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人類學的游牧社會研究為基礎﹐重新詮釋考古與文獻所見的漢代中國北方三種游牧人群社會――草原游牧的匈奴﹐高原河谷游牧的西羌﹐與森林草原游牧的鮮卑與烏桓――以及他們與漢帝國間的互動。本書說明這些游牧人群﹐為了適存於華夏邊緣形成所造成的新情境﹐而發展各自的專化游牧生計﹐並形成特定社會政治組織﹐西羌的「部落」﹐匈奴的「國家」﹐以及烏桓﹑鮮卑的「部落聯盟」。他們藉此與漢帝國互動﹐在漢代形成不同的北方華夏邊緣﹔後來這三種北方華夏邊緣﹐又不同程度的延續至明清時期。
作者簡介:
王明珂﹐1952年出生於台灣。1992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教於台灣大學﹑清華大學﹑東吳大學等校。1994至2003年間﹐曾多次到川西岷江上游山間﹐從事累計約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2003至2007曾多次到四川﹑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考察當代環境與牧業。目前進行康藏之族群與文化研究﹐以及中國西南民族研究。主要的學術志業為﹕藉由對種種歷史記憶﹑文本﹑表徵之分析﹐由長程歷史與人類生態觀點探索古代華夏與華夏邊緣之形成過程﹐及其歷史演變﹐以此建立具反省與反思性的歷史新知﹐並期望此歷史知識記憶能促進人群社會之公平﹑和諧與共榮。著作有《羌在漢藏之間:一個華夏邊緣的歷史人類學研究》(聯經,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