡的現況,進而探討土耳其面臨外來文化衝擊的文化認同問題。

「我永遠無法說服妳為什麼我相信一個沒有英雄的世界
我永遠無法說服妳為什麼那些創造出英雄的可悲作家們自己不是英雄
我永遠無法說服妳妳必須要滿足於一個平凡的生活
我永遠無法說服妳在那平凡的生活之中,我必須擁有一個位置……
然而,我直覺相信,等我們到了七十三歲,當魯雅不再有條件盼望另一種生活的時候,她終將會愛我。」

作者簡介: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一九五二年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並曾在紐約客居三年。自一九七四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一個文學家庭中成長,他的祖父在凱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盡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一位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的之地,養成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一位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般文化交匯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他數度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唸書,卻在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涵音樂性;除此,他也常被書評家拿來跟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以及尤瑟娜(Marguerite Yoursenar,法蘭西學院第一位女院士,作品《哈德里安的回憶》等。)等傑出名家相評比,他自己也說他非常喜歡尤瑟娜,她的傑出散文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所運用的特質。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