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逍遙遊 | 拾書所

莊子逍遙遊

$ 211 元 原價 240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經典之一,共52篇,內容大部份是寓言故事,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主要談的是生命與處世之道。「逍遙遊」是莊子哲學思想的極致理想,乘天地之氣遨遊無窮,最終達到心靈澄澈的自在境界。
《莊子》內大部份是寓言故事,分為〈內篇〉、〈外篇〉和〈雜篇〉。莊子認爲人應當突破社會規範的束縛,使精神達到全然的自由自在;也認為任何事物本無確定不變的是非標準;而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養生之道,要領是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爲外物所滯;此外,有用和無用是客觀的,也是相對的,在特定的環境裏還會出現轉化。

如果能做到上述條件,就會發現萬物渾然一體,無所謂區別和不同。由於一切變化出於自然,人爲的因素是外在的,附加的。因此,莊子主張爲政之道,不需要特別干涉,進而達到「無爲而治」的境界。本書因為考慮到閱讀上的問題,所以對原書內容做了必要的選擇和譯寫,主要是集中介紹《莊子》的〈內篇〉全文,然後選出〈外篇〉與〈雜篇〉之中的精彩篇章,讓閱讀上更能達到輕鬆的目的。

作者簡介:

莊周

據《史記‧老莊申韓列傳》所載,莊子原名莊周,字子休,宋國蒙城(今安徽蒙城,一說河南商丘附近)人。他生活於戰國時代中期(約公元前369-前286),比老子和孔子晚兩百年左右,此時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混亂的時代。

《史記》記載,莊子曾做過漆園吏,後大半生皆隱居。莊子的生活清貧,身穿粗布補丁的衣服,偶向他人借糧充飢。他曾有發達的機會──楚威王聽聞莊子賢能,便派使者去聘他為相,但遭莊子拒絕。莊子的理由是,他寧可像烏龜一樣在污泥中嬉戲,也不願做太廟中的犧牛,雖衣食無虞,卻時刻有被宰殺的危險。這個故事充分反映莊子的思想和生活態度。

著書五十二篇,名曰《莊子》,是道家學派的經典之一。唐玄宗時,追號「南華真人」,《莊子》得稱《南華真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