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據說在澎湖島的東北方有「雞籠山」與「淡水洋」,幾百年來,這兩個地名的故事,彷如一部北部台灣的歷史。只是台灣島的歷史幾經變遷,早期雞籠、淡水的故事如同起了迷霧的歷史。本書依據中國、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等國所藏相關史料,探討北部台灣的歷史發展。作者以十五至十七世紀雞籠、淡水的歷史變遷為例,說明北部台灣的早期歷史經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從航行指標(1400-1570)、轉運貿易(1570-1625)到主權的轉換(1626-1700),敘述其間演變經過,強調外來政經勢力對於台灣歷史轉折的關鍵性影響。全書有系統的探討北部台灣的早期歷史,對於過去台灣早期史的研究偏重南部台灣的現象,有所補益。並以東亞海域史的角度來觀照;對史學而言,不僅有助於台灣早期史的研究,亦是同一時期東亞史的重要研究個案。
作者簡介:
陳宗仁,嘉義新港人,1966年生,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政大歷史所,於2002年取得台大歷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台灣史、東亞海域史。曾任中國時報寶島版編輯、國家圖書館特藏組編輯,目前為台大歷史系助理教授。編著有《從草地到街市:十八世紀新莊街的研究》、《彰化開發史》、《世紀容顏──百年前的台灣原住民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