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大過國家
到底誰得了便宜?誰付出了代價?
沃爾瑪「每日低價」的高代價,
對美國造成怎樣的傷害?
號稱為全球第一大企業的沃爾瑪,其規模之大,足可敵國──每年營收超過2,800億美元、僱用130萬名美國員工──以低價策略(Everyday Low Price)打敗眾多對手,在美國大眾的消費品市場獨霸。然而,這種低價策略創造的並不是消費者「贏家」,而是眾多「輸家」:未被善待、起薪遠低於其他企業的員工(尤其是女性);為大幅降低成本,80%以上的沃爾瑪供應商都移往中國,使得美國本地的就業問題更為嚴重;在它高唱「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它拉低了美國勞工的工資標準,創造高達50%的員工流動率與眾多低於貧窮線的家庭;甚至讓美國貿易赤字年增加13%(約1,620億美元),影響美國經濟甚鉅。
作者畢昂哥為《商業週刊》資深主筆,透過人物訪談與深入分析,揭開沃爾瑪光鮮之外的另一面,重新檢視沃爾瑪帶來的影響。在眾多歌頌沃爾瑪成功的聲音之外,本書以清晰的論點來提醒眾人,由於沃爾瑪擁有主導價格的力量,負面效應必然全面、強大,實為省思企業力量的一本佳作。
關於本書
沃爾瑪絕對是全世界最大的公司,營收超過2,800億美元,僱用130萬名美國勞工,並且控制幾乎每家美國消費品公司的高百分比業務。每週有超過1億3千800萬人次光顧沃爾瑪的5,300家分店,但根據最近的消息顯示,沃爾瑪的「每日低價商品」,卻使勞工、供應商、競爭對手和消費者付出慘重代價。
本書權威刻畫這位重塑美國的不可抗拒力量,揭露操縱沃爾瑪的熱情、神秘小鎮心態,並記錄意義深遠的後果。畢昂哥以緊追不捨、綿密的敘事,說明沃爾瑪是如何壓低全國各地的零售業工資,即使它那低於水準的待遇和微不足道的醫療政策,帶來了2位數的員工流動率;它的積極擴張版圖,是如何無可避免使在地人擁有的店家只得歇業;以及它的定價政策,是如何迫使供應商將訂單外包,把上千工作機會送到海外。它的勢力甚至影響美國人能夠讀到什麼、觀賞什麼、聆聽什麼。沃爾瑪以保護顧客為名,禁止「種族意識」的雜誌,並堅持只賣暢銷DVD和CD的淨化版。
本書根據與沃爾瑪員工、經理、主管、競爭對手、供應商、顧客和社群領導人的訪談內容,闡明標題背後的故事,讓沃爾瑪的真相無所遁形。
作者簡介:
安東尼.畢昂哥(Anthony Bianco)
擔任商業週刊資深撰述長達二十年,並於2003年為該雜誌共同撰寫有關沃爾瑪的封面故事,深獲好評。目前住在紐約市。
譯者簡介:
陳正芬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會計學碩士,曾任台灣IBM公司資訊工程師、匯豐銀行企業融資部經理等職務,現為專職譯者。歷年譯作包括《奢華,正在流行》、《小處著手:追求完美的設計》、《跟顧客搏感情》(合譯)、《煉心術》、《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候診室裡的菩薩》、《H3創意人》、《生活企業家》、《C型人生》、《和巴菲特同步買進》、《媽媽教我這樣做》、《公司治理》(合譯)、《QBQ!問題背後的問題》等書。